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① 新闻管理
添加新闻
② 政策管理
添加政策
③ 法定规划
添加国空规划
③ 规划PDF附件
添加规划PDF附件
③ 规划图纸
添加规划图纸
④ 资料管理
添加资料
开通用户权限
⑥ AIGC课程学员
添加学员
MJ账号分组
2-AI图库管理
添加图库
3-AI新闻网站
添加信息
4-AI模型管理
添加模型
精准搜索
添加精准
知识库
添加知识库
规划问答
添加信息
小匠QQ微信群宣传
添加推荐
数据网址
添加网站
微信文章管理
课件系统
添加视频
一周热点整理
[ 常用工具 ]
格式化工具
段落合并工具
飞书
金数据
生成封面图
当前:新闻编辑 |
格式化工具
|
查看本文
标题
新技术、新城市、新理念——智慧城市和大数据交流会(上)
分类
(编号:1116)
国土空间
城市更新
城市设计
生态环境
乡村振兴
区域发展
专项规划
资料下载
规划头条
政策规范
规划直播
其他
新闻
好物
观点
城市
政策
设计
社区
建筑
环境
产业
旅游
交通
读书
优选
榜单
空间规划
区域
文化
村镇
智慧
会议
公众参与
微文
摩天楼
地标
航拍
规划
链接
作者
时间
2016-08-05 10:39:22
政策
省
市
年
月
直播
主办:
协办:
时间:
会议室:
直播链接:
h1
/h1
h2
/h2
strong
/strong
2016年7月31日,在第二届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上,“新技术、新城市、新理念——智慧城市和大数据交流会”成功举行。该交流会由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和
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共同发起成立的“智慧城市和大数据规划研究院”主办。
交流会由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智慧低碳处处长、智慧城市发展联盟秘书长郑明媚主持。智慧城市发展联盟理事长李铁、华为企业BG中国区副总裁杨萍、软通动力执行副总裁方发和到场致辞,共同见证智慧城市、通智平台等三方联合解决方案发布。
在主题对话“携手创造更美好的城市未来”中,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总规划师沈迟、华为全球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总经理周小红、软通动力创新研究院院长倪敦等三方代表与中国移动设计院规划所所长李琳、携程旅行网数据分析总监于磊、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数据运营总监张翔等企业代表,分别介绍了各自在智慧城市领域的探索与设想,共同商讨了如何借力市场化模式,推动智能城市健康发展和大数据创新应用。本期推送分享前三位嘉宾的精彩发言,其余内容将会陆续推送,敬请期待!
“
第一位发言嘉宾
沈迟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规划院院长、总规划师
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嘉宾,谢谢我们的合作伙伴。非常高兴这次又有机会和大家在一起谈谈大数据,我本人从事城市规划工作已经三十多年,要做一个成熟的规划,首先要对城市发展规律有客观的认识。
就像今年春节的时候,有一个大事件——引力波的证实,爱因斯坦在一百年前通过他的计算认为空间是弯曲的,是有引力波的存在,但是当时看不见。现在我们有了新的工具、新的手段,发现这个引力波是存在的。
我想大数据也是一样的,传统规划很难想象大数据能够知道城市在一个时间发生了多少事情。实际上大数据也像矿藏一样,内蒙古有一个白云鄂博矿,主要是铁矿,但是里面还有各种各样的稀有元素、稀土和矿,我们只知道拿矿来炼钢铁,事实上还有很多东西可以挖掘。
就像某一个部门做大数据,其实这个矿藏是非常丰富的含多矿种的矿藏,我们每一个专业、每一个行业都可以在这个矿藏里提炼出我们需要的、非常宝贵的资源,这就需要各方充分的合作、充分的交流,打破信息孤岛,这样才能把矿藏充分利用起来。
就我本身而言,研究城市、做城市的规划、做城市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案,包括大家现在看到的,有的城市在形成的规模扩大以后,有很多问题难以解决,但是利用大数据的手段,很多问题是可以很好地迎刃而解,现在有非常好的工具,就像战争我们有非常好的武器一样,要好好地用它,虽然我是规划的老兵,但是我对大数据也是一个新的学生,我也会不断地学习,特别是向在座的诸位不断地学习,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谢谢大家!
