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会资讯
1、2015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名单
近日,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公布了2015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名单,《“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和《厦门市“多规合一”规划及项目生成与规划管理机制创新研究》获得城市规划类一等奖。 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是我国城乡规划设计领域的最高奖项。在这次评选中,全国共有24个项目获得城市规划类一等奖,厦门就揽回了2个,并有4个规划项目获三等奖。
《“美丽厦门”战略规划》项目由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美丽厦门”战略规划按照落实“美丽中国”的战略要求,结合厦门城市转型的任务,按照“五位一体”贯穿全程的思路,在分析厦门的过去与现在的基础上提出“美丽厦门”发展的愿景、目标以及发展战略。 《厦门市“多规合一”规划及项目生成与规划管理机制创新研究》项目由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合作完成。“多规合一”初步解决了空间规划冲突问题,再造了审批流程,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搭建了城乡区域资源环境统筹发展的平台。
2、第六届全国副省级城市规划院联席会
2016年10月18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主办、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办的2016第六届全国副省级城市规划院联席会在西安召开。会议以副省级城市规划院为纽带,以“探索创新?为品质城市而设计”为主题,相互交流共谋发展。
会议由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龙小凤主持。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长唐凯、副会长兼秘书长吴建平和15个副省级城市规划院负责人和单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赵元超总建筑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科技建设研究院周庆华院长、武汉市规划研究院周婕副院长受邀出席做主题论坛发言。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大师发来视频祝贺,对建设品质城市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对副省级城市的发展表达了期望。
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邓伟骥院长带队参加会议并出席院长圆桌论坛,城市设计所朱郑炜所长在分论坛上做专题发言。
会议期间宣布了2017年全国副省级规划院联席会议将由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办,并进行了交接仪式。
3、水污染防治法
10月19日,从环境保护部了解到,环保部部长陈吉宁近日主持召开环保部部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和《环境保护档案工作办法(修订草案)》。
环保部介绍,现行《水污染防治法》施行以来,水污染防治标准规划、监督管理、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等各项制度措施进一步完善。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水环境保护压力的日益加大,现行《水污染防治法》在立法理念、防治思路、手段措施等方面已难以适应新常态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需要,有必要进行修订。
据悉,针对现行《水污染防治法》,此次具体修订内容主要包括夯实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基础、强化水污染源头预防、完善水污染防治监管制度体系、建立从源头到龙头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切实落实各方主体责任、综合运用多种手段等方面,全面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环境保护和饮用水安全等。
4、厦门地铁1号线首列地铁车辆
厦门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首列地铁车辆在唐山建造完成,顺利下线,将于10月30日运抵厦门。首列车交付周期仅有12个月,创造了国内城市首条地铁线路车辆最短交货期。
据了解,厦门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车辆采用地铁B型车6辆编组,列车总长约118.7米,宽2.8米,最大载客量2062人,最高运行速度80公里/时。
车体采用铝合金鼓形断面结构,配置国内自主研发、成熟稳定的网络控制系统,集成了国际先进的动力分散电传动牵引系统和架控空气制动系统。
5、专家评审
