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7日,2016崇礼(夏季)中国城市发展论坛在河北崇礼举行,论坛就冬奥都市圈与后城市化的主题进行展开讨论。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教授受邀参加本次论坛,在后城市化时代的环城市旅游供给、文旅地产项目案例分享与圆桌讨论环节,吴教授提出了环城市地区度假发展的两种模式。

崇礼或者环北京的其他乡镇、小城市,包括中国其他的度假目的地城市,如三亚、丽江、大理、厦门、苏州、杭州等城市,这些城市本身工业化路径依赖比较严重,如长三角、珠三角的城市,居民度假需求却很旺盛,但是当地政府,从市政府到县镇府,再到乡镇府,都喜欢卖地或招商引资,发展工厂。特别是苏州,这种情况很多,苏州本身有很多古镇,但是为什么没有像乌镇那样发展的那么好?因为乌镇在整个长三角地区,地理区位优势并不突出,所以才会发展工业,同时古镇在搞旅游业。昆山离上海近,依赖工业路径,赚钱特别快,如华西村GDP的产值已经超过中西部的一个省或地级市。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把社会质量配套或者变成度假区,是很难的。

当然现在也在转型,江苏的转型没有浙江好,原因在于浙江民营经济比较发达。政府不擅长做服务业,这是中国的一种哲学,一种文化,中国已经进入第三产业或者服务业为主的发展阶段,且服务业占GDP的比例越来越高,在这个过程当中,潜移默化的一对矛盾,就是政府不擅长做服务业,服务业为主导时候,应该以市场为主,该让市场管就给市场,这就是服务业为主的地区,面临的挑战。

崇礼作为有资源,但工业化不太发达的地方,也要走以服务业为主的道路。在互联网时代,现在的管理层或大学教授等,可以不用面对面的进行指示或授课,可以远程控制,为远离大城市的(2小时左右地区)一些地区带来完全崭新的发展模式,这个模式地方政府没有准备好。
对于有资源,但是自己不能靠工业化发展的地区,现在已经进入了就地城镇化,1+3模式,就是“农业+服务业”,对投资商来说,是存在好处的。需要当地农民自己来发展,也就说未来的发展,需要大企业的介入,但是更多的区域发展是需要农民自己能够发展,这就需要自由化的机器,让农民手里的宅基地、林地、耕地,可以自由进入市场,因此土地制度必须改革。农民可以自己去发展,可以合作,也可以贷款,这是大市场。所以未来1+3的发展模式,土地制度必须要有农民自己发展的权力。

四善的提出:
善对中产阶级,他们是现代服务业的主流消费者,从而支撑了后一半的城市化进程;
善与农民,确定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及经营权,防止环城市文化旅游开发的孤岛化;
善用资源,对最宝贵的土地资源应该打破传统的耕地底线和小产权不合法化神话,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极大提高土地资源的配置利用制度;
善控资本,经济发展转型和区域发展离不开金融资本的进入,但要防止资本过度炒作和剥夺农民。
碧桂园的朱剑敏、万峰谷的梁上燕、阿那亚的田海成,三个文旅地产的情怀和深度,需要有钱更需要有精神。
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引用请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