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111期(2016年第58期)
2016年8月31日,重庆自贸区作为我国第三批7个自贸区之一获批,其目的在于落实中央关于发挥重庆战略支点和连接点的重要作用。上海自贸区作为我国第一个设立的自贸区,在国家“先行先试”、“可复制可推广”的政策要求下,已经积累丰富的规划建设经验,可作为重庆自贸区建设参考。
△规划基本情况。2013年9月,在国务院批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后,2014年上海市先后编制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简称《控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产业经济规划》(简称《产业规划》)等。2015年4月,国务院再次批准《进一步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扩大了试点范围。根据该《方案》,上海自贸区面积120.72平方公里,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片区(含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和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七个区域。
△优势条件下的功能差异化定位。外高桥依托保税、物流打造成为以国际贸易服务、金融服务、专业服务功能为主,商业、商务、文化多元功能集成的国际贸易城;洋山依托保税及深水港打造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航运服务和离岸服务功能区;浦东机场充分依托其亚太航空枢纽地位,打造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国际航空服务和现代商贸功能区;金桥重点培育能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上海重要的先进制造业核心功能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行区和生态工业示范区;张江则依托国家级产业基地,形成上海贯彻落实创新型国际战略的核心基地;陆家嘴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的主要承载区、国际航运中心的高端服务区、国际贸易中心的总部集聚区。
△空间集聚及区内外产业整合规划。《产业规划》围绕上海“四个中心”建设,提出重点发展国际贸易、金融服务、航运服务、专业服务和高端制造五大产业。一是强调总部经济空间集聚和平台建设,包括全球事业部、管理型总部、营运控制总部等向自贸区内集聚,以及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保税展示交易平台、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二是对于用地紧张的区域,探索“前店后库”展示交易模式。规划提出,外高桥片区应联动森兰区域发展,引导企业区内(自贸试验区)注册、区外(森兰区域)集聚,实现保税与非保税联动,仓储物流、展示交易、订单销售联动发展;三是对空港进行功能置换,预留高端产业功能。浦东片区适当缩减区内仓储用地规模,将部分仓储物流功能转移到空港物流园区;四是注重保税区内与区外空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浦东片区要联动祝桥镇,整体规划,在祝桥打造集商务、商业、餐饮、娱乐、高品质住宅等于一体的高端商务配套区。同时还应联动国际旅游度假区,拓展旅游、文化、健康服务等产业功能。
△功能分区前提下的综合利用和底线控制思维。一是《控规》中提出所有片区根据区位条件、交通条件、建设基础、规划导向,形成服务分区(以公共服务功能为主,开发强度2.0-5.0)、综合分区(以工业功能为主,开发强度1.2-3.0)和物流分区(以仓储物流功能为主,开发强度1.0-2.0);二是鼓励规划实施不同用途土地的综合利用和建筑的复合使用,提高土地使用质量和效益;三是按街坊单元,保证用地开发建设底线,保证市政、交通、公共服务设施、绿地广场等公益性设施落地前提下,给予地块空间管控一定的弹性,包括辅助业态混合比例、地块边界划分、设施布局位置、各地块开发强度等。同时,上海出台了《关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综合用地规划和土地管理的试点意见》,推动规划实施。
△不同功能及监管要求下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根据不同的功能配置公共服务设施。一是按主导功能及服务人口配置公共设施。外高桥片区服务分区内公共设施以满足整个外高桥片区内人员需求为主,综合设置餐饮、商业、文化、体育、医疗等;综合分区内则以满足各自分区内人员需要为主,均衡配置相应公共服务设施;物流分区则以满足自身需要配置必要的商业和餐饮设施;二是按特殊区域的监管要求配置公共服务设施。洋山片区和浦东机场都有保税围网范围,因此,《控规》提出在围网范围外的服务分区内集中布置餐饮、商业、文化、医疗、体育等公共设施,在围网范围内的服务分区、综合分区、物流分区仅设置必要的餐饮和商业设施。
△对重庆自贸区规划建设的启示。从重庆自贸区范围来看,大部分都是已建成区,规划已实现全覆盖,因此,规划建设可参考上海自贸区以优化调整为主。建议一是学习上海根据各片区优势,实行分区定位,避免功能雷同下的恶性竞争。因此也建议范围划分要以有条件、能实现差异化发展且连片较大范围地区为主,不宜“面面俱到”;二是开展重庆自贸区产业布局规划、重大功能布局规划、重大设施布局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优化调整编制,在产业布局规划的基础上对分片功能进行细化优化,再落实到控制性详细规划上进行管控;三是学习综合利用和底线思维,在土地二次开发利用、指标控制、用地混合以及建筑复合利用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弹性,可开展重要区域规划留白研究;四是充分考虑自贸区与周边区域统筹规划,尤其是产业布局和公共设施配置应区内外统筹考虑,促进自贸区功能外溢,带动区域发展。
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