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精准的城市规划管理,来自精准的城市认知。
图片源自网络。
城市个体移动的空间轨迹,汇总起来呈现出大数据的特征。分析这些空间轨迹,也许就能够使我们比以前任何时候更加了解一座城市。我们知道,城市本来已经是一个人类高度集中的地域,如若在这些地域中再出现更高密度的集聚,对于城市中的各类设施将产生比较大的冲击和影响。城市节假日大客流过度使用空间资源产生危害便是一例,12·31上海跨年夜踩踏事件可以作为一个代表。通过搜集、分析和掌握大客流数据,我们有可能预计相应的空间使用情况,从而采取措施,避免危害的发生或者减轻危害的程度。
《城市规划》2016-6期《上海顾村公园樱花节大客流特征及预警研究——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探索》一文是大客流特征领域尚不多见的一篇研究性论文。该文反映了研究团队的思路、方法和研究结论。研究显示:节日和平日樱花节客流来源地空间分布规律为,与传统同心圆形态不同,分布总体格局呈“锥形”,该形态并未因节日发生明显改变,均呈现以顾村公园为核心,沿1号、3号、7号地铁线向市中心蔓延的趋势;客流增加最多的区域大多地铁出行便利、居住人数密集,等;研究通过可预测节日顾村公园在园人数的站点和时段的选择,提出了基于节日顾村公园在园人数预测的三级预警方案。
也许,通过城市政府部门的提前预判和预警,2013年底跨年夜上海外滩的人群稍微了解到自身可能遭遇到的风险,如此严重的安全事件便不至于发生,至少危害可能有所减轻。而预警的提出,有赖于专业人员的共同努力,需要技术先行者进行探索,尤其是利用新时期大数据这样的基础材料,创造出科学合理而行之有效的大数据分析处理工具,化繁为简、为我所用,运用在城市安全规划及其他规划管理之中,提高城市规划科学水平。
——————————————
了解更多《城市规划》杂志信息,搜索微信号“chengshiguihuazazhi”或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