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内的大多数人来说,以色列都是一个神秘又耳熟能详的国家。我们经常在电视报道中听到它的名字,常与战争和冲突联系在一起,但却很少知道这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和年轻的国家的详细情形,更不要说它的各座城市了。目前国内关于以色列的中文版图书中,大多以介绍犹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苦难史为主,也很少涉及其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历程。
实际上,在以色列这个新兴的国家里,各个城市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和跌宕起伏的形成历史,不仅有历史悠久、积淀丰厚的圣城耶路撒冷(Jerusalem),还有年轻而充满活力的特拉维夫(Tel Aviv)、港口城市海法和埃拉特(Ailat)、壮烈而孤独的马萨达(Masada)等。此外,这些城市的产生与发展,还离不开地理、政治、民族、宗教和战争的多重影响,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复杂性。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我们才下决心推出一套《以色列规划建筑译丛》,聚焦以色列各个城市的发展变迁、历史背景和城建过程,希望能够展示城市发展过程中各种要素的影响,增加中国读者对以色列城市的了解和认知。
春日沙丘
地中海西岸的港口城市雅法(Jafa)已存在上千年,在二十世纪初的犹太移民浪潮(Aliya)中,出于地缘政治、土地和民族的各种考量,犹太人把这里选作建设新城的理想地点。实际上,以赫茨尔(Theodor Herzl)为首的犹太复国主义者犹太复国主义者不仅设法获取了时任大英帝国外相贝尔福(Arthur James Balfour,1848-1930年)同情和支持犹太民族在此建设家园的信函,即著名的《贝尔福宣言》(Balfour Declaration),还处心积虑地营造了犹太人在荒芜人烟的沙漠上苦心经营的景象,昭示全世界。
利用世界各地、尤其是来自欧洲和美国犹太组织的资金,通过逐步赎买土地,犹太人逐渐获得了雅法城阿拉伯人居住区以北的多幅土地,逐步把它们建设成为犹太家园,并将其命名为“特拉维夫”,该词在希伯来语中的含义为“春日沙丘”或“春天里的废墟”,象征着犹太人在颠沛流离了上千年后,再次回到“上帝的应许之地”,展示了其在废墟上重建家园的理想和决心。
值得一提的是,1948年5月14日,就在英国军队结束在巴勒斯坦地区的托管统治前夜,以色列在特拉维夫宣布复国,并以耶路撒冷为其首都,就此掀开了第一次中东战争的序幕。

图1:著名的“沙丘上的抽签”,1908年。

图2:1898年赫茨尔会见德皇威廉二世的场景,事后证实该照片实际上是合成的
“白城”特拉维夫
从1908年开始,犹太人逐步征收土地,有计划地兴建这座充满了民族希望的新城,先后有多个关于新城的规划方案被编制出来,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苏格兰生物学家、人文主义规划大师帕特里克·盖迪斯(Patrick Geddes)的规划方案。极为珍贵的是,本书作者找到并首次公布了盖迪斯的城市规划方案图。事实上,盖迪斯并非第一个、也不是当时最后一个编制新城规划的设计师,申菲尔德(LeoLeod Sheinfeld)、考夫曼(RichardKauffmann)等人都曾投入大量精力,制订了不同版本的规划方案。

图3:1925年由盖迪斯主持编制的特拉维夫发展规划,底图由市政技术局提供,原图比例为1:1250。
与此同时,在欧洲纳粹的压迫下,纽菲尔德(JosephNeufeld)等一批来自德国包豪斯学校的青年建筑师陆续来到巴勒斯坦地区,为这片热土带来了当时最为先锋的现代主义设计理念,一大批灰白色外墙面、简约明快的现代建筑竖立起来,形成了时至今日的特拉维夫主城区的面貌。正因为其独特的建城历史、规划和建筑形态,,该市以包豪斯建筑铸成的特拉维夫于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也就是人们俗称的“白城”。
图4:本耶胡达路85号大楼,是特拉维夫白色现代建筑中的一座。
关于《以色列规划建筑译丛》
自2010年起,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王骏和特拉维夫大学建筑系摩西·马格里特(Moshe Margalith)两位教授发起并主编,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现代遗产组织、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亚太遗产中心(UNESCO WHITRAP-Shanghai)、以色列驻华大使馆、同济大学出版社和中以城市创新中心(UIC)等多个机构的支持下,开展了《以色列规划建筑译丛》的编译工作。
《特拉维夫百年建城史(1908-2008年)》原作者是索邦大学(Sorbonne University)城市规划学院的凯瑟琳·维尔-罗尚(Catherine Weill-Rochant)博士,她曾在耶路撒冷生活和工作十多年,收集整理了大量的规划草图和原始照片,尤其是找到了众多以色列学者梦寐以求的“1925年盖迪斯规划草图”。作为丛书的第一本,本书受到了以色列和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以色列驻华大使维尔奈(Matan Vilnai)将军专门为本书作序并出席了发布仪式,以色列国家旅游局也将该书作为向中国游客推荐旅游观光的参考书,并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
《耶路撒冷建城史》中文版即将出版
本书只是《以色列规划建筑译丛》第一本。2016年同济大学出版社还将出版由以色列注明考古学家、巴依兰大学(Bar Ilan University)高级研究员丹·巴哈特(Dan Bahat)所著的《耶路撒冷建城史》,为读者展示拥有3000年历史的耶路撒冷古城那独特而跌宕的发展历程。
撰稿:王骏
课题阶段:已结题
课题来源: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科研项目
请戳 →2040,浏览“聚焦上海2040”专题系列讲座集锦
请戳 →⑤金经昌,浏览“第5届金经昌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论文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