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① 新闻管理
添加新闻
② 政策管理
添加政策
③ 法定规划
添加国空规划
③ 规划PDF附件
添加规划PDF附件
③ 规划图纸
添加规划图纸
④ 资料管理
添加资料
开通用户权限
⑥ AIGC课程学员
添加学员
MJ账号分组
2-AI图库管理
添加图库
3-AI新闻网站
添加信息
4-AI模型管理
添加模型
精准搜索
添加精准
知识库
添加知识库
规划问答
添加信息
小匠QQ微信群宣传
添加推荐
数据网址
添加网站
微信文章管理
课件系统
添加视频
一周热点整理
[ 常用工具 ]
格式化工具
段落合并工具
飞书
金数据
生成封面图
当前:新闻编辑 |
格式化工具
|
查看本文
标题
老外评论︱海绵城市与一带一路政策评论(三则)
分类
(编号:1116)
国土空间
城市更新
城市设计
生态环境
乡村振兴
区域发展
专项规划
资料下载
规划头条
政策规范
规划直播
其他
新闻
好物
观点
城市
政策
设计
社区
建筑
环境
产业
旅游
交通
读书
优选
榜单
空间规划
区域
文化
村镇
智慧
会议
公众参与
微文
摩天楼
地标
航拍
规划
链接
作者
时间
2016-09-21 15:29:37
政策
省
市
年
月
直播
主办:
协办:
时间:
会议室:
直播链接:
h1
/h1
h2
/h2
strong
/strong
编辑团队
原文/ Wade Shepard、Chris Weller 、Pingfan Hong
翻译/ Arturrie 文献/ 叶涛 排版/ 张鹤鸣
编辑/ 众山小 校验/ 众山小
译者萌像&导读:
本文介绍了国外对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的一些评论,比如则一评论的是“海绵城市”策略在中国的情况。特别在今年以来,我国各地经受了有史以来最猛烈的洪水。而从1981年至今,中国城市下水道系统增长了20倍,但是这远跟不上地表城市景观扩散的速度。“海绵城市”作为一种显著管理水资源的办法,已经在30座中国城市开始了试点实验。文章中以其中的一个试点项目重庆悦来新城一作为例子,说明海绵城市在中国现在的发展状况和启示。而则二介绍了新加坡创造性的方式建立了一套雨水收集系统,作为一个可供借鉴的案例。同时则三对中国政府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计划,无论从视野、准则、价值观、还是优先合作领域,都与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产生很紧密的联系。这篇文章阐述了他们之间的具体联系并以设施连接为例做具体说明。
则一
“海绵城市”能够解决中国洪水问题吗?
原文/ Wade Shepard 翻译/ Arturrie
1
接纳雨水
接纳雨水---寻找新的创造性方法来保持他们---能够帮助城市将挑战变为优势。来自Citiescope的这封信描述了中国城市正在采用一种新方法来预防洪水,有可能改变中国城市面对的不断增长的水资源管理的挑战问题。
雨水是世界上最被浪费的自然资源。落在城市的降水常常会通过标准的、复杂的排水系统像垃圾一样被排走。而另一方面,城市又不得不遗余力的从河流、湖泊里引水,或者从令人担忧的快速枯竭的地下蓄水层引水。
3年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在2013年中央政府关于城市化的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宣布城市应该采取“像海绵一样”的行动。这个公告表明城市可以以实验的方式,利用大量资金,通过渗透性路面,雨水花园和湿地,或者当地的水资源再利用来提供灌溉,公园清洗和饮用水。并且中国还为此发明了一个新的全球城市设计术语。
“基本上说,海绵城市是一个中国发明的词汇”,苏州西交利物浦大学城市研究的教授Austin Williams说,“习近平主席之前没有人用过这个词”。
虽然这是一个新的术语,但海绵城市背后的思想已经存在了一段时间。研究者已经长时间寻找方法来实施“绿色基础设施”,可以为整个城市建设雨水花园般的优势。美国
(参考文献1,请联系我们索取)
和英国的战略和项目例如“SuDS”( http://www.susdrain.org/)已经着眼于发展新的方法来操作并使用雨水。