“
第二位发言嘉宾
周小红
华为全球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总经理
谢谢主持人!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能够代表华为公司来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智慧城市和大数据的华为理念和实践。其实今天坐在这里,我是想我们大家其实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智慧城市是以数据为中心来构建的,在这个“新技术、新城市、新理念”的主题下,我想先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对智慧城市和大数据的一些行业趋势的看法。
第一个趋势是我们认为是物联网的发展会对智慧城市带来一个深刻的影响。今天李铁理事长重点讲了围绕人产生的数据,我们要讲的是数据的另外一个产生源——物联网,大家都知道物联网实际上是把人和人的通信方式扩展到人与物以及物与物的通信方式。
根据第三方提供的数据表明,在09年全球大概有9亿物联网的连接,到2020年这个连接数会上升到300亿,到未来更是以几何形的数据来增长。物联网产生的海量数据可以把城市的物理基础设施连接起来并且智能化,在城市的公共服务领域我们认为它会带来三个方面的深刻的影响,
第一个方面就是它能够极大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
有一个统计报告说,每个城市每天都有大量的自来水被泄漏掉、被白白浪费掉了,有40%的自来水根本不知道泄漏在哪里,不知道管道在哪里,这些问题根据物联网是迎刃而解的,所以物联网可以极大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使用率。
第二个方面是改善交通。
这一块通过路况的实时感知进行交通的实时疏导以及我们出行路线的规划,这个大家应该都已经深有体会。
第三个是对公众安全和健康的保护。
通过大量的、低成本的、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对空气和水的监测可以很好地保障人们的公共健康和安全。但是当前物联网的建设还处于数据采集和传送的阶段,而且即使有应用,也是单个领域的应用,并没有和其他跨部门、跨行业的数据整合起来,所以从大数据的角度来看,从智慧城市的角度来看,物联网累积下来的海量数据的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还要去做大量的数据融合和分析的工作。
刚才谈的是物联网的发展对智慧城市的影响,接下来我想谈一下数据融合对城市智慧化的积极的推进。孤立的数据有价值,但是它的价值是有限的,只有数据发生了连接、有交换、有共享,这样的数据才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其中最典型的是政府数据,政府的数据分散在各个居委办,这样的结果是什么呢?每个部门的业务能力很强,但是彼此之间没有协同。像今年发生的如何证明你妈是你妈,这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政府的各个部门之间是没有协同的典范。
其实国家也注意到这个问题,在2016年我们国家就出台了大数据的行动计划,2016年也出台了互联网+政务的一些指导性的文件,在各个地方政府也开始做了一些实践,从组织结构创新,从技术创新上,去试图打通各个政府部门数据不共享的事项。
以深圳市龙岗区为例,2015年龙岗区就成立了一个大数据的统筹局,这个大数据统筹局的成立实际上是一个组织的创新,是一个权利的重新分配,是业务流程的改造,通过成立大数据统筹局把龙岗的30多个居委办的数据关联、共享,通过创新的共享交换的技术,成功地实现了一超市的政务服务,一超市的政务服务把一次性办结政务的比例提高到96%,极大地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所以政府作为分裂数据的典范,这里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第三是数据开放的空间,在欧美已经有了非常好的应用,阿姆斯特丹提出开放数据是城市的基础设施之一,把数据已经作为基础设施的一个品类来看待,上升到了基础设施的高度。
