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顿市议会决定引进这种由美国BigBelly Solar公司发明的智能垃圾桶,以此节约垃圾回收处理方面的市政成本。

BigBelly智能垃圾桶的能源完全取自于太阳能,无需消耗额外的电力。这款垃圾桶自带的垃圾压缩功能,可以压缩和储存5倍于自身体积的垃圾,每周仅需清理一次即可。当垃圾桶的容量达到85%时,系统会自动联网给处理中心发送地理位置信息,由处理中心的系统根据各个垃圾桶发回的数据进行分析,依此规划出最佳的回收路线,并派出车辆进行垃圾桶的清理。
Vélo" V是法国里昂的高端智能公共自行车系统,由负责里昂公共自行车系统发展的德高广告公司主导,里昂第二大学、第三大学以及里昂中央理工大学联合设计。

这一系统主要由公共自行车与站点智能终端设备组成——在每辆公共自行车的车把上都安装有内置芯片,在归还时终端设备会显示自行车的安全部件是否运作良好,保证自行车使用安全;智能终端设备主要用于用户租赁、使用并归还自行车,同时还可以购买短期预付费卡、查询租赁与还车记录。除此之外,使用者还可以通过官方网站查询身边最近的公共自行车站点以及就近租赁点的车辆信息。
全球领先的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Cisco与创业公司Streetline合作,在美国旧金山进行试点,利用传感器探测城市里停车位的使用情况,并通过手机应用Parker解决旧金山的城市停车问题。

在停车位的地上装有一个圆形的传感器,利用磁力计和光传感器检测有没有被占用;传感器利用Wi-Fi网络传播,自动通过网关箱进行有效的协商沟通。用户只需下载手机Parker应用,就可以实时了解整座城市的空车位情况了;还可以利用Parker应用预约停车位、提供GPS导航,并进行停车费移动支付。而城市管理部门则可以通过访问ParkSight的数据,检查超时占用车位的现象。
TransitScreen公司设计的SmartWalk智能走道屏显系统,在美国奥克兰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至市中心BART车站(有轨大众捷运交通系统)路段上的一些公共区域进行试点。
通过安装着人行道上方建筑物上的投影机,将实时行车信息直接投影显示在人行道路面上;并为行人提供附近交通信息,包括预计步行时间、地铁站的位置及下一班的到达时间。除此之外,这一系统还整合了例如Uber和Lyft等打车应用的信息。
SmartWalk智能走道屏显系统服务人群广泛,在试点路段内每年就有300万使用者。通过地面信息投影,增加行人的驻足几率和时间,为临街店铺带来更多的商业利益;而若利用投射设备投放广告和周边信息,更可以带来巨大的广告收益。
在芝加哥的街道灯杆上安装了Array of Things传感器,由芝加哥大学Argonne实验室和芝加哥市的计算与数据中心联合研发。
通过多孔灯罩内置的多个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周围环境的空气质量、光强、音量、热量、湿度,风力,并通过监测手机信号来计算周围的人流量。
Array of Things传感器的布置,帮助政府机构控制、保护城市的环境质量;而通过网站,公众亦可以随时免费获取关于城市环境的信息。
苏格兰城市格拉斯哥将智慧城市建设经费的一半用来建设城市的监控中心,其中布满电视大屏幕,方便公安、交通、紧急救援部门在这里对整个城市进行监控。
通过交通监控摄像头和400个高清闭路电视,城市监控中心可以了解整座城市各个公共场所的实时情况。城市街道的路灯也与监控中心相连接,在无人经过时调暗灯光节省能源,而当周围出现特殊情况时又会及时将事发地周边照亮并迅速通知监控中心。
监控中心的建设使得城市的犯罪率显著降低,市民安全更受保障,幸福指数随之提升;而对于政府部门来说,通过监控中心可以掌握城市实施情况,联合管理、及时处理问题,使得城市的运行更加有序和高效。
在国内首条试点路段大沽路(成都北路-石门一路),每隔30米竖立着高8米的银灰色新型PRONA智慧路灯。这些智慧路灯的功能不再局限于街道的夜间照明,同时还能为市民的出行以及日常生活提供便利。
智能路灯采用LED面光源,装配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微基站,以及监测PM2.5数值的环境监测器,有助于街道环境的维持与监测。灯柱上镶嵌的多媒体屏幕,为市民提供导航、公交、促销等生活信息;而刷卡感应区可用身份证订票、挂号,或为交通卡充值。灯柱底部配备有充电桩,可为新能源汽车充电。未来还可以加上RFID电子标签、停车收费咪表乃至网络专车信息屏功能。路灯上安装的探头24小时与监控应急指挥中心联网,并配置与指挥中心相连接的呼叫按钮,保障街道安全。
在2015年上海工业博览会上,有多家厂商推出了可投向市场的智能路灯产品,可见智能路灯作为国内对于智慧街道建设的初期尝试,有望得到迅速推广。以此为契机,国内智慧街道的建设将会如火如荼地展开,为国人营造更加人性、舒适的街道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