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① 新闻管理
添加新闻
② 政策管理
添加政策
③ 法定规划
添加国空规划
③ 规划PDF附件
添加规划PDF附件
③ 规划图纸
添加规划图纸
④ 资料管理
添加资料
开通用户权限
⑥ AIGC课程学员
添加学员
MJ账号分组
2-AI图库管理
添加图库
3-AI新闻网站
添加信息
4-AI模型管理
添加模型
精准搜索
添加精准
知识库
添加知识库
规划问答
添加信息
小匠QQ微信群宣传
添加推荐
数据网址
添加网站
微信文章管理
课件系统
添加视频
一周热点整理
[ 常用工具 ]
格式化工具
段落合并工具
飞书
金数据
生成封面图
当前:新闻编辑 |
格式化工具
|
查看本文
标题
【资讯】西部九校建筑类专业教学联盟——2016联合毕业设计终期汇报
分类
(编号:1116)
国土空间
城市更新
城市设计
生态环境
乡村振兴
区域发展
专项规划
资料下载
规划头条
政策规范
规划直播
其他
新闻
好物
观点
城市
政策
设计
社区
建筑
环境
产业
旅游
交通
读书
优选
榜单
空间规划
区域
文化
村镇
智慧
会议
公众参与
微文
摩天楼
地标
航拍
规划
链接
作者
时间
2016-09-19 01:26:48
政策
省
市
年
月
直播
主办:
协办:
时间:
会议室:
直播链接:
h1
/h1
h2
/h2
strong
/strong
西部九校建筑类专业教学联盟
——
2016 联合毕业设计终期汇报
暨首届“华蓝杯”( 筑 ? 境? 城乡 ) 设计竞赛成功举办
由长安大学、西部九校建筑类专业教学联盟主办,长安大学建筑学院、《规划师》杂志社承办的西部九校建筑类专业教学联盟—2016联合毕业设计终期汇报暨首届“华蓝杯”(筑·境·城乡)设计竞赛于2016年6月5日在长安大学建筑学院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西部九校建筑类专业教学联盟是由长安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新疆大学和云南大学按“自愿、平等、共赢”的原则联合组建的。设计竞赛是为联盟单位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专业师生打造的专业品牌赛事,以提升建筑规划类专业教学质量为目标,推动设计的创新升级,搭建产、学、研合作与交流平台,扩大高校间的专业交流,选拔优秀设计人才。此次活动还得到了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长安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鼎力支持。
本次设计竞赛的主题为“自然演替—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地区的保护与复兴”,竞赛题目是“西安市小雁塔周边历史文化地域空间特色的探寻·保护·发展”, 共设置了城乡规划及环境设计类、建筑设计类两类奖项。竞赛从2016年2月29日开始,至6月5日进入决赛,历时3个多月。来自长安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新疆大学及云南大学7所院校的城乡规划、建筑学、环境设计3个专业共计69名学生、18名指导教师参加了竞赛活动,活动共分为开题调研、中期汇报和终期汇报3个阶段。在终期汇报暨“华蓝杯”(筑·境·城乡)设计竞赛过程中,各院校都选送了本校最好的设计方案参加最后的角逐。最终,城乡规划及环境设计类共有15组方案参赛,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4名;建筑设计类共有21组方案参赛,评出一等奖 2 名,二等奖 3 名,三等奖 6 名。
颁奖仪式上,评委专家对本次联合毕业设计的整体情况及获奖作品进行了点评,长安大学建筑学院张炜书记代表长安大学对到会嘉宾及参赛师生表示了感谢,长安大学建筑学院武联院长代表西部九校建筑类专业教学联盟委员会宣布下年度竞赛的承办学校为昆明理工大学。
开幕式
“一对一”指导
嘉宾与获奖学生合影
获奖作品选登
城乡规划及环境设计类一等奖 ( 长安大学 )
叙—续—序
西安市小雁塔周边历史文化地域空间特色的探寻 ? 保护 ? 发展
学 生:夏 阳,李 婷
指导教师:侯全华,余侃华
1 规划策略
规划结合现状研究,制定了“叙—
续—序”的规划策略。
“叙”即在规划中叙述(展现)小
雁塔的历史。小雁塔是佛教传入中原地
区并融入汉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是历
