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与区域实验室(CCRL)微信公众号中文期刊目录第12次推送,本期推送国内经济学、地理学、城市规划学期刊中有关城市科学和区域科学的最新文章。

注:图片来自网络
陈雯、苗双有:《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与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技术选择》,《经济研究》,2016年第8期。
刘修岩、李松林、秦蒙:《开发时滞、市场不确定性与城市蔓延》,《经济研究》,2016年第8期。
胡李鹏、樊纲、徐建国:《中国基础设施存量的再测算》,《经济研究》,2016年第8期。
李力行、黄佩媛、马光荣:《土地资源错配与中国工业企业生产率差异》,《管理世界》,2016年第8期。
欧阳艳艳、张光南:《基础设施供给与效率对“中国制造”的影响研究》,《管理世界》,2016年第8期。
陈旭、邱斌、刘修岩:《空间集聚与企业出口: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经验研究》,《世界经济》,2016年第8期。
李书娟、徐现祥、戴天仕:《身份认同与夜间灯光亮度》,《世界经济》,2016年第8期。
魏守华、陈扬科、陆思桦:《城市蔓延、多中心集聚与生产率》,《中国工业经济》,2016年第8期。
秦蒙、刘修岩、李松林:《中国的“城市蔓延之谜”——来自政府行为视角的空间面板数据分析》,《经济学动态》,2016年第7期。
杨龙见、陈建伟:《市场结构会影响地方政府义务教育供给吗?》,《经济学动态》,2016年第7期。
陈雯、孙照吉:《劳动力成本与企业出口二元边际》,《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6年第9期。
许和连、邓玉萍:《外商直接投资、产业集聚与策略性减排》,《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6年第9期。
林迪珊、张兴祥、陈毓虹:《公共教育投资是否有助于缓解人口贫困——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财贸经济》,2016年第8期。
叶永昌、周广胜、殷晓洁:《1961-2010年内蒙古草原植被分布和生产力变化——基于MaxEnt模型和综合模型的模拟分析》,《生态学报》,2016年第15期。
辛良杰、李鹏辉、李秀彬等:《黑河中游绿洲区地膜残留特征及农户行为分析》,《自然资源学报》,2016年第8期。
徐小波、赵磊、吴必虎等:《城市旅游绩效、要素结构与发展模式关联——基于49市的比照分析》,《自然资源学报》,2016年第8期。
何艳冰、黄晓军、翟令鑫等:《西安快速城市化边缘区社会脆弱性评价与影响因素》,《地理学报》,2016年第8期。
蔺雪芹、王岱:《中国城市空气质量时空演化特征及社会经济驱动力》,《地理学报》,2016年第8期。
李瑞、吴殿廷、殷红梅等:《民族村寨旅游地居民满意度影响机理模型与实证——以社区、政府和企业力量导向模式的比较研究》,《地理学报》,2016年第8期。
李博、金淑婷、陈兴鹏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基于1982—2010年全国四次人口普查资料的分析》,《经济地理》,2016年第7期。
周恺、刘冲:《可视化交通可达性时空压缩格局的新方法——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经济地理》,2016年第7期。
初楠臣、姜博、张雪等:《基于现实和虚拟视角的哈大齐空间联系综合测度及驱动力》,《经济地理》,2016年第7期。
杨忍、徐茜、余昌达:《中国县域交通优势度与农村发展的空间协同性及影响机制解析》,《地理科学》,2016年第7期。
李俊、董锁成、李泽红等:《基于城镇用地和最小时间成本的城市影响区划分及其人口分析》,《地理科学》,2016年第7期。
宇林军、孙大帅、张定祥等:《基于农户调研的中国农村居民点空心化程度研究》,《地理科学》,2016年第7期。
吴一洲、赖世刚、吴次芳:《多中心城市的概念内涵与空间特征解析》,《城市规划》,2016年第6期。
韩昊英、于翔、龙瀛:《基于北京公交刷卡数据和兴趣点的功能区识别》,《城市规划》,2016年第6期。
罗震东、夏璐、耿磊:《家庭视角乡村人口城镇化迁居决策特征与机制——基于武汉的调研》,《城市规划》,2016年第7期。
洪亘伟、刘志强:《c村镇聚居空间撤并特征及优化趋势研究——以2000年以来的苏锡常地区为例》,《城市规划》,2016年第7期。
王兰、凯瑟琳·罗斯:《健康城市规划与评估:兴起与趋势》,《国际城市规划》,2016年第4期。
普蕾米拉·韦伯斯特、丹尼丝·桑德森:《健康城市指标——衡量健康的适当工具?》,《国际城市规划》,2016年第4期。
中国城市与区域实验室:中国城市与区域研究的交流平台,关注城市与区域发展转型,借鉴全球城市与区域发展智慧,做有国际水平的中国城市与区域现实问题导向型研究。努力做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好的研究者,做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好的组织者,做中国城市与区域科学好的传播者。
欢迎读者供稿,小编邮箱:LLXJRBB@163.com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中国城市与区域实验室
微信号:CCRLA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