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星市场是上海最知名的建材市场之一,紧贴外环线西一大道,由原来的七宝九星村全面从商改建而来,是一个城市尺度的建材市场,吸引着来沪打工者和前来选购建材的人们。它是由村集体的经济组织——上海九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经营,这个公司从事的产业包括市场管理、电子商务、小额贷款、旅游服务、房屋租赁、地产开发等。
九星村仍保留着原来村子的巷弄和人际关系。这些巷弄和人际关系,都通过这个市场管理。在长期的现代城市土地产权模式下,这个形态多年来一直延续着。来沪打工者也在此定居,市场/村庄是他们的工作空间和生活空间。
根据2014年5月的统计数据,九星村村域面积1.23 平方公里,有4600 名村民。而入驻全国各地商家的经商务工人员多达25000 余人。
2016年,九星已确定转型升级方案。首先,由原先的土地粗放使用,向集约化经营模式转变。其次,取缔九星地区来沪人员宅基地与市场混杂的现象,解决违法搭建、交通堵塞等治安问题,集中建造环境优美安全,活动场地充沛的居住区。第三,减轻九星内外村民福利的“两极分化”。九星即将新建有规划的居住活动区和经销区。
让我们好奇的是:在改造之前,既是“巨型建材市场”,也是“村”的九星,有经济利益的追求,也承载着居民的居住交往需求。那么,其中如果存在某种平衡,那么它是如何形成的?
2015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和孟买KRVIA建筑学院联合西天中土,主办了SAME-SAME 2015“九星现象”中印城市工作坊。师生们对这里进行了详细调研。
九星的空间
1.“建材市场”
走在九星,常能见到商户的加建、改建、重建行为。
重建:
如:为了更多的停车位置和宽阔的车道,把坡屋顶改建为平屋顶作停车场,连接三幢建筑,并整体后退,腾出车道。

改建(在原有建筑基础上利用):
如:为了把一栋房子租给多户打工者,给每户单独增加了入户楼梯,设置出入口,并开单独入户门。

加建:
如:为了连通二层,给原建筑加建连廊

2.“村”
九星村(九星建材市场)中,也隐藏着不少公共空间,虽无广场或公园,但有九星文化教育活动中心之类的建筑。
以颇具规模的老年文化活动中心为例,它服务的人群,其实大部分是九星村民和外来的上海市民,少有真正居住在这里的建材市场打工者和他们的家庭。
我们主要调查了使用频率最高的书苑、棋牌室、图书室、视听室。
活动中心中,被采访者8人,其中六位是慕评弹之名而来的上海其他地方的老人,来自浦东、七宝、梅陇、莘庄等地。两位是九星村已经迁走的村民。无居住在村内的居民。

我们在活动中心外,也随机采访了8位九星市场内的店铺经营者和打工者。
受访者中,绝大多数人居住在村内,但不知有活动中心,也从未使用过。只有5人知道有活动中心。其中部分人是因为他们要定期去楼里统一开会,对其中的文化活动则无所知,无人使用过活动中心的文化设施。

九星文化教育活动中心的营业时间和活动定位,与在此居住的打工者的休息时间和爱好不符。
有店主向我们抱怨过九星村内活动少,没意思,但也普遍没有花费太大的精力,去争取改善,以使设施适应自己的爱好。
3.娱乐
九星村内居民家庭的活动空间极其缺乏。白天,九星市场被运输车辆、建材、选购者所填满,外来老人和周边居民也在此活动。
令我们惊奇的是,到了晚上9点之后,当活动中心和商店都已歇业,货运车也渐渐稀疏,夜深人静的九星却成为九星内租客家庭的游乐场与生活空间。
九星市场的居民,类似猫一样的夜行动物。利用许多空余空间和建材市场随处可见的废料,他们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夜间游乐场。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很多隐藏在白天熙攘商业活动背后有趣的活动,也看到了居民生活中的小乐趣、小智慧。

白天熙熙攘攘的商业街,晚上成为阿姨们跳舞的广场。为经济利益加建的雨棚成为阿姨们音响的回声板,阿姨们把音箱架在雨棚高处,使声音格外有质感。

青年们取出白天藏在楼梯上的篮板,借着逆光、结实的建筑材料和恰好合适的楼梯高差,组织起别开生面的篮球赛。

孩子们用晚上搁置的建材工具玩游戏。

前店后住的店家利用宽敞空旷的街道和前后卸货车辆围出的安全地带,搬出桌椅,准备开始全家的露天夜宵聚会。
九星居民自发空间再利用有几种类型:
一些利用了店铺之间的半室外空间,一些则利用夜晚这里形成的围合空间,一些是利用地面高低差变化或材质的特殊性,等等。
另一种类型则是居民利用废弃建材做成的可移动装置,木板、铁皮、废弃容器等,其再利用往往在不经意间表现出居民的创造力。
4.孟买:自发再利用街道EQUAL STREET
“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在夹缝中享受生活的本地居民”,我们的印度组员立刻联想到了印度的成熟活力催化剂案例:EQUAL STREET。
(1)印度现状
孟买人口1840万,603.4平方公里。相比上海的2000万人口,6340.5平方公里,显得非常拥挤。据印度同学介绍,不只是主要商业区,孟买几乎所有街道都如此拥挤。


