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心城市,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提出的处于城镇体系最高位置的城镇层级。其对外在发展外向型经济以及推动国际文化交流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对内在全国具备引领、辐射、集散功能的城市。
2010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五大(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国家中心城市的规划和定位。
2016年5月,经国务院同意,发改委和住建部联合印发《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指导文件,文件中将成都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
谁将是下一个国家中心城市?
9月25日,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马懿在郑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未来五年,郑州要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同一日,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易炼红在中共长沙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称,未来五年,长沙将构建国家中心城市新格局。也是在25日,于沈阳举办的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举办的“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与创新发展”高端论坛上,沈阳市市长潘利国表示,沈阳以建设立足东北、服务全国、辐射东北亚的国家中心城市为总体目标。更早的时候,南京、武汉等地也提出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
9月25日,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马懿在郑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未来五年,郑州要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
同一日,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易炼红在中共长沙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称,未来五年,长沙将构建国家中心城市新格局。
也是在25日,于沈阳举办的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举办的“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与创新发展”高端论坛上,沈阳市市长潘利国表示,沈阳以建设立足东北、服务全国、辐射东北亚的国家中心城市为总体目标。
更早的时候,南京、武汉等地也提出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
今年3月,有公开报道称,住建部正组织编制新一轮全国城镇体系规划,考虑设立一批总量10个左右的国家中心城市。
有专家认为,地方“闻风而动”,或与此消息有关,竞争也将日趋激烈。
北京: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世界城市。(根据2010年国务院印发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以及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国际大都市。(根据2010年国务院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以及《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年-2020年)》)天津:中国北方经济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国际港口城市和生态城市。(根据2010年国务院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以及国务院批复的《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广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根据2010年国务院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以及国务院批复的《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2020年)》)重庆:西部开发开放战略支撑和长江经济带西部中心枢纽载体,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航运中心。(根据2016年国务院批复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成都: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根据2016年国务院批复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
北京: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世界城市。(根据2010年国务院印发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以及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国际大都市。(根据2010年国务院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以及《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年-2020年)》)
天津:中国北方经济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国际港口城市和生态城市。(根据2010年国务院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以及国务院批复的《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
广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根据2010年国务院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以及国务院批复的《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2020年)》)
重庆:西部开发开放战略支撑和长江经济带西部中心枢纽载体,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航运中心。(根据2016年国务院批复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
成都: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根据2016年国务院批复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
尽管已经有多个城市加入竞争,但考虑到城市总体战略布局和区域均衡发展,以及中心城市的功能性定位,最终花落谁家呢?
二者经济总量和增速相差不大,2015年的GDP,南京9721亿,增速9.3%;杭州10053亿,增速10.2%。但在科技创新能力、辐射带动能力上,南京占优。南京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仅次于京沪,具有杭州无可比拟的科技创新资源。同时,南京经济圈不仅涵盖了江苏省内的镇江、扬州,还辐射到安徽马鞍山等省外城市,这也是经济腹地仅限于浙江省内的杭州所不及的。再考虑南京的政治和交通条件,六朝古都胜出的可能性较大。
这是竞争最为激烈的地区。从综合经济指标看,2015年武汉GDP11000亿,排名全国第8,长沙8600亿元,全国排名13,郑州7450亿,全国排名18。在科技创新能力上,武汉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在全国都名列前茅,武汉光谷是我国中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园,科技创新资源和创新能力上郑州和长沙很难“望其项背”。
湖北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指出,各地争建国家中心城市,首先是要尽快聚集人口,成为特大城市,其次要发展高端产业,对周围产生辐射作用。“要成为国家中心城市,要对全国经济产生影响,否则只能叫区域中心城市。”他说。
据统计数据,目前长沙、郑州还达不到特大城市标准(主城区人口500万到1000万)。武汉要成为城区人口1000万的超大城市,也需要尽快聚集人口。
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院长耿明斋认为, 河南有1亿人口,郑州是河南唯一的要素、人口聚集地, 郑州具有成为超大城市的基础。
中南大学商学院教授傅沂认为,要成为国家中心城市,除人口规模,传统的产业也要升级,比如像长沙的装备制造业,以及过去的动漫产业,还不能对周边产生辐射作用。
为此,长沙提出,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要着力打造“三个中心”(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国家创新创意中心、国家交通物流中心);到2021年,长沙地区生产总值达14000亿元以上,财政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
郑州则确定了“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方向。要努力打造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5000亿级汽车与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和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
耿明斋认为,现在中部有三个城市定位打造国家中心城市,三城各有特点,武汉具有先天性优势,郑州、长沙则是改革开放以来快速成长起来的城市。
西部和东北是悬念较小的两个地区。在西部,西安、兰州、银川等将竞争一个名额,西安将无可争议地入围。在东北,沈阳、哈尔滨、大连等城市竞争一个名额,考虑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沈阳胜出的可能性较大。
深圳是名副其实的一线大城市,近年来赶超广州的趋势明显,无论综合经济能力、国际竞争力还是科技创新能力,都具备中心城市的实力。但由于经济腹地狭小,一直以来“直辖”的诉求也没有得到回应,导致深圳的辐射能力和发展空间受到限制。
值得细细品味的是,《珠三角改革规划纲要》将深圳界定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深圳“十三五规划”也确立了这一目标。同时随着香港经济地位的下滑,港深融合出现了阻滞。如果考虑香港未来的振兴和港深一体化战略,深圳被纳入国家中心城市也是可行的,但如何扩充地盘以获得足够的经济腹地支持,又将是一个随之而来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