史的见证者,承载着中外文化交流史。
因此,叙述小雁塔的历史有助于规划充
分挖掘其地域特色,了解规划的始末初
衷,使规划有理可循,有据可依,避免
出现“千城一面”的尴尬。
“续”即延续城市的文脉。在城市
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常会有传统与现代的
冲突,而只有延续文脉,才能留住“城
市之魂”,只有守住城市的风貌特色,
让传统与现代笔断意连,才能让城市文
化与精神延续下去,守护住城市的“文
化乡愁”。基于此,规划通过对小雁塔
文脉、文化和传统活动的延续,对地域
建筑风貌的延续,对路网体系的延续,
对景观绿化的延续,对地块功能的延续,
以及对产业链的延续,让传统与现代交
织呼应,使小雁塔地区重新换发活力,
延续千年前的繁华景象。
“序”即秩序,在当今快速城市化
的过程中,随着大规模的拆建,许多城市
正面临着空间、文化秩序双重断裂的的困
境。因此,必须要重构城市的秩序,引导
城市健康发展。规划通过对场地各类要素
的分析、探寻,建立了各要素之间的对话:
尊重自然环境,重构生态秩序;挖掘本土
人文礼乐特色,重构人文秩序;提升市民
生活品质与城市活力,重构生活秩序。
2 项目策划
基地位于西安老城区南部,既是古
老文化的遗留区,又是代表现代文化的
CBD 核心区,是传统与现代文化的交汇
点,是悠闲与繁忙生活的交汇点。因此,
规划拟构建“四大板块”“六大组团”“八
大体验中心”,以实现古今文化的交错,
贯通快、慢生活。其中,“四大板块”
指的是安仁坊文化展示区、雁塔文化展
示区、创意文化休闲区和现代风情商办
区;“六大组团”指的是遗址保护体验
组团、现代休闲娱乐组团、创意文化产
业组团、传统文化体验组团、高层商务
办公组团和现代高端商业组团;“八大
体验中心”指的是丝路体验展示馆、饕
餮珍馐府、禅韵体验展示馆、戏曲人生
体验馆、创意作坊、现代影剧院、盛唐
坊墙展示中心及古今繁华对比街区。
3 规划内容
在功能分区方面,规划将基地划分
为安仁坊体验区、丝路文化展示区、文
化商业街区、禅文化展示区、庙会文化
体验区、文化创意区、文体休闲区、商
业综合区、SOHO办公区及小雁塔休闲
区 10 个功能区。
在空间结构方面,规划以小雁塔遗
址保护为核心理念,打造了“两轴、两带、
四心”的空间结构,其中“两轴”指的
是历史文脉轴、旅游休闲轴;“两带”
指的是商业商务休闲带、文化旅游产业
带;“四心”指的是小雁塔遗址旅游中心、
南广场休闲中心、文化展示中心与商务
商业中心。
在道路交通方面,规划借助基地的
地铁优势,形成以地铁、公交、自行车
和步行等以慢行交通为主体的交通网络;
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开发地块内90%以
上的地下空间。
在公共交通方面,规划着重打造基
地内部地铁、公交和自行车等公共交通
网络,增加公交站点、自行车租赁点及
出租车停泊点,以点连线,最后形成公
共交通网络,方便基地内游人的出行。
城乡规划及环境设计类二等奖 ( 云南大学 )
寻塔?溯坊?造园
西安市小雁塔周边历史文化地域空间特色的探寻? 保护 ? 发展
学 生:唐 爽,缪雨含,严程方
指导教师:赵 敏,欧莹莹
1 规划策略
规划秉承“虚实结合、古今互映、
上下联通”的理念,制定了“寻塔·溯
坊·造园”三大策略。
“寻塔” 即凸显小雁塔的历史地位,
规划以小雁塔为核心,打造以小雁塔为
主体的天际景观。“溯坊”即在空间尺
度上致敬历史,规划继承传统建筑的组
合形式和标志性元素,并运用现代科学
技术,在空间上重塑里坊。“造园”即
在意境上与古理保持一致。规划以塔序
列空间和坊序列空间为基础,通过重塑
山水与城市关系、筑山以造园,并严格
限高,在园中凸显小雁塔的地位。
2 规划内容
规划在建筑形式上采用地景建筑与
种植屋面的方式形成景观呼应,并预留
通廊达到视线上的贯通;在地块上采用
半下沉和下沉的空间规划方法,强调上
下联通的空间体验,使片区与西安本土
建筑获得本质意义上的和谐统一。
此外,规划拟借助现代建筑技术,
充分利用场地地形和建筑屋面微地形的
变化,使小雁塔与山形建筑背景相融合,
营造小雁塔实体建筑隐退在自然山水之
间的意境。
城乡规划及环境设计类二等奖 ( 西北大学 )
开放街区? 共享生活
西安市小雁塔周边历史文化地域空间特色的探寻 ? 保护 ? 发展
学 生:刘 倩,王雨潇
指导教师:李建伟,吴 欣,赵思敏
1 规划定位
在“重拾丝路文化、延续长安龙脉、
共享开放生活”的目标下,规划打造以
小雁塔为核心的文化展示商贸区、长安
龙脉节点区和开放活力生活区
。
2 规划理念
规划引入“开放共享”的理念,“开放”
不仅符合小雁塔作为丝路遗址点所展示