城市领导者们已经开始把一些概念付诸实现。新加坡已经安装了一个横跨半个城市收集雨水的水槽,水池,水库的网络,用于提供从冲洗厕所到一次性纯净饮用水的一切水资源。美国俄勒冈州的波特兰正在安装天台花园,开发生态洼地,透水路面,滞留性池塘和种植大量地表植被。
但是正如William所述,“西方人并不建设新城,仅仅改变现有的(城市)。”相反的是,中国准备将海绵城市的概念纳入其雄心勃勃的城市建设计划中。
中国国务院二月宣布了一套新的城市化导向政策,作为对这个国家发展过大,速度过快,没有适当数量的有质量的规划的回应。该指引指出,新的城市发展应该有海绵城市-水的保持能力,基本上使得这一战略有了新的国家标准。
(参考文献2,请联系我们索取)
。换句话说,如果这些创新体系的范围不断扩大,它很有可能第一个在中国发生。
2
防止洪水
对于中国来说赌注似乎比任何时候都高。中国正在经历20年来最严重的洪水。超过300人死亡,在中国北部和南部的几十个省超过一百万人流离失所。估计的损失220亿美元到450亿美元。
一些指责集中到中国现在已经建成的城市上来。中国城市景观扩散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快。池塘、河流和湿地已经被硬面路,建筑和步行道所取代。在中国,随着城市数量从193个上升到653个,超过4万平方公里(15000平方英里)的面积经历了新的城市化过程。
图一、重庆的透水性路面让雨水渗到土壤下面。(Wade Shepard)
混凝土层防止雨水进入下边的土壤。这提升了水的径流,直至变成洪水---这种径流比率甚至可以比拟它从山上流下变成大瀑布。
虽然自从1981年中国的大部分的普通的的下水道系统排水网络增长了20倍,但是这跟不上城市地表扩大的速度。中国一半的城市不符合国家防洪安全标准。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计,仅2013年,就有230个城市遭受眼中的洪涝灾害。随着不断变化的气候引发更多的极端降雨事件,情况逐渐变得更糟糕。
中国基本上有两个选择来遏制洪水。首先是彻底改造和扩大现有的排水系统。第二个是尝试一些不同的策略。
海绵城市就是这种特别的方法。
“如果规划得当,海绵城市可以显著管理洪水的风险,”Derek Murphy说,一个做了很多大陆项目的香港建筑师。“过多的雨水收集在大型湖泊水库,而不是在负担过重的地下水水道网络中,往往会造成堵塞,并造成损坏。”
3
试点项目
在习近平宣布的海绵城市公告中,中国政府在2015年开始了一批16个城市的试点测试。今年又增加了14个城市。
在这个计划中的每一个城市分配人民币4至6亿(6000万到9000万美元)。北京,成都,重庆,深圳,广州,上海和武汉等城市都有大型项目正在进行中。
我最近去重庆的悦来新城去看海绵城市是怎样的。悦来新城坐落于重庆城市外很远的地方,位于地铁的最后一站,在一个由两江新城中央政府领导的新的巨大的发展区。我爬上了地铁站的台阶,发现自己站在重庆新的世博中心面前。咋一看,这个地方与中国的任何一个部分建设的新城市没有区别。但是真正的区别在地面上。
这里的人行道并不妨碍水的流动并把水引导地下排水系统。相反地,路面吸收水流并把它吸入地下。如果把一瓶水倒到这里的地面上,脚下没有积水;水会瞬间渗入路面下的土壤里,可以渗透到浅层含水层或者附近的河流,池塘或者湖泊。这种多孔的路面也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受。这种并不坚硬的,柔软的有弹力的材质,给人感觉就像穿着一双运动鞋在现代田径运动场上急走。
图二、重庆的停车场包含在花园中,雨水被吸收。(Wade Shepard)
悦来新城是中国突出的新兴海绵城市,是原有的16个试点网站之一。虽然当我去参观的时候除了会议中心没有建起多少建筑,但是仍然有一些关于雨水的创造性思维的实例。中心边界的景观模糊在周边树木繁茂的山坡野生的树林里。可渗透性的停车场就在花园中,由灌木而不是画的线分开每一个停车位。
海绵城市是令人难以置信的长满植物的地方。一个重要的设计准则是城市与自然无缝混合。他们也是潮湿的地方,通常会有一个运河,池塘,湖泊和湿地的网络,在开发过程中将雨水疏解。
4
成功的迹象
在最初的一轮实现之后,一些海绵城市的项目要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的测试。到目前为止的结果令人振奋。在防洪方面,85%的雨水径流可以被控制。此外,保留的雨水,水分充足的土壤和树叶也可以对抗城市“热岛”现象的效果。D+H Scape(一个景观建筑公司)的主任Li Zhongwei说,这些策略实际上把空气降温了2-3度。
