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① 新闻管理
添加新闻
② 政策管理
添加政策
③ 法定规划
添加国空规划
③ 规划PDF附件
添加规划PDF附件
③ 规划图纸
添加规划图纸
④ 资料管理
添加资料
开通用户权限
⑥ AIGC课程学员
添加学员
MJ账号分组
2-AI图库管理
添加图库
3-AI新闻网站
添加信息
4-AI模型管理
添加模型
精准搜索
添加精准
知识库
添加知识库
规划问答
添加信息
小匠QQ微信群宣传
添加推荐
数据网址
添加网站
微信文章管理
课件系统
添加视频
一周热点整理
[ 常用工具 ]
格式化工具
段落合并工具
飞书
金数据
生成封面图
当前:新闻编辑 |
格式化工具
|
查看本文
标题
年会报告|段进:空间研究与城乡规划发展
分类
(编号:1116)
国土空间
城市更新
城市设计
生态环境
乡村振兴
区域发展
专项规划
资料下载
规划头条
政策规范
规划直播
其他
新闻
好物
观点
城市
政策
设计
社区
建筑
环境
产业
旅游
交通
读书
优选
榜单
空间规划
区域
文化
村镇
智慧
会议
公众参与
微文
摩天楼
地标
航拍
规划
链接
作者
时间
2016-09-29 12:09:52
政策
省
市
年
月
直播
主办:
协办:
时间:
会议室:
直播链接:
h1
/h1
h2
/h2
strong
/strong
点击标题下“”关注我们吧!
编者按:
9月24日,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在沈阳召开,本届年会的主题为“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段进以“空间研究与城乡规划发展”为题作大会主题报告。段进教授提出,必须全面认识城市空间的作用,努力掌握并正确运用空间发展的规律,加强人文性,关注差异性,才能让城乡规划在国家“空间复兴”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段进
六十年来的空间研究演进
一段历史 三个视角
一段历史
国内外空间研究对比与思考
对国内城乡规划、建筑、地理及人文社科领域进行大数据分析,可以看到从起初的城市空间、城市布局研究到现在研究方向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总体上来说国内空间研究有两个热潮,第一个热潮是80年代中期,主要研究空间布局、空间设计、城市空间、公共空间、空间特色等。到了本世纪初以来,研究的主题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非常的多元化,有空间生产、影响因素、空间格局、以及相关因素等,范围比较大。
国外空间研究的主题和我国有一定的差别。国外空间研究的核心关键词主要有地理空间、城市空间、空间政治、场所、空间治理、全球化、空间政策、国家空间、社区空间、网络空间、公共空间、新自由主义、空间认同、性别空间、空间流动等,而非物质空间本身。
2005年左右开始,中国的城乡空间发展问题成为国际学界的一个重要议题。
国外的空间研究主要是以人文地理、区域和城市这三方面作为研究背景。而中国空间的研究主要从
城乡规划、地理学、建筑学
三个视角出发。
视角一
国内城乡规划学界的空间研究演进
视角二
国内地理学界的空间研究演进
视角三
国内建筑学界的空间研究演进
将我国城乡规划和地理学、建筑学等研究领域做比较研究,蓝线代表相同的内容在不同领域出现的时间对应。
城乡规划和地理学来比较,城乡规划的发展促进了地理学的规划的发展。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在中国城乡规划和地理学相辅相成,理论研究领域和实践领域共同推进,并呈多学科和多元化的趋势。
城乡规划和建筑学做比较,可以看出城乡规划作为一级学科的空间研究的独特领域已经逐步形成,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城乡规划
服务对象: 政府公众
研究范围:中观空间
价值取向:公共利益
成果形式:导控政策
建筑学
服务对象: 建设单位
研究范围:微观空间
价值取向:特定利益
成果形式:空间产品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第一,中国的空间研究呈现出明显的多学科的交融趋势,和国外有所区别。第二,空间研究不断深入,从空间的物质形态特征,到空间背后的结构,再到近年来空间的本体作用与内在规律。第三,城乡规划逐步形成了一级学科的空间研究体系。总体上来说,长时间的空间研究有力地推动了国家城乡发展的空间复兴,为其奠定了理论基础。
城乡发展的“空间复兴”
一个趋势 三个隐忧
一个趋势
城乡发展的“空间复兴”
1.空间规划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抓手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要加快规划体制改革,健全空间规划体系。
-2015年0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建立空间规划体系(第四章节)。
-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
2.