的唐朝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文化特征,
还顺应现代社会开放、包容的本质特征。
“共享”则是通过街区的开放,使城市
的公共资源、空间和设施能够被更多的
市民所享用,实现城市的包容性发展。
3 规划策略
针对现状问题,规划在文化层面提
出保护遗产文化资源、标识消失文化资
源、疏通景观视线通廊、延续寺院南北
轴线、增强景区可进入性和引入丝路特
色产业六大策略;在生活层面提出重构
道路交通网络、打造小尺度街区、分期
拆除或更新建筑、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
补足优化公共空间五大策略。
4 方案解读
规划采用“一心,两轴,两片区”
的规划结构。“一心”指小雁塔核心区;
“两轴”指南北向的文化轴与东西向的
规
开放活力轴;“两片区”指历史文化保
护区与开放活力生活区。
功能分区:规划对大片区进行功能
细分。其中,历史文化保护区包括安仁
坊坊墙保护区、小雁塔历史文化保护区;
开放活力生活区包括丝路文化展示区、
丝路商贸交易区、特色美食体验区、长
安路商业商务区和活力休闲居住区。
道路交通:规划通过拓宽体育场北
路,增加路网密度,打造“窄马路,密
路网”格局,构建车行交通体系。
建筑设计类一等奖 ( 长安大学 )
生活舞台
西安荐福寺小雁塔南门广场设计
西安市小雁塔周边历史文化地域空间特色的探寻 ? 保护 ? 发展
学 生:王 刚
指导教师:杨宇峤,刘 伟
荐福寺片区的空间孤立、功能孤立、
业态孤立和文化孤立,成为城市中的一
个孤岛。此次设计力求在保护小雁塔历
史建筑片区的同时,充分挖掘其拥有的
历史价值、文化价值,释放孤岛的能量。
设计在片区中设置了两条主要的释放孤
岛能量的通道,而此次设计的建筑正位
于其中一条通道上的主要节点—南门
广场。
为了尊重小雁塔,设计以一种“谦
虚”的方式将建筑“介入”到南门广场
的设计中:将广场边界上建筑的主要体
量移到广场地下,充分利用地下空间,
建筑的屋顶替代原来的广场;对建筑屋
顶进行大面积绿化,形成自然生态景观,
将建筑、生态、历史与文化四种元素融
合在广场中;将水平延伸的广场界面上
下自然拉伸成五个水平界面,以联系广
场地上与地下空间,每个界面都可以开
展各种各样的户外活动,成为人们的“生
活舞台”,为人们带来综合性的体验。
建筑设计类一等奖 ( 四川大学 )
村中里坊
西安市小雁塔周边历史文化地域空间特色的探寻 ? 保护 ? 发展
学 生:杨一苇
指导教师:何 昕
设计基地位于小雁塔历史片区南部,
紧邻小雁塔南侧入口轴线和体育场北路,
现为城中村夏家庄所在地。由于城中村
的长期存在,区域内环境复杂、生态恶
化、秩序混乱,急需得到更新改善。在
前期的城市设计定位中,为强调小雁塔
南部主轴线作为历史保护景区主入口的
重要性,设计将主轴线东西两侧设定为
文化创意展示区,将传统文化、创意产
业与旅游观光结合在一起,形成生活—
生产—销售—体验—观光的完整产业链。
设计基地为文创产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承担生活居住、艺术创作、特色商业和
生态休闲等主要职能。
设计一方面要使该片区承担起历史
文化展示与体验的重要职能,另一方面
要结合城中村的背景为该片区的改造提
供合理方案。因此,设计在分析现状问
题的基础上,结合城中村更新改造的特
殊性,提出了 “文化艺术”“商业娱乐”“居
住生活”“生态休闲”的四大发展定位,
认为可以通过建立文化创意产业的方式
实现经济的转型,同时利用当地历史、
民俗文化资源,创立并逐步完善片区文
化的职能,提供多元综合的城市服务。
设计在改造手法上借鉴了唐朝时期
长安的里坊制,以“坊”为单位划分小
地块。在地块内进行功能的混合布局,
以创造更多的公共空间和开放领域。“坊”
间和“坊”内借鉴了传统的院落与街巷
空间形式,在现代规划模式的基础上创
造传统的空间形式,在开放和相互连通
的大空间中提供静谧且相对紧凑的小空
间,实现古今的对话与交融。
为保护区域内的历史文化遗产,设
计采用低调的立面处理和屋顶绿化等方
式对新建筑进行弱化,平衡“新”与“旧”
的冲突;在建筑与空间营造上重视反映
传统特色和文化精神。此外,设计通过
提高该区域历史文化遗产环境的可达性,
推动其环境和社会效益的显现,赋予历
史文化遗产新的生命和功能,从而实现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及现代城市建设的和
谐共生与良性循环。
作者:武联,刘启波,鱼晓慧
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