政府其实是开放数据的主力军,因为从法律上讲政府的数据是安全、可靠、没有知识产权风险的,而从质量上讲,政府数据也是相对可靠的,所以当政府牵头建了一个数据开放的机制和平台以后,就会催生大量的应用和新的商业模式蓬勃发展。
还有一个纽约的例子,纽约是全球开放数据的先头兵的城市之一,有地图级的项目,对中小企业做商业选址判断,企业愿意买单,创新企业可以开发相应的APP,这样就打造了一个很好的商业模式的循环,使智慧城市在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上有很好的保证。
刚才给大家分享了华为在智慧城市和大数据的行业趋势,接下来再给大家分享一下华为在智慧城市和大数据的一些探索和实践。
第一个是在物联网的领域,其实华为和运营商——中国移动,还有其他客户一起在物联网领域做了一件很大的事情,就是今年6月16日国际通信标准组织宣布NB-IoT(窄带蜂窝物联网)标准核心协议的通过,过去物联网其实一直发展得不温不火的,其根本原因是什么,传感器的种类太多,传输协议太多,没有一个标准,在没有标准的情况下,产业很难发展起来,因此当6月16日这个标准通过以后,我们认为这个市场在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会实现一个井喷式的爆发,会带来一个规模化的商用。
华为作为该标准的核心贡献者和推动者,在芯片、操作系统、连接、平台上都有了自己的核心关键技术,未来我们会把这个标准的产业化以及生态链的建设作为我们的工作重点,把它应用在智慧城市的像物流、交通、家庭、医疗等行业,希望对城市的智慧化能很好的推进。
第二方面是在数据处理方面,我们推出了大数据的分布处理平台,这个是向我们的数据分析提供一个分布式的超低延时的分析和查询能力,来自于开源,但是又高于开源,有更可靠、更高的性能,更加安全,更易维护,同时又是开放的。
还有数据建模方面,基于对电信行业以及金融行业深刻的理解,去不断地提取数据特征,进行数据建模。在用户的洞察方面,结合用户的通信行为、上网行为、社交行为、位置行为,去构建一个用户的精准画像,对用户进行精准的营销。
我们经常会接到一些短信或者电话,电信运营商向我们推销优惠套餐,过去每100次营销只有1次是成功的,也就是1%的成功率,有了用户画像以后,这个成功率可以提升10倍。
我们还做位置洞察,把车辆信息、人群信息、商铺信息结合起来,对在上海300个公交车站、30个灯杆广告设计广告内容,选择广告厂家。大家也许知道华为有一个2012实验室,和贝尔实验室相似,是做一些基础研究的。实验室有一个叫诺亚方舟的部门,该部门在人工智能方面做了很多有益探索,目前已经研发出业界第一款基于深度学习的对话系统,这个对话系统能够让机器自动地用人的语言来说话,未来华为的手机都会内置一套这样的智能帮助系统,当你对手机的使用有任何疑问的时候,就不需要通过上网或打电话来求助,而是通过和人对话的方式和机器进行沟通,让机器告诉你应该怎样更好地智能地使用这款手机。
这些就是华为在城市大数据领域的一些观点和实践,谢谢大家!
“
第三位发言嘉宾
倪敦
软通动力创新研究院院长
谢谢,谢谢主持人,非常高兴能参加这个论坛,我也来说说我的体会。因为软通做智慧城市的时间也不短了,从09年参加住建部的第一个智慧城市地区试点一直到现在,我们已经在120个城市提供了智慧城市的各种服务及落地,所以我们对智慧城市也是感触比较深。同时从去年开始,我们有幸能够跟城市中心、华为一起合作,共同在这方面做研究,我们也是感觉到在这里学习了很多。因为中心就是我们的领导,实际上在顶层规划、政策规划方面,理念都是非常深的,以前我们还真没触及到这个层次,因为以前只是做通常的智慧城市的顶层规划。
第二个像华为是中国的高科技企业的领军企业,也是软通的榜样,通过合做跟华为学习了很多。通过多年对智慧城市的理解,我们认为智慧城市由传统的以信息化带动的自发的模式,现在已经转到了第二个阶段。中国其实已经引领了国际智慧城市的方向,因为去年我们在欧洲如伦敦、北欧,在美国各个地方考察,感觉他们在点的能力上是比较强,比如说某些城市是在大数据,某些城市是在市民服务,但是真正的这么系统的从顶层规划到全面铺开以及到国家级各种试点,还是中国更领先。这也代表了中国逐渐引领了国际世界的一些经济和产业以及新世纪的理念方向的这些新的引领者的角色逐渐突出出来了,这个过程我们也很荣幸在这里做了一些事情。
