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① 新闻管理
添加新闻
② 政策管理
添加政策
③ 法定规划
添加国空规划
③ 规划PDF附件
添加规划PDF附件
③ 规划图纸
添加规划图纸
④ 资料管理
添加资料
开通用户权限
⑥ AIGC课程学员
添加学员
MJ账号分组
2-AI图库管理
添加图库
3-AI新闻网站
添加信息
4-AI模型管理
添加模型
精准搜索
添加精准
知识库
添加知识库
规划问答
添加信息
小匠QQ微信群宣传
添加推荐
数据网址
添加网站
微信文章管理
课件系统
添加视频
一周热点整理
[ 常用工具 ]
格式化工具
段落合并工具
飞书
金数据
生成封面图
当前:新闻编辑 |
格式化工具
|
查看本文
标题
【PF】建构城市特色的途径:艺术介入下的空间规划
分类
(编号:1116)
国土空间
城市更新
城市设计
生态环境
乡村振兴
区域发展
专项规划
资料下载
规划头条
政策规范
规划直播
其他
新闻
好物
观点
城市
政策
设计
社区
建筑
环境
产业
旅游
交通
读书
优选
榜单
空间规划
区域
文化
村镇
智慧
会议
公众参与
微文
摩天楼
地标
航拍
规划
链接
作者
时间
2016-09-01 02:11:16
政策
省
市
年
月
直播
主办:
协办:
时间:
会议室:
直播链接:
h1
/h1
h2
/h2
strong
/strong
点击蓝字快速关注规划师杂志
当下我国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千城一面、缺乏特色”的问题凸显,艺术作为城市再生的手段之一,其介入城市规划
与设计的过程,能够成为建构我国城市空间特色的有效途径。作者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规划管理专员许云飞在《规划师》2016年第8期撰文,文章探讨了艺术介入空间规划的必要性及发展过程中的两个主要
阶段,结合三个实际规划案例详细论述了艺术在塑造城市空间特色中的媒介作用,并进一步提出艺术介入空间规划的四个具体
策略:分散化的空间布局、人易亲近的空间元素、多功能的空间设计和广泛的公众参与,以期为我国城市规划实践中的空间再
生和特色塑造提供参考。
★
艺术介入空间规划的必要性
1.当下我国城市规划与设计实践进入模式化发展阶段
2.艺术介入空间规划能够打破当下模式化设计的桎梏
3.艺术介入空间规划能够传承场地
文化、创造空间活力
★
艺术去中心化后的规划实践:艺术
成为塑造空间特色的媒介
1.人与自然交流的媒介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空间规划的
首要原则,也是重要目标。艺术介入空
间规划为实现此目标提供了一条有效途
径。秦皇岛公园在规划之初具有良好的
生态环境,植被茂盛、乡土生境丰富,
能够为多种生物提供栖息地。但是,场
地的可达性差,人们难以进入,杂芜的
植被几乎覆盖了场地的每一个角落。因
此,规划设计的最主要目标是在保护河
流自然生境的同时,因地制宜地创造新
的供人休憩和进行环境教育的场所。
(1)实现了对自然环境的最小干预。
在秦皇岛汤河公园的规划设计中,
一条长 500m、高 0.6m、宽度在 0.3
~1.5m间变化的玻璃钢红飘带在自然
地形、植被与河流间蜿蜒,贯穿于整个
公园之中 (图2)。其在引导使用者进入
场地活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河
流廊道原有的自然生态本底,以此实现
规划设计对自然环境的最小干预。
(2)为使用者提供多重功能。
红飘带的设计集合了灯光、座椅、
步道、环境解说系统和场地方向指示等
多种功能,玻璃钢材质的飘带表面干净、
光滑,让使用者易于触摸、便于休憩。例