如果可以在跨城市区域广泛的实施,海绵城市的概念是有可能运行良好的。它必须是整体城市规划中的一部分,不仅仅是这里一些透水的混凝土或者那里一个额外的有吸水的排水沟。这样,“新城”—就像悦来新城这个最初的实验一样—会在中国变得流行起来。
“海绵城市是一个系统,它不是一个部分”,Li Zongwei说,“做一个试点公园,或者做一个试点社区,没有意义。你必须保证整个城市都在这么做。所以需要大量的城市基础设施建造。这不是一件小事。”
另一方面,对于海绵城市理念想要真正发挥作用,现有的城市需要逐步改造。这不是简单或者廉价的。这关乎中国城市里所有的硬接的街道(输电线路、天然气管道等的)系统网络,管道,地道或其他已有的设施。虽然如此,只有一种方法开始,那就是马上入手做。
“最新的海绵城市项目仍然是非常局部的并且处在试验阶段,”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设计者和研究者Harry den Hartog说。“现在的洪水问题清晰地表明立刻的行动是必需的,尤其在更贫穷和更易被洪水侵蚀的地区。”
则二
新加坡已经提出巧妙地方法保持雨水
原文/ Chris Weller 翻译/ Arturrie
图三、新加坡的雨量-大约一年94英寸
但是与其让水蒸发在街道和人行道上,新加坡设置了一个世界其他国家都应该学习的智慧的标准:城市像一个巨大的海绵一样吸收水。通过内置的径流吸收系统来回收雨水,新加坡能够减少水净化和环境影响的成本。
科学界相信我们的环球水危机将变得越来越糟糕。到2025年,全世界2/3的人口将会挣扎着去寻找水资源,18亿人口根本没有水可以用。
使用可循环水是一个办法。
在中国,大约有十几个城市开始讨论那将是什么样子的-把所谓的“灰色设施”变成绿色设施;通过增加储存雨水的能力。主要是,这些解决洪水泛滥的计划,可以迅速清除小城镇和村庄的雨水。
但是迄今为止没有一个国家有已经存在在新加坡的一样强大的雨水收集系统。在新加坡,土地面积的一半都配备有能够收集雨水的排水沟,圆筒,罐和水库。
图四、新加坡樟宜机场
这些系统中最复杂的在樟宜机场。机场中使用的所有水资源来自于收集的雨水,并储存在两个水库中。
当潮汐很高的时候一个为水库平衡水流,同时另一个从河床和绿色区域收集径流。每一年,这些基础设施为机场节约超过27.5万美元来进行非饮用水用途,如厕所冲洗和进行消防演习。
在新加坡各地的公寓高层屋顶上分散着收集系统,其中86%的居民称之为家。通过依靠附近的河溪或者提纯流入土壤的水,屋顶的收集设施在每立方米水大约节约14%。
当雨水不能在屋顶被收集时,将会进入城市环境中。
新加坡海绵城市方案有一个迷人的故事背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新加坡的洁净水危机变得很糟糕。该国别无选择,只能以创造性方式解决问题。虽然有大量的雨水,但是并没有办法收集他们。水会把土壤和其他污染物混合,使其不适合使用。所以,1986年新加坡在水资源保护方面走出第一步,开始Sungei Seletar-Bedok工作计划。
现有的Seletar水库被筑坝来将它分为两半。这种分离基本上允许污染的径流水在其他地方被收集,例如在Bedok水库。同时雨水中更干净的部分被收集在新建立的Lower Seletar水库中。几十年以来,新加坡已经得到了再利用水的能力的嘉奖。即使于在郊区的居民已经把他们的家转变为雨水收集系统,作为一种灌溉草坪的手段,或者用正确的方法保持水分。
视频一、新加坡雨水收集
则三
通向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一带一路”
原文/ Pingfan Hong 翻译/ Arturrie
联合国经社事务部的发展政策与分析部门(UN DPAD)近日推出了一项与中国合作的发展项目,评估在实现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大背景下,对于沿线国家来说《一带一路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近来在纽约和新华社的一项访谈中,DPAD的主任Pingfan Hong分析了“一带一路”政策和2030年议程之间的紧密联系,然后分享了如下的一些要点:
