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国内许多城市的道路越修越密、越修越宽。然而,道路拥堵、违章停驾车等现象似乎并未得到相应的缓解。尤其在高峰时段,长长的车龙在马路上不断延伸,一眼望去,颇为壮观,却令人烦躁。每当被困在路上进退失据、无法动弹之时,不时会浮想联翩,想起很多年前哥本哈根留给我的有关交通的印记。
二十世纪90年代的哥本哈根,每天车来人往,其交通流量虽不及眼下国内的许多大中城市,可作为丹麦的首都和北欧最大最繁华的国际性大都市,其交通繁忙的程度也是无须赘言的。然而,那时的哥本哈根,几乎不会出现上下班交通拥堵的情况,十字路口几乎看不到交通岗亭和站岗执勤的交警。若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马路上不时地会出现骑着摩托车巡查的流动性执勤交警,他们工作严谨、无私无畏,对所发现的交通违章行为进行及时记录、认真纠正和严格处罚。
二十年前的哥本哈根,马路并不算很宽,右侧的第一条车道是公交车专用行车道,没有特别紧急的情况下其他任何车辆不得在此道上行驶。如此,有效地保证了公交车的通畅无阻与安全准点。与此同时,在哥本哈根,乘客买一张公交车票可以在规定的时间里和区域范围内多次重复使用。公交车的安全、准点、经济,引导了更多的人选择公交车出行。其结果,有效减少了马路上的车流量,减轻了政府对拆迁和拓宽马路以及增加交警维护交通秩序等的压力,也使公交车公司因居民乘车率的上升而相应降低了运营成本,形成了政府、企业和个人的三方共赢。
那个时候的哥本哈根,不但在马路上几乎看不到类似国内的交通岗亭和站岗交警,而且城市地铁里乘客的进站与出站一般也无须检票。乘客在地铁站的售票机上自觉自主买票,上车无人检票、出站也无人检票。但在地铁的运行途中,乘客随时可能遇到检票员随机性进入车厢的突击验票。此时,整节车厢的两头均由验票员把守,逐一排查,逃票者无处遁形。一旦被查到逃票,则将面临高额罚款等极其严厉的处罚,并形成个人失信等不良记录。乘客逃票的结果,得不偿失。
应该讲,哥本哈根在交通治理方面的制度比较规范透明、以人为本,把广大城市居民按守法诚信者优待。公共部门(政府及地铁运营部门等)尽可能配置有限的人力资源巡查执法、维护秩序。一旦发现失信违法者,则严惩不贷。治乱象需用重典,施重典方成良序。想来,哥本哈根公共部门在治理交通中的理念与做法应该也在此列。如此,公共部门可将纳税人的钱尽量用在刀刃上、用出成效来。
经过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国民收入与生活水准的提高,城市道路交通拥堵与违章停驾车等现象正成为一种新的困扰。鉴此,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创新交通治理的思路和方式,应是各地政府优化交通治理的一项现实课题。
来源:城市商报
————————————
分享最新交通资讯
交流互动热点话题
关注
关注交通·科技·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