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5日,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进入第二天,也是议程最丰富的一天。沈阳新世界博览馆中,共有一场主题论坛、一场高端论坛、两场特别论坛、四场自由论坛、二十七场专题会议分别在上下午两个时间段平行展开。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院院长周俭,副院长张尚武、王新哲,总规划师唐子来、孙施文、戴慎志、王伟强,资深总工陈秉钊,数字规划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德、常务副主任钮心毅,受邀担任多场专题会议、自由论坛的主持人、主讲人或点评嘉宾。
在上午进行的年会主题论坛上,老中青三代规划师齐聚一堂,就六十年来我国城乡规划在作用发挥、体系构造、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历史总结和经验传承。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师孙施文教授在主题论坛中提到:规划的学科与职业之间要分开,我们希望培养的规划目标人才是多种多样的,这需要教育评估来实现,所以要将评估制度与职业教育衔接好,而职业制度本身地建设,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图:主题论坛“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嘉宾合影
青年规划师,一直以来都是规划年会的主角之一。在“青年专场——城市更新与社区改造”专题会议上,我院总师唐子来教授在对宣读论文“差异化需求导向下的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给予肯定之后,也根据社会现状提出了现实的问题:我们都会变老,社区也需要适老化的改造,但是改造由谁来买单?其次,我们希望一个社区之中,有多年龄层次的人群存在,那么适老化改造是集中开展开始分开进行,成本又如何控制?这需要我们的规划调研有更强的针对性,也是我们在规划实施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图:“青年专场——城市更新与社区改造”专题会议的点评嘉宾与报告人合影
在“青年专场——乡村发展与规划探索”专题会议上,我院副院长张尚武教授对九位青年规划师在乡村规划方面多样化的研究视角给予了认可,很多视角对乡村规划来说都是很好的切入点,但如何与传统的乡村规划更好的融合是需要更深一步考虑的问题。乡村规划是一个长期性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希望青年规划师可以持续的关注下去。

图:“青年专场——乡村发展与规划探索”专题会议的点评嘉宾与报告人合影
下午,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数字规划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钮心毅副教授应邀在“专题会议十九:智慧规划新技术研究与应用”会场作了题为《手机信令数据与城市规划——理论基础及应用方向》的特邀主题报告;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戴慎志教授在“专题会议二十五:绿色发展理念下的工程规划探索与实践”会场作题为《高地下水位城市的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策略研究》的特邀主题报告。

图:演讲中的钮心毅副教授

图:演讲结束后的戴慎志教授



邹德慈教授的发言把石楠秘书长和孙施文教授都逗乐了

主题论坛会场内人山人海





作为点评嘉宾的伍江教授、吴志强教授、彭震伟教授、唐子来教授、张尚武教授认真聆听每位青年规划师的报告


晒证书啦~
同济规划人的报道持续进行中,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