郭晨: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拓展中心主任,城市梦工厂秘书长。
来源:国匠城

承蒙帝都人民厚爱,受邀进京参加帝都规划院三十周年学术报告会。
没成想,去程碰上今年21号台风“莎莉嘉”,回程碰上22号台风“海马”。等风的旅途百无聊赖,撷录絮语三篇,合称《飓风三记》,此记为飓风二。
等风的时候,总是想到马云。
入冬三年,整个儿城市规划行业都在谈转型,在跨界打劫的呼喝声里杯弓蛇影,抱过好多救命稻草,还主动打劫了几个下游产业,就是没等到打劫的靴子落地。
后来,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马云也来了。先是在云栖大会上,马云很认真地谈了谈未来城市治理;然后是在中央政法委的课堂上,马云很认真地谈了谈未来社会治理。
马云的“城市大脑”基本宣告了规划行业“科技救亡派”的失败,当洪水来时,系紧鞋带只不过逃得比同行快。马云的“新五通一平”基本宣告了规划行业“克己复礼派”的失败,这可是营城理念啊,规划师的老本行,人家提套新营城理念都没觉得需要打个商量。一来一回,人家擅长的科技领域咱们胳膊拧不过大腿;咱们擅长的“匠人营国”人家只看到糟粕。真的很想哭,对不对?
此时此刻,特别感谢马云,代表城市梦工厂感谢马云。在城市创新这件事儿上,我们等了三年,终于等来了一个够份量的共鸣者。
截止10月11号梦厂发布会和10月13号阿里云栖大会的公开信息:一个以深圳为基地,一个以杭州为基地;一个有三十六家成员单位,一个有十三家合作伙伴;一个依托碳交所打造个人碳交易生态圈,一个依托蚂蚁金服推广个人碳账户;一个希望用虚拟现实的沙盒实验破解城市治理困局,一个希望用人工智能的城市大脑来破局;一个准备打造覆盖全市的未来城市公共服务网络,一个准备打造覆盖全市的未来城市交通管理网络……
抛开这些看得见的同步,梦厂与阿里真正的共鸣是思想共识:在需求侧,城市即客户,城市即市场,没了城市这个最大的需求端,未来的一切供给都将无效;在供给侧,政治组织(政府)、经济组织(企业)、社会组织(社群)三方要共同发力[3],单单一方,谁也推不动城市这个复杂巨系统。
水落石出的时候总会觉得恍然大悟:深圳的梦厂、杭州的阿里,若说中国有哪些城市最该孕育城市创新,大概也就是这俩了。
摊开彼此的牌面,发现梦厂的阵容比阿里的阵容多了一家规划院。不止是多,深规院还是梦厂最初的发起者和组织者。为什么?为什么阿里的城市战略里没有城市规划行业的一席之地?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阿里是什么。依我个人拙见,在城市创新的棋局里,阿里不是阿里,阿里代表的是资本和科技这两种要素;阿里在杭州发动的城市创新是资本和科技主动介入未来城市运营的标志。
同样,深规院也不是深规院,深规院代表的是传统城市治理的种种要素之集大成者;深规院在深圳发起的梦厂以及一系列城市创新实践是传统城市发展要素对新要素的主动迎接。这也是为什么元更新和营城矩阵这种传统城市化的升级迭代在阿里的城市战略里找不到对标。
阿里的淘宝下乡最终完胜了各种规划师下乡、建筑师下乡和艺术家下乡,是因为乡村问题的主要矛盾足够简单明了。面对简单问题,资本和科技都是提高执行力的大杀器。但城市不同,城市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复杂的造物。懂乡村易,懂城市难。要改变城市,在新时代的力量之外,恐怕离不开旧时代这帮规划师的智慧。
希望规划师们也莫要急着去论“新五通一平”的长短,马云跨界而来,有些错漏粗疏何足挂齿?反倒是我们,何时能尽展毕生所学为未来城市立德、立功、立言?
再次感谢马云,为城市,我们可以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