2030年议程是一项前所未有的颇具雄心的普适性总体行动计划,是着眼于未来15年以及之后的世界可持续发展而共同努力的道路;议程的贯彻以及可持续发展目标成就的实现,严格依靠世界、地区、国家和次国家层面所共同采取的具体行动,汇聚政府、私营部门、公民社会、联合国系统以及其他角色,激活所有可能的资源。
图五、“一带一路”倡议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系
在这方面,“一带一路”,作为一项大型区域发展合作计划,可以为2030议程的实施作出重要贡献。其中“一带一路”指的是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由中国政府在2013年提出。这项倡议已经明确在五个领域的优先合作:政策协调,设施连接,贸易畅通,金融一体化和人对人的债券。
图六、一带一路位置图
虽然“一带一路”和2030议程在他们性质和范围并不相同,他们在很多方面有相似的视野和基本的准则。定义“一带一路”愿景和行动的官方文件肯定了该计划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一带一路促进互利合作的基本精神,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和平合作开放包容,相互了解和信任,都符合2030议程的价值观。更具体的说,根据Pingfan Hong的初步研究发现
(参考文献3,请联系我们索取)
,一带一路倡议之下的合作的五个优先领域与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和Addis Ababa行动议程(AAAA)的7个行动领域有紧密联系。
例如,设施连接的优先合作领域在实现第一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以所有的形式结束贫穷”。
设施的连接包括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施建设计划的连接性;形成区域设施网络;充分考虑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并提升绿色和低碳设施建设。经济研究已经证实设施投资在减少贫困方面的重要性,基础设施投资可以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加快劳动力从低生产部门到高生产部门的流动性,从而增加贫穷人士地就业和收入。基础设施投资也可以提高穷人获得健康和教育的机会,从而促进社会人文的发展。
这篇文章中的数据,表达了“一带一路”的五个优先发展领域和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的联系。
“一带一路”穿越亚洲,欧洲和非洲,直接连接了65个国家,包括了世界上约60%的人口,30%的世界生产总值,40%的国际贸易,以及超过50%的极端贫穷线下世界人口。这项倡议也对其他国家开放。
因此,共同建设“一带一路”的努力能够大踏步的推进2030议程的实现以及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不仅仅对于“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也对于整个世界。
我们为本文提供的免费下载资料有
01
《美国低影响开发材料集》
02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03
《通向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一带一路”》
下
载
请联系我们微信号@SustainableCity
或电邮daizongliu@qq.com索取
点击阅读原文
购买一览众山小2015半年刊
「 欢迎投稿 」
我们作为专业志愿者团体,秉承理想,帮助中国可持续发展。并为之贡献:理念与传播、培训与教育、实践与孵化。欢迎您加入我们一起并肩前行!
2014-2016 ? 转载请注明:
源自公众号“一览众山小-可持续城市与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