中午交通已经饱和,行人和小贩被挤到小巷中,大马路上基本被车辆占满。傍晚车辆混乱地占满马路,行人穿行非常危险。直到晚上9点半,马路上车辆依旧拥挤混乱。
车流量大且较混乱,城市拥挤,缺乏足够的公共绿地和活动场所,使得市民们的日常活动受到限制。
孟买有几个开放空间。面积只有不到10%,其中马路和人行道就占了约20%。渴望步行的居民表示,所有计划都以机动车为中心的,结果就是孩子们从没有在街上玩耍,老人也没有在街上散步,他们所做的是不断躲避街上的机动车,担心被撞倒。行人们极度渴望能有更加自由的空间。
(2)组织背景与政府应对
这是由各非政府组织、学者、公民团体和骑行团体努力的结果。他们向政府提出邀请,请政府在旱季的周日上午7点到上午11点封锁相关路段的车辆交通,让人们每天面对的、拥挤危险的道路,重新变成他们想象中的露天开放活动空间、舞蹈工作室、艺术中心、健身房和瑜伽教室。
任何人都可以走进来,创造他们心中的EQUAL STREET。
空间在不同时间的转化利用,是合理的日常行为,也有一套相对成熟的运营方法。利用现有的建筑和环境,是民间的智慧,也满足了人民当下期待的活动。
(3)实施细节
组织者们会提前在印度TIMES报纸上登出活动地图,口口相传,官方在现场不用做实质的改造。空出这片场地以后,会有市民从各方赶来,根据自己想要的活动,在地图上找到相应区域,拿出自己的瑜伽垫或小音箱,自己组织活动。
事实上,图片上可以看到不少舞台,灯光,这些都是广告商所为。他们看到宣传的机会,搭出各种漂亮好用的舞台,甚至提供器械,为市民主动免费提供方便和更好的环境。

印度TIMES报纸上提前登出活动地图。
过了上午11点,一切恢复正常。马路还是原来的样子。

呼啦圈教学班。

儿童马路涂鸦。

舞蹈教学与其背后广告商主动免费为其搭建的舞台。
5. 我们的思考
我们想揭示这样一些规律:
九星这样一个因时代政策发展起来的超大尺度的市场,居住其中的外来移民,由于居住期短,经济能力薄弱,缺乏话语权等原因,导致生活环境低劣、社区环境混乱。但并未磨灭居民对生活乐趣与品质的向往。
对这样的场地和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们,我们希望能创造更多的可能性,促使夜间游乐场产生。



因此我们试着去发现了一些新的具有特殊空间性质的位置。试图策划这样一个游园会。

我们设计了一系列活动的ICON标签,并且把这些ICONS贴到发生活动或具有发生活动潜力的地方。
1.我们希望将这样隐藏于夜晚的活动,通过抽象的icon标记出来,让管理者们、购物者们、商户店主们、外来打工者们意识到,这里除了是商业市场外,更是有人居住生活的地方——夜晚原来还发生过这样有趣的故事,就在自己站的地方。
2.我们希望将贴icon这种介入方式,作为一个活动的启发点,让人们认识到这种活动的可能性,也能更多参与到活动中。
3.我们还制作很多空白贴纸,引导居民将贴纸贴到自己曾经或现在活动的地方——也许是之前我们没有发现意识到的。这将会成为一种居民之间相互交流的方式。
长远来看
1.这样的低成本社区活动,可以让九星市场的各层次人们共同参与,成为一个生活与社交的平台。因九星市场而联系在一起的人们,因此得到互相交流的可能性。对于消除有着不同背景、阶层的人们之间的隔阂或冲突,有一定助益。
2.九星市场内这样自下而上、自然形成的社区活动,虽然一定程度上可能是出格或不合法的。但这样的活动形成发生背后,隐藏着居民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我们建议,对待这些活动,不是禁止和清理,而是以人为本,为其提供助力并对其进行引导。如印度的EQUAL STREET一般,从凌乱状态发展成一个具有文化社会意义的综合性活动。
3.除夜晚之外,在春节等一些节假日期间,九星市场也会暂时摆脱商业。随之产生大量剩余空间,我们建议,或可将其用于举办大型艺术,文化方面的活动。鉴于九星市场的巨大尺度,这对闵行区乃至整个上海市都具有巨大影响力 。
九星即将进行大规模转型改造,建材市场的存在方式、其居住者的生活条件将有很大的改变。 但九星村的身份差异、活动时间差异都仍然存在。九星建材市场夜间的剩余空间价值也将更具潜力。大规模建设与自发的活动组织,在转型改造前后,都是相辅相成、互补互利的。
撰稿人:顾永菲,朱思宇(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系四年级本科生)
项目主持指导:范文兵(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系)+Jasmine Saluja(KRVIA Mumbai)
项目参与人:陈昀臻,顾音菲,李安琪,李斯诚,孙竹影,徐志峰,朱思宇,Aditya Gujarkar,Disha Parekh, Sneha Khulge,Tasneem Gabajiwala
项目支持:西天中土+上海交通大学+KRVIA Mumb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