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推送的一篇文章产生了极大的争议,被不少朋友批评肤浅(?_?)...其实我想极力的回避不同专业融合的问题,不想惹事儿。因为小编怂,怕被骂...
点击橙色字体,阅读争议文章
为什么规划、建筑要与景观一体化设计?
但是没办法,今天的话题又没绕开这个话题。不过这次我们不去探讨大家对这个概念的理解,而是一起来看一个有意思的项目...
这是同一项目的不同阶段的方案,第一张是建筑设计阶段,第二张是景观设计阶段,下面我们会细细的研究这个项目:
规划师与建筑师眼中的消防车道
.

景观设计师眼中的消防车道
.

建成后的消防车道
.

对比可以发现,被建筑师看成相当重要的消防车道,被景观设计师以擦屁股的方式进行巧妙化解。大家心里都明白:再牛的项目,从规划到建筑再到景观总会有信息传递不到位之处。。。至于问题出在哪里,小编先卖个关子。

前些天,小编在朋友圈无意中发了这个项目的总图。其实这个消防车道像FI赛道的方案看上去很离奇,但实际上是一个做的比较不错的豪宅楼盘。
结果,图片一发,评论亮了...

严肃的讲,这确实是一个有颜值有销售量的豪宅楼盘,总图这样设计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小编用一体化设计的角度研究,其实还是有些遗憾的!

这个项目位于上海的新江湾城,小编也纳闷当时控规怎么编的?规划师给建筑师创造了相当复杂的场地条件:
可对外开口的范围相当狭小,位于南侧的出口紧邻淞沪路交叉口,而位于北侧的出口正好位于桥边。
.

也就是说,L型的地块,由现行的规范和使用习惯看这个小区的车行入口仅仅被限定在紫色箭头以外的很狭小的一片区域内。
规范条例:(注本项目为12年设计的,可能与新规范的消防登高面长度有点出入)
单元式、通廊式住宅的消防登高面不应小于住宅的一个长边长度;
消防登高面应靠近住宅的公共楼梯或阳台、窗;
消防车道与高层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登高消防车操作的树木、架空管线等;
消防登高场地距住宅的外墙不宜小于5m,其最外一点至消防登高面的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1m;
.

机动车出入口被限制住可能是为啥采用三星卡丁车跑道消防线路的原因之一。还有一个可能是为了增加驾驶员的舒适体验感,设计师将地库入口与消防通道的选择中,选择了地库出口。他们放在最方便出入的位置。
尤其是南侧出入口,必须将消防线路(红色)与车行线路进行脱离。因而,形成了S形的方案。
.

另外,设计师可能想用最小的消防面积来节省绿地率,从而给景观设计师留下发挥的空间。
假如采用这种组织方式的话,会多出几个回车场地
.

实际上,
建筑师多虑了!
因为....
这些对景观设计师都不是个事!

在设计精细化的今天,景观设计师完全可以把消防登高场地设计成很牛的效果。以明源地产研究院总结的设计方式看,消防登高场地可以结合景观设计做成很多功能。


我们以四单元72M长的大板为例:
72MX10M的场地可以做成儿童活动场地
.

也可以做成成人运动场地
.

甚至可以做成老年人喜爱的都市农场
.

最最简单的方式是做成透水铺装
.




而新江湾的这个项目
最终实施的景观方案是这样的
.

当然效果也不错
与分级管理系统的风雨廊与通道也不冲突
.

但是,小编想问,假如景观设计师能在规划阶段就介入的话,这个项目是不是可以做的更好?

规划师在做控规的时候给建筑师留下了定时炸弹,建筑师在做方案的时候担心景观设计师不好做,所以设计出漂移式消防通道。而景观设计师接到建筑师的总图的时候,只能在狭小的空间进行发挥。
专业分工发达的今天确实会给项目带来很多优点,但是这种状况给今天的设计市场带来了异化。规划师靠想象把控规指标传递给建筑师,建筑师也没有话语权的对问题提出建议,只能强制执行。而到了景观设计环节,景观设计师要承受来自规划师、建筑师的失误所造成的双重压力...
当然,小编也觉得这项目做的还不错,但是假如能在各专业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少一些损耗,会比现在更加优秀!
(注:本文只代表小编个人观点,请谨慎接受)
点击蓝色字体,阅读往期优秀文章:
创智天地修详提升方案告诉你,街区变大也能成为优秀的开放社区!
希望更多的朋友参与讨论
小编的观点可能不正确
但希望能抛梧桐引凤凰
大家共同来探讨这一问题
并
一。起。进。步!

我们的价值观是:
建筑、规划、景观一体化设计,
东方、西方、心中的小怪兽相互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