如,情侣在此觅到了浪漫的空间;老年人
寻到了健身和休憩的场所;孩子们找到了
探索大自然无限乐趣的游乐空间。
(3)引导人们对自然的观察与理解。
红飘带不仅仅是一条供人们漫步游
憩的步道,还是一件极为精彩的艺术作
品,时刻引导人们欣赏、观察和理解周边
的自然环境。例如,人们可以定期到这里
用相机记录下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的自然
景象;可以在这里发现上百种不同动植物
的踪迹及生活环境;可以欣赏到大自然的
“交响曲”。红飘带建立起了人与自然环
境之间交流的桥梁。
(4)小结
红飘带的规划与设计解决了原有场
地虽生态环境良好,但人们无法进入、
更无法使用的问题,不仅保护了场地原
有生态过程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还承载
了使用者多种多样的行为活动。红飘带
空间元素并不是孤立地出现在人与自然
环境之间,而是创造了一种氛围、塑造
了一种空间特征,让人与自然之间开展
交流。规划设计的真正价值亦是通过这
种人与自然环境的交流得以实现。
2.人与人互动的媒介
艺术与城市空间的结合能够创造、
激发人们的偶发性活动,极大地丰富人
在空间中的活动和行为,为城市开放空
间带来活力。里尔欧洲车站是法国北部
最大的国际性铁路车站,是英国、法国
和比利时三国的高速铁路的交汇点。车
站广场除满足每日大量人流汇集、穿行
和停留等基本通行需求之外,并没有为
通过或驻足广场的人们提供更多交往的
机会。因此,车站广场改造项目的主要
目标是激发人们的偶发性活动,并赋予
广场独特的空间特征。
(1)郁金香雕塑成为最抢眼的空间元素。
设计师以北欧特有的郁金香为主题,
在车站广场上规划了一系列组团式布局
的郁金香雕塑。郁金香雕塑高6~9m,
采用玻璃钢制作并施以彩绘,以欧洲车
站的水平式建筑为背景,显得格外引人
注目。
(2)郁金香不仅是可观赏的雕塑,更是
可使用的雕塑。
所有郁金香雕塑均采用没有基座的
设计方式,直接立于广场地面之上,来
往的人们可随意穿行其间,接近它们,
触摸它们,甚至使用它们。例如,人们
坐于郁金香叶片弯成的座椅上,享受着
叶子提供的休息空间的同时,每隔几分
钟还可观赏和体验350 km/h的高速列
车飞驰而过的震撼 ( 图 3)。
(3)郁金香成为人与人互动的平台。
当人们在使用这些郁金香雕塑的同
时,使用者本身也融入了这些雕塑,成
为雕塑的重要组成部分。休憩的行人与
郁金香雕塑构成了一个整体,使行走或
驻足在广场上的人们在欣赏郁金香雕塑
的同时,也能观察到雕塑中人们的行为
与活动,给这个广场空间带来了无限的
生机与活力。由此,艺术在城市空间规
划中不再是需要人们仰视才能见到的“高
贵不可触及的艺术品”,而是作为开放
空间的重要媒介,是让使用者参与其中、
共同创造并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的
空间载体。
(4)小结
郁金香雕塑的规划与设计,在不影
响广场交通集散功能的基础上,作为人
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媒介,激发了人与
人之间的交流,创造了空间活力,同时
也让使用者参与其中,成为艺术作品的
组成部分,塑造出车站广场独具特色的
空间特征。艺术在空间规划中的价值正
体现于此:媒介性、沟通性和进而引发
的再创造性。
3. 空间与时间对话的媒介
任何一个空间都不是静止不变的,
空间伴随着时间而变化。艺术介入空间
规划后,将空间的变化传递给使用者。
反过来,使用者参与空间艺术创作后,
赋予了空间更为独特的特征。原有的法
国湖贝博物馆出入口广场设计简单、平
淡,并不具有任何独特的景观特征。在
长方形的广场上,仅一侧布局有引导人
行走的连续的灯柱,另一侧视线通透,
除规整的绿植以外,再没有其他多余的