在这个新的模式下,逐渐地还有一些典型的特征,第一个是大数据逐渐成为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一个核心的基础和抓手,所以,不论是参加数博会还是智博会,中国已经逐渐到了大数据进入整个社会城市的基础服务,同时各个产业也逐渐进入一个红利期,这个阶段其实还是远远超过国际的企业的。
第二个,以云计算作为一个交付形式,这个形式也逐渐清晰的,以前大家做智慧城市,都做一些水,比如系统,或者环保的系统,还有信息化的系统集成,这些基础的服务逐渐做了之后,我们看现在已经难以满足智慧城市的整体服务的趋势了。
以云的方式来提交,无时无刻通过云和端来提供各种大数据的服务,通过各种智慧城市的服务把我们城市的各种要素都连接在一起,因为城市是我们所有人的城市,不仅仅是政府的,也是居民的,也是企业的。甚至我们认为下一个发展趋势,整个城市将向智能城市的方向发展,这个城市本身可能也会拥有智慧,所有这些城市的要素,把他们联结在一起,提供服务的交付形式就是云,这种低成本无处不在的服务,将是最便捷、最方便的一种服务。
第三点,在智慧城市服务的理念和交互上,也将带来一个新的发展和创新。如何利用现在的互联网、社交、人工智能,这种形式把所有人都关联在一起,通过关联形成一个新的节点和拓宽模式,这个模式下一定会形成一种突破和创新。将来我们每个人在城市里得到服务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我们每个人参与城市服务,参与城市决策,参与城市的支持,这些抓手和方式都会改变,像周总提的,我们刚建立了一个以物联网为核心的IoT模式,每个城市也会参与其中。未来我们可能会构建一个以数据为核心、以虚拟化为核心的平行的城市,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创新点是非常多的。
所以简单地说,在这一年中,像郑秘书长介绍的,我们也做了很多事情,今天发布的一些产品,软通比较擅长的就是软件开发信息化这个层次,所以我们也配合中心和华为做了一些探索。
我们在软通展厅发布的“规划云”产品,其实就是充分体现了以大数据和云的交付方式为核心的一个新型的规划产品,在三方的合作下的规划产品。
为什么刚才李铁理事长讲是革命性的、跨时代的,因为的确代表了很大的转变,传统的规划可能是以历史性数据或统计性数据,或者是以抽样的样板分析为核心的,但是通过引入大数据,像李铁理事长说的,我们的数据是新型数据,不仅把政府的统计数据要汇总过来,同时把各种企业、社区、群众、居民参与城市在生活过程中的信息也要加进来,包括互联网的出行信息、每个居民的移动互联的信息、企业的环保和政务以及经济的一些信息,这些信息加起来后,这种新型数据能充分体现城市每一个时刻的变化,每一个时刻每一个人的参与,在这个过程中真正的新型规划会变成一个动态的、实时的、通过云的交付不断更新的,在过程中我们由一个规划就变成政府的一个实时的决策服务支持系统,可以瞬息万变的变化来支持正式决策。
同时,我们发布的通讯平台,更是一个完全依赖于大数据的新型社会服务平台,在这个服务平台里,我们以社交化大数据为核心,充分体现了一种智慧城市到新的阶段,它的发展一定是产业先行,同时是以人为本的。
所以在以人为本的过程中,以前的智慧城市或者城市服务,是以政府引导为核心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服务模式,但新的通过通治能够让所有的居民市民,每个人通过智能设备参加到城市的服务,让每个人成为智慧城市服务的眼睛、他的嘴巴。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人工智能把所有的信息汇总过来,自动地把相关联的企业、政府和单位连接进来,这样实现城市以大众智慧为核心,通过大众智慧来实现城市的最优化的服务,真正体现了在城市中每个人都要参与、都要互动,这样智慧城市中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智慧城市提供服务的这种变化,使每个人成为城市里一个参与者,这些都是我们通过大数据带来的新一代的智慧城市服务的改变。
所以我也希望通过这个大会,三方在合作中后续继续推动,不断地把这些新的技术、新的理念、新的能力引入过来,我们软通作为智慧城市服务的一份子,来发挥我们更多的力量。
谢谢!
本文内容由交流会速记稿整理而成,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