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数据信息时代,城乡规划编制过程中收集和产生的规划基础信息数据需要得到充分的整合和共享。为提高城乡规划编制工作(特别是区域规划、总体规划)的效率及规划决策的科学性,推进城乡规划编制的信息化进程,本课题根据城乡规划编制的发展需求和GIS技术在城乡规划编制中的应用趋势,以软件工程思想为指导、以支撑城乡规划编制为主题、以规划师需求为导向、以国内类似系统平台经验为借鉴,研发用于城乡规划编制辅助支持的应用平台“数据共享与规划支持平台”。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从数据类型来看,可分为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其中,空间数据数据包括矢量数据和影像数据;而非空间数据包括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和文档资料数据。
(2)模型库的设计与实现。从功能上来看,模型库的构成以五类模型为基础,即数理统计模型、空间分析模型、人口就业模型、产业经济模型、生态环境模型。
(3)系统界面的设计与实现。根据系统功能需求设计出简洁、美观且使用方便的用户交互界面。数据库管理系统需要实现数据维护、数据更新、数据编辑、数据备份、权限管理等功能。模型库管理系统需要实现模型查询、模型维护、模型编辑、模型备份、模型恢复等功能。数据共享系统需要实现数据查询、浏览、编辑、上传、下载等功能。规划支持系统需要实现针对规划评估、区域分析、人口规模、产业经济、生态环境等专项的决策支持模块。
系统平台包含数据层、平台层和应用层,数据层主要包含基础空间数据库、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规划成果数据库、文档资料数据库以及模型库,而应用层包括数据共享系统、规划支持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模型库管理系统四个应用子系统。数据共享系统从分析城乡规划编制的数据需求出发,结合大数据信息时代城乡规划编制的发展趋势,实时收集各类与城乡规划编制息息相关的信息,包括综合经济、人口、产业旅游、历史保护、生态环境、综合交通、市政防灾、城市建设这八大维度的数据,通过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另外,系统通过开发数据共享应用平台,实现数据查询、浏览、下载等功能,方便规划师根据自身需要获取所需数据,提高城乡规划编制中数据搜集的效率;而通过开发数据库关系应用平台,实现数据更新、数据编辑等功能,方便后台管理人员进行数据库的管理与维护。研究采用分期开发的方式,可分为平台建设、数据维护、模型研究三项内容。其中,面向城乡规划编制的基础数据共享平台为课题I期完成内容,模型研究为课题I期完成后启动,数据维护则将贯穿整个课题研究过程。平台架构及技术流程如图1、图2所示。

图1:平台架构示意图

图2:课题研究技术流程示意图
课题I期基本搭建完成城乡规划编制数据共享系统平台((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14SR068962),包括基础空间数据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的初期基础数据入库也已完成。

图3:城乡规划编制数据共享系统界面
平台采用面向城乡规划编制人员的分类方式,使编制人员能够更为快速地找到与专业相关的数据;平台空间数据采用坐标查询的方式确定空间范围,而属性数据采用行政区查询的方式确定空间范围,使空间范围的确定更为快速准确。平台目前可实现以下功能:(1)数据查询。从空间范围和属性要求两方面对综合统计、人口、产业旅游、历史保护、生态环境、综合交通、市政防灾、城市建设八类数据进行快速准确的查询。(2)数据浏览。对综合统计、人口、产业旅游、历史保护、生态环境、综合交通、市政防灾、城市建设八类数据进行在线浏览。(3)数据下载。对综合统计、人口、产业旅游、历史保护、生态环境、综合交通、市政防灾、城市建设八类数据中的部分数据进行下载。
图4:平台数据示例
课题成果,包括行政区划、交通等基础空间数据以及覆盖全国的部分年份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在《城镇化地域差异比较研究》、《长三角城镇化提升主要路径及智能支持研究》、《上海2040战略议题研究》等多个科研项目中进行了应用尝试,同时在基于交通数据分析交通可达性、基于ASTER影像和ETM影像分析区域生态格局、基于TM影像和ETM影像分析区域生态景观演变以及基于统计数据分析区域发展背景等方面也有效支持了部分总体规划类项目的编制。

图5:成果应用示例
课题阶段:已结题
课题负责人:王新哲
课题组成员:裴新生、刘振宇、张利君、张博
课题来源: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科研项目
请戳 →2040,浏览“聚焦上海2040”专题系列讲座集锦
请戳 →⑤金经昌,浏览“第5届金经昌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论文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