空间规划成为规划行业的重要工作
-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
要建立一个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限定城市发展边界,划定城市生态红线,
一张蓝图干到底
。
- 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是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重要内容,要有历史耐心,不要急于求成。要加快规划体制改革,健全空间规划体系,积极推进市县
“多规合一”
。
3.空间成为城乡规划学科的核心内容
十年前,学界就城乡规划学的核心内容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如今,
城乡规划是配置空间资源的公共政策,空间是城乡规划学的核心内容,
这种观点已逐步在学界达成共识。
在“空间复兴”热的背后,我们要做一个冷静的思考。“空间复兴”并不意味着城乡规划行业的复兴。在“空间复兴”大背景下,如何发挥城乡规划的作用?怎样承担相应的职能?我们是否已经很好地认识了空间,理解和尊重了空间发展规律?
所以在空间复兴的大背景下,城乡规划之所以能够更好的发挥空间统筹的作用,原因在于: 1.对空间规律的系统认识;2.对空间规划技术方法的把握。 但现实中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隐忧:
隐忧一
认知层面:对空间作用的偏面认识
规划界长期存在的两种关于空间作用的片面认知:
空间决定论:
潜藏于现代建筑和现代城市规划运动中的一个核心思想,认为空间结构决定社会行为,只要营造一个好的物质空间环境,就能自动解决城市发展中出现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等问题。
空间决定论的悲歌:完美的建筑、遗憾的规划、失败的生活;“空城”与“死城”
空间映射论:
空间是社会经济过程的简单线性投影,空间只是一个中性的载体,它自身并没有作用与规律。“空间犹如一张白纸,规划师可以描绘最美的蓝图!”
空间映射论的恶果
隐忧二
研究层面:空间规律研究的简单化现象
简单分要素研究,进行机械整合。
过度依赖数理模型作为依据决策。
隐忧三
实践层面:套用空间规律、忽视差异性
时空差异
静态、孤立地看待空间问题,忽视时间和地域条件,随意套用、错用“中心地理论”、“地租理论”、“区位论” 等空间规律的现象。
信息发生变化了,交通发生变化了,它的时空也在发生变化。
文化差异
在中国的广场上,大妈在跳广场舞,而在外国的广场就很违和。
西方会把墓地放在自己的院子里,但是在中国就不行。
制度差异
在一栋完整的建筑边上盖商场,不是为了古建保护或传承文化,是因为当地的制度是房主不同意就不能拆。
开罗当地规定,只要房子不完全竣工就可以不交税。因此从开罗的道路上经过可以看到大量未完工的房子。
面向真实世界的城乡规划
一个方向 三个维度
一个方向
尊重和顺应空间规律的城乡规划发展转型
城乡空间不是一个非常单纯的数据,而是分成了多个方面,和空间发展的经济社会结构、空间发展的建设环境结构以及空间发展的政治政策结构都相关。如果不能够认识到这个意义,在运用制度的方面就会产生一些不足。
空间决定论和空间投影论的误区,导致机械地看待城市空间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忽视城市空间发展的规律。
因此,对城市空间需要再认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要认识到空间具有能动性。空间和人有互动,我们制造空间,空间对人也有约束。第二,空间发展具有规律性。
这两个观点是进行空间规划的理论基础。
在有了历史以后,才会形成城市空间发展的基本规律,可以归纳成规模门槛律、区位择优律、不平衡律、自组织演化律。但并不能拿规律在规划中直接套用,这就是规划学科的复杂性所在。
资料来源:《城市空间发展论》(1999)
因此,尊重和顺应城市空间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城乡规划工作的基础。但空间规律又与一般自然科学规律不同,还应充分考虑到建成环境的人文性和现实世界的差异性。
维度一
尊重空间发展的科学性
加强科学性研究,立规划于“岩石”而非“沙滩”之上,才经得起真实世界的考验!
