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黄璐(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在这半年内,感觉迪士尼在用尽洪荒之力攻陷我们的世界。继《疯狂动物城》、《奇幻森林》之后,本周由陆川执导、迪士尼自然跨国团队制作的《我们诞生在中国》影片以9.1的高分出现在豆瓣影评之列。

当夜间卫星图上那明亮而耀眼的都市灯光慢慢暗淡下去,我们看到了一个并不熟悉的中国。那是青藏高原、是四川竹林、是神农架密林……在我们被卫星图上都市灯光所迷惑的时候,这些空无一人的野外,以一种对位的方式出现。

在那里,即便是处于食物链顶端的雪豹生而为王,也要为了生存,为了孩子,拼掉一条性命;在那里,离家出走的金丝猴浪子回头本不被接受,后又因从天敌苍鹰爪下救下妹妹而成为英雄;在那里,藏羚羊迁徙之后有了忘却而不能相认的唏嘘;在那里,熊猫每天在卖萌之中成长,却又陷入离愁别绪……姑且不论陆川将动物拟人的做法仁者见仁,但他确实让我们想起了是时候再次重新审视自我——有人爱把城市看作是一个有机生物体,倘若我们把城市放到影片所呈现的生物学语境中会是什么样的状态?

首先是雪豹母女遇到的食物问题。资源之于城市,正如食物之于生物。强壮如影片中的雪豹也会面临着冬季食物的匮乏,面临着伤痛不能捕食的残酷,面临着强敌入侵自己的家园……与植物用无比发达的根系去往更深更远的地方汲取养分一样,城市的成长也一度依据各种流动量的增加而增加,例如,城市面积的增加、交通网的延伸。有限资源看似限制着城市的发展,实则引领着城市从一个纯物理的扩张走向系统的升级。前者是靠边界版图的扩张来支持城市中心的资源需求,而后者则是靠产业聚集、交流密度等系统优化,两个向度的关系既紧密又冲突。

然后,是天敌。即便我们用尽了千辛万苦历尽九死一生爬上食物链的顶端,它依旧存在。天下万物,一物降一物。而这些年的城市化过程就像是城市这一有机生物体的进化过程。与生物界不同的是,城市的天敌是假想出来的,或者称之为对手更为合适。“谁不是谁的对手”,“谁干不过谁”,“谁将取代谁”……甚嚣尘上的言辞之间是一场场剑拔弩张的战斗。生物体在与天敌斗智斗勇中闪转腾挪,进化成最完美的自己。而城市也在与假想敌的竞赛中,成就越来越完美的自我。这无疑是最相爱最相杀的关系。

谈回到影片开头的那张夜间灯光卫星图,不论是灯火通明的都市抑或是黑暗的视觉盲点它们都是我们的家园。而事实上,那些都市灯光往往会让我们出现一种错觉,认为她们是世外、以为城市可以自给自足,独立发展,事实上,它们不仅是中国地理位置上的腹地,也是城市人心理上的腹地,从那里我们有另外一种旁观者的视角看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