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黄璐(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这是一个妄想症患者的深夜呓语。深夜的时候,最适宜做梦。这与看科幻片时一样。
《星际迷航3:超越星辰》归来,这是进取号在外太空探索5年任务中的第三年。在银河系中未知的一个星云里,每个人的内心都开始“迷航”——热情开始消逝、孤独开始蔓延,思念愈发浓烈……然后,他们前往一个名为约克城的空间站去补给。

瑰丽震撼的约克城似乎在给我们勾勒出一种工业文明的极致,一种近乎荒诞的极致之美——重力方向可以被任意规划,支撑的轨道如同巨大的过山车,不同的种族文明在这里其乐融融……导演林诣彬说,“我们把联邦的主旨和意识形态都融进去了,想把它打造成一个枢纽城市”,并希望借此地来展现“星际联邦那乌托邦式的理想文明世界”。
乌托邦,我们在《疯狂动物城》里相遇,那是一个看似和谐却充满偏见的世界。乌托邦,我们又在《星际联盟》中邂逅,这里是一个需要打怪充满未知却统一发展的世界。前者用童话维系自己庞大的意识形态,后者则是用科幻来建构自己的价值帝国。

信息时代的“曲速引擎”已经开启,未来的图景已经在我们眼前展开,越来越多的不为人知的领域被我们发现。人际之间的联邦、行业之间的联邦、城市之间的联邦……都已经在慢慢地成立之中。在这个以协作为主旋律的未来世界中,深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城市?专家们在兢兢业业地为城市规划美好的未来,而我们天马行空地瞎扯一个深圳的未来。想象力是这个世界里最美妙也最狂妄的东西,我们可以用它来“搭建”我们自己的宇宙大神级城市。我们不对标纽约伦敦和硅谷,我们对标的是约克城,我们的目标是“宇宙大神级的城市”。嗯,如约克城一样,“搭建”一座创新、生态、人文、宜居……的城市。从宇宙回归地球,从未来回到现在,这一些标签式的词语仍旧好用。

这座城市应该是一个信息交换的枢纽。就像《星际迷航3》编剧佩吉有一个很有趣的说法可以让我们脑补那种形态,“我们把它想象成一个大机场,很多人会在那里发传单宣传各自的文明,就好像很多人发传单说:来试试这个,或者来加入我们的俱乐部,有点这个意思。”
在这座城市里是没有宿命感的。马尔克斯说:“宿命让我们隐遁,也让我们无处可逃。其实宿命也就罢了,宿命感才是最恐怖的。”在这座城市里,什么都有,最没有的就是宿命感。每一个不信命者聚集在一起,他们知道雄心勃勃的意义,在他们的意识深处从来都是探索未知的世界。但是,有一点也很重要,他们知道恐惧,知道底线,也知道规则。他们用自己的理想与勇敢愣是把信息时代活成了大航海时代。

这座城市应该容得下。它容得下拔地而起的奇葩建筑,也容得下时间留下的片段记忆;它容得下追求理想的斗士,也容得下整天吃迷幻药与葛优瘫患者;它容得下循规蹈矩兢兢业业的匠者们,也容得下张牙舞爪每天都作的奇葩们;还有,还有,它要容得下跌跌撞撞的失败以及踌躇不安的慌乱。
另外,这座城市应该是有敏锐的嗅觉的。它有一种特别的本事去理解任何一个细小的动作对于城市未来的颠覆性影响,它也能敏锐地觉察到外部世界的风吹草动并且能够及时反馈。

最最重要的是,这个宇宙大神级城市应该有一个运行规则。面容迥异不用担心,文明不同不用讶异,大家互不干扰却又相互弥补缺陷,有共同认同的价值,以及受统一的规则约束,共同行动。
说到底,宇宙大神级城市也就是共同城市。与全宇宙相生相息,代际之间可持续,与环境之间绿色环保……所有种族之间相敬如宾荣辱与共。

嗯。我想,我们就差去发现一些外星人了。
想想就很燃,“Let’s make some noi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