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里经常会有这样的场景,设计师抓耳挠腮,草稿纸一团一团地扔,突然双眼放光,灵感惊现,紧接着工具信手拈来,刷刷刷,剪剪剪,“啪”,作品完成了。所有的东西水到渠成,方案行云流水,观众拍案叫绝。那现实是否也是如此呢?
呵呵,你想多了!
不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次众规华农三角地的优胜方案——都市桑麻以及它背后的故事吧。

都市桑麻方案充分提炼项目地块要素及周边环境要素中的“农”字,结合现在普遍存在于城市中的一种田园情怀,将主题定位为都市桑麻。桑麻,泛指农作物,农事。而都市桑麻——则是在城市之中可以进行的休闲农事,在城市之中可以看见的田野绿洲,身处都市,依然能享受接触田园牧歌般的生活。并运用延伸、延展、延续的设计手法将这一理念贯穿整个方案之中。

方案商业商务部分呈一个组团的形式,我们这部分的延展,将大多数的建筑屋顶进行功能延展,形成屋顶农场。这个屋顶农场就像海一样,把它周边呈岛状分布的商务建筑联系起来,为商务人员提供连续的交流平台,并在其中设置咖啡馆书吧,形成充满活力的交流休憩圈。大家走出他们的办公室,汇集到屋顶农场中来,一起聊天,交流。而在某些建筑顶层,还可作为一些农业类科研机构的农场实验室。同时通过一条架空的栈道,从地块西北部广场直接可步行至狮子山上,跨过经常打乱我们步伐的车流,形成完全流畅的步行交通,登高望远,拥山观湖,将狮子山纳入居民的散步休闲中去。
住宅部分除了绿色住宅建筑设计外,在原本应该是公共绿地的地方,根据户数将其分割成大小不均的田地,可让每户居民认领一块自家的田地。可以照顾人们困在钢筋水泥城市里的田园情怀。

同时方案也注重历史文脉的延续。华农老校门前的这条1924年就开始使用的老路,曾经作为出入口,承载了太多华农人以及周边人群的记忆。在方案中将其保留,改为人行。并做为场地内的一条轴线,对其加入新的复合功能,使其成为连接几个主要广场节点的纽带。
本次项目优胜团队成员来自武汉大学城市规划学和建筑学的四位硕士研究生——胡鹏亮、王存颂、李俊、赵田。与他们的交流过程中,开朗、热爱设计、充满活力是他们最明显的标签。

接下来,他们自己说说夺冠心得吧。
前期组队——天时
考虑到项目以后的设计内容,我们在团队成员的专业选择中也是蛮挑(jiao)剔(qing)。城市规划与设计方向、建筑设计、生态城市方向等,既有差异又有互补性。这种专业知识上的碰撞和交流,使团队在方案生成、规划布局、建筑深化、后期分析等阶段不断产生新想法、新思路。在分工上保持独立明确、在专业上交流借鉴,团队的协调和执行能力非常出众。
理念产生——地利
“我最怀念某年,空气自由新鲜,远山和炊烟,狗和田野,我沉睡一夏天。”这次方案确实也考虑了较多的节能策略或者概念:雨水花园、海绵城市、屋顶绿化、上山栈道等等。我们先是根据场地特有条件,把主题定在了“都市农业”、“生态城市”“山体延续”的方向上,把这个地块设计成能够跟周边环境结合的一个区域。
设计过程——人和
“中途几乎有这么一个礼拜,我每天只睡4个多小时,凌晨四点多睡,然后八点多起,还感冒着,吃着感冒药,结果整天处在一个极度兴奋的过程中。有时候就算早点躺下了也睡不着,脑子里不停的转换着各种场景,在各种限制条件下找最优。有几次躺下没多久,又被突然到来的灵感敲门,翻身下床,查找相关研究,然后又兴奋得没了睡意。”“work hard play hard,有坚持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我认真对待每一件自己喜欢的事,跟队友一起努力和坚持,就是我的坚持,不管是设计还是生活。”

最后比赛结束的时候,宝宝们真是洪荒之力爆发呀,心疼!

看到众规华农片优胜团队的心路历程,各位设计小牛们有没有手心痒痒吗,不用遗憾、不用羡慕,众规武汉第二季紫阳片次级功能区项目现已上线、球场横街片、天德里片蓄势待发,满腹才华的你们还在等什么,还不快快加入我们规划合伙人的行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