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今年沿海省份的中秋并不好过,超强台风“莫兰蒂”登陆中国,福建和浙江两省的受灾情况尤为严重。台风也引发了强降水天气,并在山区引发灾难性的山洪,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较大损失。9月15日下午,浙江温州境内泰顺县3座国宝级廊桥先后被冲毁。不幸中的万幸,被冲毁的桥体主要结构已经在下游找到,很多关心中国建筑文化遗产的网友热切呼吁应该尽快回复重建这些珍贵的江南山区廊桥。但是,根据现行《文物保护法》第22条规定:“不可移动文物已经全部毁坏的,应当实施遗址保护,不得在原址重建。”面对2015年4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修正的“不得在原址重建”的文物法规,以及社会广泛的尽快重建的巨大呼声,我们应该怎么办?日前北京大学吴必虎教授在接受中新社采访时,发表了他坚决拥护原址重建的观点,并建议全国人大及时修法,修改不得原址重建文物的不科学条款。结合此前吴教授在《虎说八道》中在东方国家地方场所精神保护重于古建筑、东亚国家土木结构的文物建筑应该允许不断持续重建的科学论证,我们也就更容易接受他对浙南闽东廊桥重建的良苦用心了。

《中新社》记者:吴教授,您好。对于泰顺廊桥被台风山洪冲毁后是否需要在原址重建这个话题您是如何看待的?
吴必虎:对于这个话题我本人是很感兴趣的。2005年前后几年,我分别主持过浙江温州和福建宁德两个地级市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这次遇损的泰顺廊桥就是温州下面的一个县。当年考察两市各县的旅游资源时,了解到浙闽两省交界处的江南丘陵山区,分布着一系列的廊桥,成为古代山区交通文化史上遗留下来的一串串璀璨明珠。浙南泰顺的廊桥和闽东柘荣、屏南、周宁等县的廊桥,实际上还包括南平市下面的政和县,这些位于浙闽边界诸县的廊桥都属于一个体系,在古代农业社会里,福建、浙南山区第一带与长三角区域,并通过京杭大运河,保持着与中原地区和王朝首都的联系的重要通道,可以说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部分,尽管过去是没有人这样说的。

福建、浙南和长三角的京杭大运河和全国保持联系的交通体系来讲,泰顺廊桥和宁德的廊桥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它跟广西一带的侗族的风雨桥是不一样的,浙闽山区廊桥具有南北交通的作用,同时也是当地社区或者说是乡村自治的表现。因为廊桥的建造基本上不是由政府拨款,而是当地乡村自筹资金来进行持续建设维护的,也是作为当地社交的公共场所。附近的村子经常会在廊里面举办一些社交活动。廊桥属于沿线社区的一种公共建筑,但并非政府投资建设,而是当地社区自治、自建的地方建筑,对于社区的文化交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从交通史、建筑史、村落史等方面,浙闽交界处的廊桥不仅具有非常重要的区域文化意义,而且具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遗产意义,所以廊桥具有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潜在价值。由于这次台风山洪的破坏,3处国宝级文物的廊桥已被完全冲毁,我的建议是尽快在原址进行重建。

但根据《文物保护法》第22条规定:“不可移动文物已经全部毁坏的,应当实施遗址保护,不得在原址重建”。我认为《文物保护法》这条规定是有问题的,原址重建被禁,将会阻断地方文脉和精神场所的代代相承,“不得在原址重建”既不符合中国、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土木建筑维护传承的科学传统,也不符合中国数千年历史文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更不利于地方文脉和场所精神的代代传承延续。中国历史上的文化遗产绝大多数是以粘土、砖瓦、木料、草料构建,所以经过日晒雨淋以及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的破坏,在所有这些内在与外在作用下,大多数土木结构的文物建筑都不会得到永久保存。所以不管经过台风、地震还是战争、动乱造成的建筑物的毁坏,历代都会选择在原址进行重修、重建。因为这个廊桥作为古代的交通要道,是一个县连接另一个县的重要桥梁,是跨越河流连接外部世界的重要动脉,所以它的具体位置是不能移动的,因此这个廊桥建筑物位置是不能移动的。
从泰顺廊桥的被毁重建的实际演变案例,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的文物建筑实际上是非常有必要进行原址重建的。各级政府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是体现中国最重要的地方文脉与场所精神的场地空间。这些地理空间对于中华民族灿烂历史文化的代代传承和场所精神再现,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中国的文化遗产,特别是具有地方感、文脉和地标意义的建筑物,并不在乎建筑本身是否修旧如旧,而在于独特位址、代代相传的场所精神。所以我们现在进行原址重建廊桥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也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是可以对廊桥进行连续性的保护,一方面是可以延续这里代代相传的社区文化精神。所以我们希望廊桥在被台风或者以后的洪水毁坏之后要尽快在原址上进行重建。

翻翻历史,大家就会发现,历代的文物建筑不仅基本上是原址重建,而且建筑物的尺度、材料、工艺,也不一定非要采用原来的形制。一般都是根据重建时的财力、物力、建筑科技水平、文化价值演变等新的内容来定。按照尽可能恢复到原来工艺的技术,但是现在木材本身就需要不停的更新换代,因为木材工艺很难复原,大部分后来都容易被破坏,但是在原址重建是非常有必要的,希望在《文物保护法》修法之前,我们通过一定的程序申请国家文物局批准允许,请《文物保护法》第22条高抬贵手,让我们原址重建泰顺廊桥。当然更艰巨但有必要推动的事情就是促使全国人大修改现行《文物保护法》第22条的不科学规定。
此外,通过这次台风袭击导致廊桥冲毁事件引起的全球广泛关注,我们应该尽快推动浙闽二省联合申遗工作,促进浙闽廊桥申遗目标尽早实现,就像当年丽江地震促进了丽江古城成功申遗那样。
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引用请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