空间区位选择的科学性
从安全等方面考虑,区位的选择有严格的科学规定。但在实际建设中不去遵循,最后就会酿成惨剧。
8.12 塘沽大爆炸
面对地震、滑坡等灾害,在区位的选择上存在问题,就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例如汶川地震,居民点建立在了断裂带上。
5.12 汶川大地震
空间布局的科学性
2012飓风“桑迪”,纽约的史丹顿岛受到了很大的损失。1969年麦克哈格为该岛做过一版规划方案,
布局很合理,是一个很好的方案。如果是按照他这个方案建设,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实际的建设与方案有很大出入,因此飓风到来时受到了巨大的损失。
2012 飓风“桑迪”袭击纽约
1969年麦克哈格的规划方案
2012年土地使用现状实测图
空间演化的科学性
皮特·艾伦的城市空间自组织实验:
把其他的不同条件全部去掉进行分析,说明空间的演化具有规律性。
皮特·艾伦的城市空间自组织实验
Allen’s spatial self-organizing dynamic model (1997)
托马斯·谢林的混合居住分异实验
Schelling’s segregation model(1971)
空间活动的科学性
霍特林的空间竞争模型(1929)
空间行为组织的科学性
伦敦特拉法加尔广场改造
通过观测、分析,对空间进行重新组织。从改造前后对比可以看出,广场上有了人气,这些技术方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改造前
改造后
维度二
提升建成环境的人文性
城乡规划具有特殊性,既有科学性,也有人文性的。这对空间的使用有一定的影响。
从物质空间到人性场所
纽约高线公园
改造前
改造后
改造后
从公众参与到共同缔造
空间不单单是用数据计算出来的,要考虑人在里面的舒适性,还要考虑人的公平以及权益,所以规划的研究要从公众参与到共同设计,然后再到共同缔造。
从风貌表象到文脉传承
所谓的风貌,不单单是一个表面的现象,实际上背后是有生活的逻辑以及文脉的传承。
从历史保护到文化认同
提升文化及民族自信心。例如苏州的形象已经成为一种象征,并得到从政府到普通老百姓对文化的一致认同。
维度三
关注真实世界的差异性
我们处于一个社会当中,社会不像实验一样单一,不同地方存在着差异性。
从“单一标准”到“多元包容”
我国城市建设的“单一”
伊斯坦布尔对文化的包容、城市的包容
从“精英视角”到“现实生活”
在做规划时总是把城市做的“干干净净”,实际上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用地功能分区规划图分区“整齐”
现状图
从“权力之眼”到“差异世界”
对地方实践复杂性和多样性的漠视正是现代主义城市规划失败的内在根源。 规划师必须要了解、尊重地方性与实践的复杂性、多样性与差异性!
乌托邦的城市规划明确的说,“我们必须在一块干净的领域上进行建设”,我们规划是“献给执行者”。这样的思想千万不能在今天延续下去。
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真实的世界?
在苏州这项规划中,以城市现代化的方式推进的城镇化,怎样与生态结合?规划让城市和传统的水乡基因和平共处,变成一种融合。
所以,面向真实世界的城乡规划是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加强人文性和关注差异性。
结 语
对于城乡规划的行业来说,首先,必须全面的认识城市空间的作用,不能片面的认识。第二,要努力的掌握空间发展的规律。如果不能够掌握空间的发展规律、认识空间的作用,规划就没有办法发展。最后,要正确的运用空间发展的规律,加强人文性,关注差异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城乡规划在国家“空间复兴”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以上内容由根据会议报告速记和演示文稿编辑整理而成。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和使用权属所有。任何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其他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修改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内容。授权事宜请在微信公众号留言或发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联系我们。对此保留最终解释权。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www.planning.org.cn
知规划动态 | 晓行业前沿 | 听学会声音 | 碰学术火花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我们
更多精彩请点击阅读原文,查看“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专题http://www.planning.org.cn/2016anpc/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