2016年10月9日,厦门市规划院编制的蚌埠市“多规合一”项目评审会在安徽省合肥市外经大厦召开,市规划院何子张所长做专题汇报。与会专家及部门代表对规划编制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一致同意予以审查通过。
2016年10月21日,《厦门市海绵城市管控平台及翔安南部试点区、海沧马銮湾试点区监测方案》评审会在佰翔酒店召开,会议由市海绵办主持,与会五位专家及部门代表对厦门市规划院的规划编制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一致同意予以审查通过。市规划院关天胜副总工程师参加会议,项目组王泽阳做专题汇报。
6、华侨大学城乡规划学生全国竞赛获奖作品专题展览
2016年10月20日,常务理事单位,华侨大学建筑学院“华侨大学城乡规划学生全国竞赛获奖作品专题展览”在华侨大学厦门校区综合教学楼D5三楼中庭举行,本次展览将持续一周的时间,展览的主要内容为2014-2016年三年以来华侨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系本科学生参加全国城市设计竞赛以及社会综合实践调研的优秀获奖作品共18个,制作展板72块,布置在综合教学楼D5区三楼中庭。
本次展览由建筑学院承办,旨在迎接城乡规划学专业教育评估组的考查,展现学院城乡规划专业近年来的教学成果,并为建筑学院低年级同学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机会。
行业资讯
1、园林绿化重建提升
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近日,我市台风灾后园林绿化抢险救灾重建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正式出炉,在恢复绿化景观的同时,还将超越原有的水平,实现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据介绍,我市园林绿化重建提升要按照“恢复加超越”的工作目标,坚持绿化、彩化、花化、文化、变化等“五化”理念,遵循“适种、经济、美观”原则,落实“近期与长远相结合、重建与提升相结合”要求,全面提升全市园林绿化美化水平。
按照方案要求,对成活且树冠基本完整的树木要加强养护;对个别行道树损坏的地段以补植为主;对绿化损坏稍多的地段,组织专家查看并当场提出改造意见,迅速组织实施;对分车带、边侧绿地、公园绿地等绿地破坏严重的,邀请高水平的设计团队进行设计,快速形成绿化重建提升方案,按照抢险重建工程要求组织实施。
重建提升时,在基本保留原有风格、原有树种的基础上,结合场地情况进行有机提升,形成独具特色的绿化景观。新增绿化景观要兼顾树种抗风性和远近期要求,植物选择主花期在九、十月份的乔灌木。重建提升要注重宜种宜长本土树种,形成既连片成势又自然天成的绿化景观和生态群落。
2、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厦门艺术周
10月28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厦门艺术周”将在集美新城嘉庚艺术中心启幕。开幕式已经定在集美新城市民广场的嘉庚剧院正门口,本次艺术周的精美作品集也将在开幕式与读者见面。 本次艺术周立足两岸、辐射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包括“海丝美术精品展”、 “两岸书法名家提名展”和“两岸油画作品展”三大主题展览。值得一提的是,活动一经推出就获得积极响应,组委会共收到来自世界各地参展作品500多幅,经过层层筛选,确定参展的作品216幅。 据介绍,这些参展的作品均是出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知名艺术家之手,包括俄罗斯、乌克兰、土耳其、哈萨克斯坦、约旦、韩国、尼泊尔、印度、 格鲁吉亚、吉尔吉斯斯坦、蒙古、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等。国内参展的艺术家来自20多个省份,以及中国国家画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各大画院,中央美院、中国美院等多个艺术院校。 本次艺术周从10月28日启幕,将一直延续到11月4日,不仅将为市民朋友们带来不容错过的文化艺术大餐,更借此展示厦门的人文发展成就、凝聚侨心侨力、积极推进厦门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
3、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
近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简称《规划》),全面部署今后5年中欧班列建设发展任务。这是中欧班列建设发展的首个顶层设计。
《规划》提出,以优化服务、提供有效供给为主线,统筹兼顾当前和长远、地方和全局、陆运和海运、我国与沿线国家利益的关系,充分发挥政府、市场、企业的作用,将中欧班列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良好商誉度的世界知名物流品牌,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平台。
《规划》明确了中欧铁路运输通道、枢纽节点和运输线路的空间布局,统筹利用中欧铁路东中西3条国际联运通道,按照铁路“干支结合、枢纽集散”的班列组织方式,在内陆主要货源地、主要铁路枢纽、沿海重要港口、沿边陆路口岸等地规划设立43个枢纽节点,建设发展43条运行线,并提出完善国际贸易通道、加强物流枢纽设施建设、加大货源整合力度、创新服务模式、建立完善价格机制、构建信息服务平台、推进便利化大通关等7大任务,着力优化运输组织及集疏运系统,提高中欧班列运行效率和效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