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城市交通问题突出,当前交通影响评估与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尚存在不足,在控规编制过程中开展交通影响评估十分必要。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的交通影响评估属于中观层面的研究,更注重城市土地使用与交通的互动关系,分析土地开发强度对交通的影响,实现城市交通和用地的协调发展,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在理论方面:研究成果将进一步丰富土地利用与交通的定量关系的研究,其中有关用地反馈控制的理论分析部分将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交通设施承载力对用地开发的约束机制,为容积率等指标的定量化、精确化提供理论支撑。
在实践方面:首先,交通影响评估立足于更深层次的研究,可有效深化和细化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第二,交通影响评估可以与地区交通改善规划相互配合,在供需两端同时作用,更好地协调土地利用与交通的关系;第三,开展控规层面的交通影响评估,原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估的许多问题将迎刃而解,可靠性与工作效率都能大大提高;最后,交通影响评估对容积率等指标的量化分析可切实提高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质量,使控规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本研究在系统回顾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土地利用和交通的相互作用原理为指导,通过与交通规划及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估一般方法的对比,提出了控规编制过程中交通影响评估的基本技术路线(图1),即首先基于控规用地方案进行交通负荷预测与评估,当交通影响显著时,再基于交通容量对用地进行反馈控制,同时也对评价启动阈值、评价范围等准备工作进行了探讨。

图1: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过程中交通影响评估的技术路线
通过背景研究,指出在控规编制过程中开展交通影响评估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提出控规层面的交通影响评估的重点,并分析它与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估的区别。
回顾交通影响评估的基本原理,包括土地利用与交通的相互关系和作用,交通需求预测的理论与方法,以及交通设施容量分析等方法。
探究控规编制过程中交通影响评估的基本方法,并针对评价与反馈中起关键作用的用地出行率指标,提出控规层面的出行率指标体系框架、用地性质指标的整合准则,并探讨其在不同城市推广的思路和方法。
提出控规层面交通影响评估的具体工作内容,进行基于控规用地方案的交通负荷预测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道路通行能力,获得研究区域路网的交通容量,并基于此容量,根据OD、PA和出行生成反推结果,提出对研究区域内建设项目的容积率进行反馈控制的思路和方法,并借助计算机编程,通过程序实现容积率的自动反馈控制。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上海市杨浦区滨江门户区为例,采用课题所提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过程中的交通影响评估的方法,对其进行交通影响评估研究,从而进一步验证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在方法研究和实例论证的基础上,探讨控规层面交通影响评估的运作机制,主要包括控规层面交通影响评估在规划政策体系中的定位及与其他规划政策的衔接、容积率反馈结果的综合协调,以及对规程编制进行进一步提升和完善的构想。
本课题在国内外既有交通影响评估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探讨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过程中交通影响评估的有关问题,得到以下主要研究成果:
(1)通过分析目前国内城市用地规划与交通规划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存在中观层面交通规划缺失的问题,并分析得到当前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估这种“事后”评价发挥作用的局限性,提出控规层面引入交通影响评估的必要性——它可通过调整土地使用和交通系统而有效的指导更科学、更具可操作性的用地开发,从而更好的协调土地利用与交通的关系。
(2)分析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相互关系及其在各个层面的特征,通过与交通规划及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估一般方法的对比,提出控规编制过程中交通影响评估的基本技术路线,即首先基于控规方案进行交通负荷预测与评估,如果评估显著,再基于交通容量对用地进行反馈控制。
(3)对出行率进行了专题研究,以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估中的出行率指标为基础,建立了控规层面的出行率指标体系框架,通过对比控规用地性质分类与建设项目开发性质分类的不同,根据基于用地性质的整合指标代表性检验结果,提出了可靠性高的用地分类整合准则,并通过回归分析法建立不同性质用地的出行率与人均出行次数及其他参数的关系,使指标具有更好的可推广性。
(4)阐述了以路网交通容量为基础,经OD反推、PA反推、出行生成反推,最后实现容积率控制的反馈技术路线。推导特定时段由OD矩阵反推PA矩阵的方法,利用运筹学方法提出了容积率控制的三种思路,即经验试算法、最小差异优化法、最大开发量优化法,编写了两个人机交互式程序面“FAR”和“OD2PA”,使理论方法能方便的实现。并将其运用于“上海市杨浦区滨江门户交通影响评估研究”实例中,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图2:调整容积率上下限与权重系数后的最大开发量法计算结果

图3:上海市杨浦区滨江门户区周边道路系统规划图

图4:杨浦区滨江门户区交通分配路网流量及饱和度图

图5:容积率反馈控制前后开发强度控制的三维柱状图对比
(5)明确了控规编制过程中交通影响评估在规划政策体系中的定位,其与上、下、同位的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估、地区交通改善规划的分工协作关系。指出评估的容积率反馈指标在实际工作中的刚性与灵活性的协调,尤其是借鉴美国区划中“开发权转移”的做法,并提出了制度层面上的工作程序、责任主体、相关保障等构想。
城市交通系统在中观层面上的复杂性决定了本研究后续工作任重道远,有很多工作需要完善与深入,如控规中还包括停车泊位、出入口方位等其他有关交通发面的内容,在本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后续探究,同样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课题阶段:已结题
课题负责人:汤宇卿
课题组成员:王灿、韩勇、王新平、吴德敏 、邢益斌、董贞志、吴永才、祖齐、左苏华 等
课题来源: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科研项目
请戳 →2040,浏览“聚焦上海2040”专题系列讲座集锦
请戳 →⑤金经昌,浏览“第5届金经昌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论文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