设计。因此,湖贝博物馆出入口广场改
造的主要目标是创造广场独特的文化景
观特征。
(1)博物馆的进门标签成为整个项目
的关键元素。
设计师的改造计划是让博物馆向每
位进馆观众派发进门标签。此标签由圆
形的彩色塑料贴纸制作而成,周二至周
日(周一休馆)每天更换标签的颜色。观
众在参观过程中,需要将此标签贴至胸
前衣服上。在离开博物馆的出口处,管
理人员故意不设置回收此进门标签的设
施。因此,很多观众在离开博物馆之后,
会随手将这些小标签贴在广场一侧的灯
柱上。设计师的改造计划刚刚实施了几
周,便在博物馆出入口广场上创造了一
排多彩的灯柱。它们在光线的反射下色
点参差、错落有致,且颇具动感。
(2)公众集体创作彩色灯柱文化景观。
随着时间的推移,使用者也会参与
到彩色灯柱的塑造中来。走出博物馆大
门的人们,第一眼就会注意到这些彩色
灯柱。当人们走近后便会发现,彩色灯
柱并非某位特定设计师所为,而是走出
博物馆的观众们共同参与创造的。于是,
更多的人们在这些灯柱前认真地思考着
自己的那个彩色标签的位置,为创造更
加完美的彩色灯柱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3)小结
彩色灯柱是人们共同参与、集体创
作的结晶。设计师采用非常巧妙的方式,
引导艺术介入空间,并赋予了湖贝博物
馆广场独特的文化景观特征。同时,彩
色灯柱在时间的推进过程中不断被人们
丰富、完善和再创造,成为一件没有结
束的集体文化艺术作品。
★
艺术介入空间规划的策略
1
分散化的空间布局
对比上述三个案例,艺术介入空间
规划后均摒弃了传统的艺术中心化规划
思想,转而追求艺术与人、自然及周边
环境更好的融合与互动。因此,分散化的
空间布局是实现此目标的更好途径。例如,
秦皇岛公园中蜿蜒穿梭于自然地形、植被
与河流间的红飘带采用带状布局形式;里
尔欧洲车站广场的郁金香雕塑采取组团
状布局方式;湖贝博物馆的彩色灯柱则
依托原有灯柱呈线性连续布局。
2
易亲近的空间元素
综合分析上述三个实例,在空间规
划中设计让使用者易于接近的空间元素
以引导使用者的行为,是激发人们偶发
性活动的必要条件。与安置在不易于人
接近的位置上的艺术作品不同,秦皇岛
公园中的红飘带和里尔欧洲车站广场上
的郁金香雕塑均采取人们可以触摸、休
憩甚至在其上玩耍的玻璃钢材质,而湖
贝博物馆的彩色贴纸标签更是轻巧且易
携带,为使用者参与空间特征的塑造提
供了关键性的便利条件。
3
多功能的空间设计
多功能的空间设计亦是上述三个案
例的共同特点。艺术在空间规划中的作
用不仅是供人们观赏,还需结合更多的
空间使用功能,引导使用者的行为与活
动,激发空间活力。例如,秦皇岛公园
中的红飘带集合灯光、步道、环境解说
系统和场地方向指示等多种功能;里尔
欧洲车站广场上的郁金香雕塑可供人休
憩、攀爬等;湖贝博物馆的彩色贴纸既
是进门标签,又是博物馆广场上彩色灯
柱的构成元素。
4
广泛的公众参与
广泛的公众参与是上述三个案例中
的另一个共同策略。在规划设计中,引
导使用者的广泛参与和共同创造,在构
建场所精神、塑造空间特征方面往往具
有事倍功半的效果。在秦皇岛红飘带公
园中,不同年龄的人们有着各自丰富多
样的活动;在里尔欧洲车站广场上,雕
塑的使用者又成为郁金香雕塑的重要组
成部分,与观赏它的人们交流与对话;
在湖贝博物馆出入口广场上,随时间的
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彩色灯柱的
创作和欣赏中。
文章全文详见《规划师》2016年8期
《
建构城市特色的途径:艺术介入下的空间规划
》
转载须知
由规划师杂志原创文章请遵循以下转载要求:
微信公众号请于文章发布
两天后
转载,
转载时后台回复“转载”二字,
无授权图片的童鞋会被举报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