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Nick。
老师们好,我是学规划的,过完暑假马上研二了,现在开始在导师工作室实习。情况是这样的:我的导师是外国人,是我们学校的客座教授,他在瑞士也有自己的公司,最近在中国接的项目挺多的,但多数是以空间环境景观规划、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和概念性总体规划为主,更多的偏向宏观层面,感觉和国内多数的设计院还是很不同的,所以想请教各位老师,我该如何在这些方面入手,多做些准备?谢谢。
唐克扬:去瑞士旅游一趟,住在瑞士人家里体验一下。然后观察该瑞士导师每天几点上班,几点下班,交通工具,等等。重点了解他在中国的变异程度。
石岗:在导师工作室实习还需要准备?不是研究生就是干导师的活儿吗?
孟永:又不是研究方向、开题论文和研究计划,这有啥好准备的,鬼知道导师接过来的是什么活,需要做什么。要说准备,准备好自主学习能力,每个宏观项目都需要自主学习、了解,掌握地方知识架构、项目研究框架。
石岗:查查研究方法吧,再看看不同的图示表达方法,建立分析要点,高科技加巨大工作量,画出最后各种美图就可以了。
方晓风:这个问题应该是个好学生问的,问题没啥可答,说点题外话。学习是种能力,也是一种兴趣,读到研二还不知道怎么学,有点说不过去。可能的心理是,太想利用好所有机会,“最大化”思维害死人啊,其实这是经济学领域的歪招,世间事哪来那么多精确的算计。学习中最重要的就是自我判断,同一事物不同人学到的东西可能完全不同,个体差异就出来了,学习者自取所需。这个问题最好问自己,而不是求诸他人。
石岗:嗯嗯,上次方老师的学生明显是学会了一套方法,而不是本科生混乱的思维,抄袭同学的只言片语。厉害的同学,大四就学会了。
这位同学想表现好点,展示好自己的才能,最后得到老师欣赏,去瑞士,哈哈,从说话顺序似乎可看出来…有这个目标挺好的!努力吧同学。
魏皓严:答题:
1.既然导师是瑞士人,这个富裕美丽的国家肯定得乘机好好去逛逛的呀。
2.你说“……感觉和国内多数的设计院还是很不同的……”——我印象中,国内的规划院也要做景观规划、生态旅游规划与概念性总体规划的呀,你这个似乎基于就业需要和结论不是很站得住脚。按照就业来看的话,偏景观的、偏生态的、偏概念的规划应该会越来越多,这方面你真的可以好好学习一下瑞士经验。
3.我怀疑你内心的想法是觉得自己更喜欢形态类规划设计,也挺好,瑞士的城市形态很不错,质量相当高,也是很值得你学习的。
4.总之,分析你的内心需要,分析导师的知识与资源优势与劣势,认真地用好它们。
5.以上的建议比较功利,如果你是严重真性情的人的话(这样的人不怕走弯路,也无所谓走弯路),跟着内心走吧。
注:什么是跟着内心呢?就是饿了想吃、胀了想拉、突然想抱着孩子亲一口或者今天突然想穿旗袍的那种感觉。
李东:注:什么是跟着内心呢?就是停下来望向窗外,仿佛什么也看不见,瞬间觉得毫无意义了。而冰冷的槐蚕也没有掉下来。
余斡寒:注:什么是跟着内心呢?---于右任90多岁时,一日兴之所至,家中大宴宾客,开了一个名单,请秘书按图索骥。秘书发现名单中有一个年轻貌美之女演员,认为似不必请。于大怒,呵斥秘书:“看看也好。”
龙灏:注:什么是跟着内心呢?---尽管时间已是晚上十点四十,尽管地沟油横行、苏丹红肆虐,可一想到那地摊烧烤的味道,群主还是默默地套上T恤、穿着拖鞋下了楼……
(责任编辑:张琬乔)
留言即可提问

摁上3秒,城门开启
“嗯微问答”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nofficeqan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