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玮 35岁 “国匠城”社群运营者、肉夹馍店合伙人
我毕业于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创业之前,是一名城市规划师,做了很多类型的城市规划项目,比如城市总体规划、城乡统筹规划、新农村规划、公园和居住区规划都做过。工作之余,还开发了几个网站小工具。
真正创业,是在2013年。我创立了一个城市规划行业的社群网站和自媒体,叫做“国匠城”。之前为此做了很多准备工作,自学了很多技术,一开始都是兴趣。
“国匠城”的名称,来自《周礼·考工记》中“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的都城建制形式。这个社群网站目前已有10万注册会员,在业内算是最大的了。
第二次创业,是在2015年的时候。因为自己懂一些互联网和社群运作方面的知识,跟随着几个建筑师朋友,开了一家现代风格的“肉夹馍”店,叫 Let’s Mo,欢迎大家来品尝(本溪路145号)。
关于运营情况,先说国匠城,企业发展比较慢,还是工作室的形式。一方面,我们做一些传统的规划设计工作,另一方面,推进城市规划师群体的转型、城市规划的大众启蒙,暂时还未融资。而我们的馍店,已经成为规划师、建筑师的线下聚会场所,变成了一个创新创业的小据点。
我认为,城市规划行业未来一定会更加贴近市民,社会组织的力量一定会崛起。目前,城市规划走向了存量时代,也就是我们说的“新常态”——增速放缓、品质提升。从城市角度看,游憩空间、交通空间、老建筑,都具有巨大的提升潜力,未来这个行业,走向社区、走向大众,会有机会。
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生活便利,最重要的是“城市综合品质”比其他城市要好很多,例如基础设施便捷程度、公共设施服务水平、市民整体素质,都是非常优秀的。
不好说对上海的需求有没有信心,只是觉得,城市具有很大的改善空间。能够在这个市场进程中做一些改进型的工作,不断看到有各种蓝海出现,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幸运。有这样的想法,心里就比较踏实。
我觉得,从长远看,中国经济一定是越来越好的,对未来发展看好。
创业中最大的困难是寻找创业伙伴。由于此前并未从事过商业领域,仅仅是规划设计师,为政府服务居多,所以有太多新东西要学。如果有合适的创业伙伴,会加速整个进程,困难会少很多。
我们暂时还没有用到政府资源。在创业支持方面,政策信息的快速到达很重要,另外就是申请政策的时候,流程可以尽量简化。
不过,上海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倾向于吸引“牛人”进来,对本地的创业者扶持力度并不够。我感觉,上海的创业环境,和北京、深圳相比差很多,或许是文化问题。我们自己在不断组织各种沙龙、线下交流,希望未来能有所改善。
延伸阅读:
创业者说|陈沁:从学界到业界,大数据与新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