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① 新闻管理
添加新闻
② 政策管理
添加政策
③ 法定规划
添加国空规划
③ 规划PDF附件
添加规划PDF附件
③ 规划图纸
添加规划图纸
④ 资料管理
添加资料
开通用户权限
⑥ AIGC课程学员
添加学员
MJ账号分组
2-AI图库管理
添加图库
3-AI新闻网站
添加信息
4-AI模型管理
添加模型
精准搜索
添加精准
知识库
添加知识库
规划问答
添加信息
小匠QQ微信群宣传
添加推荐
数据网址
添加网站
微信文章管理
课件系统
添加视频
一周热点整理
[ 常用工具 ]
格式化工具
段落合并工具
飞书
金数据
生成封面图
当前:新闻编辑 |
格式化工具
|
查看本文
标题
人居III特刊︱第二篇:新增的十亿人口居住在哪里?
分类
(编号:1116)
国土空间
城市更新
城市设计
生态环境
乡村振兴
区域发展
专项规划
资料下载
规划头条
政策规范
规划直播
其他
新闻
好物
观点
城市
政策
设计
社区
建筑
环境
产业
旅游
交通
读书
优选
榜单
空间规划
区域
文化
村镇
智慧
会议
公众参与
微文
摩天楼
地标
航拍
规划
链接
作者
时间
2016-10-19 00:37:43
政策
省
市
年
月
直播
主办:
协办:
时间:
会议室:
直播链接:
h1
/h1
h2
/h2
strong
/strong
编辑团队
原文/ Richard T.T.Forman,Jianguo Wu
翻译/ 李梅磬 文献/ 王奥博
编辑/ 众山小 校验/相欣奕 排版/ 白松
人居III特刊 - 新城市议程
倾听你对城市的声音
第三届人类住居大会(Habitat III conference)将于今年十月在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召开,联合国将在会上宣布它的新城市议程(New Urban Agenda)。在接下来几期的评论特辑中,我们展示了一些会上可能提起的话题。
人口多,资源少,资源分布不均,已是全球所面对的紧迫事实。而2030年的另一个事实会让状况更为紧迫:世界人口将增多10亿。为免手足无措,必应未雨绸缪。本篇给出的思路是:全球规划、区域规划与地方规划的协同。新的城市规划方案,兼顾全球和区域,考虑哪些地区最适宜支持更多的人口并控制生态足迹。全球的规划师需要优先考虑在最适宜的区域发展。应把那些人口稠密、资源匮乏或者原生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区域排除在外。应倾向于选择那些气候温暖湿润,适合作物生长的地区,比如在温带和热带地区的草原林地等。跨国家跨区域的移民,或将在可预见的未来大规模实施。作为城市规划师与城市研究者,大家做好专业视野与知识技能的准备了吗?作为普通的居民,大家做好欢迎外来人口迁入甚或不得不迁出你熟悉的家园另找他处谋生的心理准备了吗?
人居III特刊
第二篇:新增的十亿人口居住在哪里?
图一、城市蔓延
全球和区域层面上的城市规划方案
截止2030年,全球将新增十亿人口,总人口将达到85亿。这十亿人中的大多数会诞生于高密度的亚洲和非洲城市,因而会加剧污染和资源短缺状况。城市扩张导致城市的“大七样”剧变:自然植被、农业用地、干净水源、工作、住房、交通和社区。一些急速增长的西非城市已经将林地转变成灌溉农田以满足人口增长的需求。城市规划可待缓解此类恶化态势甚至可能改善环境。然而鲜有被地方政府把对自然和农业用地、水体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置于首要位置。城市规划师的关注重点更多放在了工作、住房、交通和经济增长方面。
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城市规划方案,兼顾全球和区域。它必须考虑哪些地区最适宜支持更多的人口并控制生态足迹。全球的规划师需要优先考虑在最适宜的区域发展。应把那些人口稠密、资源匮乏或者原生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区域排除在外。应倾向于选择那些气候温暖湿润,适合作物生长的地区,比如在温带和热带地区的草原林地等。我们在美洲的很多地区、中部非洲和亚洲以及大洋洲的小部分地区看到了希望。
此外, 大都市区需要明确在哪些片区吸收外来人口。我们应鼓励沿城市边缘和周围卫星城的紧凑居住,而不是城市聚集或是蔓延。
图二、城市-区域规划需要最大化地维持农田和自然,并创造适宜的社区,不应放任城市蔓延
增长的压力
放眼全球,城市的扩张带来了生态系统的碎化与受损。气候变化加剧了热浪、干旱、洪涝和空气污染。沿海城市的扩张(如广州、孟买、新奥尔良、大阪和温哥华)导致更多人面临洪涝灾害和海平面上升的威胁,而城市的贫困人口往往是其中最脆弱的。同时,全球食品生产需要极大地增长。面对未来十四年新增的十亿人口,我们需要在现有的食品生产系统上增加几亿公顷新农田,其面积相当于格陵兰甚至印度面积。
适宜的地方
通过排除不适宜区域(极高水压、不毛之地、冻土、特殊物种聚集地以及人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公里100的地区),我们取得了“宜居区域”的分布图(见图三)。这些区域与人口增长最快的区域并不对应,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是否随着气候恶化而导致向这些地区移民的增加?大多数人喜欢留在自己的国家,且移民的成本相当高。然而作出留在本国的选择,则会随着人口密度增加及环境资源减少而变得越来越不切实际。
当然,许多因素影响了人们的居住选择,包括工作机会、政府素质、冲突以及人口增长所带来的后果:空气污染、废水、城市热岛和自然植被的损失等。
也有其他的选择。比如,我们可以把人们转移到紧凑的城市,从深井和蓄水层获取更多的水,建造成千上万个海水淡化设施,采用农业基因技术加快食品生产,或利用气候变暖将北方森林变为农田。然而这些方法如果没有大量的土地、水和城市规划,从长远来看是不会取得成功的。
区域规划
为了人和自然的兴盛,一个城市区域的土地和水系统(通常70-100千米半径)必须被作为一个整体考虑。某些区域可以比其他区域承载更多人口。城市中心和郊区的土地太少,尽管城市中心可以建造更高密度,但这将会造成绿地的缺失和环境问题。
我们建议把城市的增长控制在四种区域:远郊、现有的郊外低密度蔓延区、卫星城以及毗邻农地的城镇和村庄。
着眼于区域而不是局限于城市自身,将会帮助我们对自然区域、水资源、食品种植区、空气质量和自然资源提供有力保护。
图三、宜居区域(黄色适宜、紫色较适宜、灰色不适宜)
下一步
全球层面的土地规划和人口迁移应该与应对水资源短缺、水资源安全和环境恶化的相关国际合约联系起来。应特别关注迁移人口的源头和去向。国家政府必须执行城市区域规划的政策。移民政策应鼓励在环境适宜地区的开发与增长。
城市区域规划需要一种新的专业交互:生态系统和景观生态、水资源和质量、农业土地质量和生产力、经济、交通基础设施和社区规划。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学术界和专业人士应该共同着手案例研究,发展新的模式,开发新的项目。
全社会应该有全球性思维,作出区域性规划,并在本地加以实施。
资料
免费索取英文原文资料:
联系微信公众号
或电邮
Daizongliu@qq.com
「 欢迎投稿 」
我们作为专业志愿者团体,秉承理想,帮助中国可持续发展。并为之贡献:理念与传播、培训与教育、实践与孵化。欢迎您加入我们一起并肩前行!
2014-2016 ? 转载请注明:
源自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