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会资讯
1、关于提高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通知
从住建部获悉,为加快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补齐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不足短板,住建部近日印发《关于提高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通知》,提出要尊重规律,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科学建设;创新模式,完善机制。
通知要求,各地要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规划、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等的相互衔接,实现地下空间的统筹协调利用,合理安排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排水防涝设施,科学确定近期建设工程。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确定的内涝防治标准,将城市排水防涝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建设协同推进,坚持自然与人工相结合、地上与地下相结合,构建以“源头减排系统、排水管渠系统、排涝除险系统、超标应急系统”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并与城市防洪规划做好衔接。
同时,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有序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排水防涝设施建设,科学合理利用地下空间,充分发挥管廊对降雨的收排、适度调蓄功能,做到尊重科学、保障安全。依据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确定的管廊建设区域,结合地形坡度、管线路由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确定雨水管道入廊的敷设方式。
此外,各地要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排水防涝设施建设。严格落实管线入廊制度,已建成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主次干路,规划管线必须入廊,不得再开挖敷设管线。严格实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合理的收费机制。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创新模式,通过雨水资源化利用等方式获取额外收益,弥补社会资本的合理回报。
2、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
延续城市文脉,政府将从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上下功夫。从省住建厅获悉,我省将用三年的时间划定全省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并对其挂牌、定线落图,为保护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据介绍,此次划定工作,建设部门将核查我省所有城市(县城)符合条件的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基本情况和保护情况,公布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名单。按计划,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将在2018年底前基本完成,所有历史街区和建筑核查的同时,建设部门还会向社会公布各地的存有数量,并对历史建筑挂牌和定线落图。2019-2020年末,我省将对划定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确定的历史建筑保护情况进行检查,补充发现符合条件但未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全面完成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
3、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
以65.95%的森林覆盖率位居中国首位的福建,成为了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先行者和国家生态文明改革先行的“试验田”。
23日,福建官方媒体全文刊发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
《福建方案》提出了试验区两阶段的主要目标:到2017年,试验区建设初见成效,在部分重点领域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到2020年,试验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全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创造出一批典型经验,在推进生态文明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走在全国前列。
为实现此目标,《福建方案》勾勒了6个方面的26项具体改革试验任务,包括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制度,健全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建立多元化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健全环境治理体系,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开展绿色发展绩效评价考核等。
4、“艺术城市”规划论坛
厦门因其独特的“小而美”气质多年深受境内外游客的喜爱,那您是否设想过一个规划更完善、更具有艺术气息的厦门?是否想象过不远的将来厦门地铁建成后会是什么样?8月26日,由厦门市规划委、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联合主办的“艺术城市”规划论坛在我市举行,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塑造,他们畅所欲言,在交流中迸出火花,为与会者描绘出一幅幅充满艺术人文气息的未来图景。据了解,这还是厦门第一次举办以“艺术城市”为主题的论坛。
市规划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厦门是一个有着独特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城市艺术早在鼓浪屿、中山路片区、厦门大学、集美学村等历史街区里有所体现,拥有自己独特的艺术气息,这些都是先辈和历史留给厦门的宝贵财富,作为城市建设的继承者,应该将这些艺术元素继承好、发扬好,此次的论坛对厦门特别具有现实意义,愿我们的城市规划建设者们能够从中汲取养分。
5、讲座
8月23日,厦门市城市规划学会、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厦门市交通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规划专题系列讲座《规划悦分享》在规划委举行。本次讲座由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兰贵盛主持,厦门市规划院规划三所所长杨春与大家交流了《厦门新机场建设概况》。
由于厦门高崎机场以及泉州晋江机场两个闽南地区的航空枢纽都行将饱和并且难以扩建的情况,福建省政府决定在闽南地区修建一个新的大型机场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航空旅行需求。新机场初步选址大嶝岛与小嶝岛之间,利用周边海域淤泥吹填造地。机场部分规划面积约17.5平方公里,全部建成后将有4条3600到4000米跑道,可同时供A380空客在内的177架客机和28架货机停放,航站楼面积将达55万多平方米,高峰期间旅客人数为1.8万人,设计年旅客吞吐量3000万人次,6000万人次。它的定位为满足厦、漳、泉、龙、金区域和粤东、赣南地区需求的区域性枢纽机场。

行业资讯
1、吕厝跨线桥
经过两年零八个月的施工“阵痛”,吕厝路口的交通终于“长舒一口气”。昨天,吕厝跨线桥恢复通车,这意味着地铁1号线建设“还路于民”取得重大进展。
吕厝跨线桥建成于2008年,2013年12月26日,为配合地铁吕厝站的施工,跨线桥全桥拆除。为节约资源,上部结构钢箱梁分节段拆除后,运至存梁场地进行专业保养。桥梁下部结构结合吕厝站主体车站建设进度原位还建后,今年5月上旬,有关部门开始上部桥梁结构的建设,运回钢箱梁分节段架设、焊接拼接还建。
吕厝站是地铁1号线和2号线的换乘站,目前主体结构已经建成,正转入地铁出入口的建设以及机电设备的安装。1号线全线24个车站,有19个车站的主体结构已建成。
2、广州至汕尾客运专线
目前,从厦门前往广州尚无动车直达,每天只有两趟普速列车,全程需要12个多小时。4年后,这一情况将有所改变,广州至汕尾客运专线正在进行环评公示,这条线路直接与厦深铁路汕尾站衔接,厦门往来广州将新增一条快速直达通道。
广州至汕尾客运专线目前正在进行环评第二次公示,预计在2016年底开工建设,工期4年,也就是说最快到2020年底,这条客专就能建成,从厦门经厦深铁路到汕尾站,然后转线广州至汕尾客专即可直达广州。
据悉,广州至汕尾客专工程正线自厦深铁路汕尾站引出,沿途经过汕尾、惠州至广州市,正线全长230.302km,按照350公里/时设计建设,这条线路远期预计最大车流每天可开行157对高铁列车。
除了汕尾、惠州和广州三大车站外,这条客专全线还设有增城站、罗浮山站、博罗站、惠城南站、惠东南站等站点。这些地区的群众今后到厦门或福建旅游都会更加便捷。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