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规划之父、新加坡宜居城市研发中心咨询委员会主席刘太格,7月22日在“新都市圈生态与未来城市峰会”上表示,“对于一个城市发展规划,需要考虑的是什么?我觉得最关键的就是人的宜居,和土地的可持续性,同时考虑历史、家园,生态等”。
刘太格表示,“人”与技术和设计有关,“土地”与政府政策、战略有关。两者互补,而且两者要相配合。
谈到新加坡城市规划,他介绍,新加坡把城市从很落后的“第三世界”变成“第一世界”,主要在于几个方面:
一是、政府领导。
新加坡除了开发,同时也做保护,保护历史、街区,生态环境,甚至于海底世界。
二是、城市规划。
城市功能的布置类似于人的器官,位置要比较恰当。把城市分割成细胞,不同的细胞有不同的设施配套、不同的城市中心,最高级的是中央商务区,其次是片区中心,卫星镇中心,重大的城市器官,如机场、火车站、重工业、路网、地铁等规划,应提前考虑。
我的题目是怎么来的?我觉得规划是必须要高度一致,其实很多基本道理我们还未见得摸清楚,所以规划要做好,先要把基本的道理梳理好。
我觉得规划还是在启蒙阶段,虽然我们不断的谈规划这两个字,我把我的一些担忧做一个介绍。比如说在规划方案上要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个原则、内容还没有说清楚,规划的技术还没有搞清楚。
还有什么叫城市?城市是什么意思?是一只大象,还是一只猪,或者一只老虎,这个还没有说清楚。城市里面的各个部位怎么分割,没有交代清楚,交通怎么做比较合理化?这些问题都是必须要梳理好,规划才能做好。
所以,一个城市的功能的布置和人的器官是同样的道理,位置要比较恰当。同时规划的用处,各有各的说法,我们在沟通上都有问题。
到底什么叫城市?什么叫片区?比如说九十年代国内提出“组团式”的规划,什么是组团,没有说清楚。组团式三个字更没有说清楚,规划方案也没有特别依据。
虽然我是想一定要把这些问题讲清楚,才不会成为挂羊头卖狗肉的不良的行为。
还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城市有问题就觉得高科技可以解决,不是这样的。
我们要把规划设计好,高科技只是一种辅助的功能。还有大家都很在意城市的形象,很多城市都把山推到,山水会受到影响,还有一些古迹。
大城市,中城市,小城市都有不同的身份,跟人一样,我们怎么样处理这个差异性。
城市的美不仅仅是物质的美,非物质,比如说空气没有污染,也是一种美。

我们做规划,到底规划的图纸是不是给了他们足够的深度?
一般我们谈总规、详规,跟建筑比较,建筑设计要做到初步设计、施工图、规划的施工图是什么,我觉得也要认识清楚,这些问题都没有交代清楚。
建筑设计这个事情大家都很清楚,那规划怎么样启动,在合理的情况下启动。所以我们觉得在谈未来城市的时候,先要回顾这些问题。
还有“宜居城市”是怎么一回事,这些理念你们都知道,我的看法是所有这些理念都必须要有,在同一个城市里面,同一个时机必须要有。
同时现在国内很多人在意功能分区,比如说污染的重工业要分开,这个是合理的。可是过分的分割就变成功能不会有互补。
所以我经常说,西餐就是一个肉,一点菜和马铃薯,我建议肉、菜、马铃薯综合的做。现在规划面临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
还有一点,这个讲的比较细,我想提到一个理念,到底我们做规划的时候,对于一个城市发展,需要考虑的是什么东西。我觉得最关键的目标就是给人带来宜居,给土地带来可持续性,一个是宜居、坚韧,一个是可持续,可运作,要把这两个事情做好,左边是人,右边是土地。
而且做规划的同时考虑这些,历史、家园,生态都要考虑进去,右边是硬件,左边是软件,他们有互补的作用。而且右边是跟政府的政策、战略有关,左边是技术和设计有关的,这两者要相配合。
我今天发言的标题就是这样,左边的政府的政策要明智行政,执行,右边的要明智规划,左边要有合理的价值观,右边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所以一个政府要把城市做好,这个已经是高度简化的处理方式。
所以我们在右边做城市的硬件的时候,要同时考虑硬件给这个人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小结一下:明智化的规划要认清城市空间结构,用词的定义,治城市病的工夫,城市的形象做的合理化,宜居城市的多元需要同时考虑,而且图纸的表达要有足够的深度。
我为什么提前面的问题,因为跟你们理解的,我过去在政府花了二十四年的时间研讨新加坡的事情,新加坡政府交给我一个城市规划的实验室,我在政府二十四年的期间做了许多城市的探讨。现在在公司也是不断的做城市规划研究工作。
69年,那时候我只有31岁,探索,慢慢的充实、优化,现在反思过去的一些想法,再做规划。所以今天下午谈的课题是以我的工作的背景来给你们提供一些意见。
这个意见怎么来的,我想给你们看看新加坡政府给我什么样的机会,把城市从一个很落后的样子,第三世界变成第一世界。
这里面有几方面的因素,一个城市要做好,政府政治领导是最关键的。
怎么说新加坡从第三到第一世界呢,因为英国殖民政府留给我们的是“破陋,穷困,落后”这六个字,当时四个人里面三个人住在这种房子里面。现在经过政治领导的用心的处理,我们有了新的商业中心、工业园、住宅,文教设施,交通。
同时我们很重视对外的沟通,值得一提的是用红屋顶的地方都是永久性的建筑,是不允许拆的。
我们除了开发之外,也同时做保护,所以不要只想着开发,同时也要考虑保护历史、街区,生态环境,甚至于海底世界。
有了这种保护,城市的特色就特别明显,其中最重要的是,在过去政府不重视老房子保护的时候,所以政府和市民都认为这个老房子是不值钱的,是应该被拆的,是羞耻的。
后来法国一个建筑师他受不了这种样子,就花了几千块钱把这个房子的外表粉刷了一下,里面还是乱七八糟的。
这个做完了,新加坡政府和新加坡人突然发现我们在城市里面有许多的宝贝,这个道理怎么说,就是灰姑娘,没有洗澡,穿破烂衣服的时候好象不美,一洗澡,穿一个美丽的衣服就是美女,所以灰姑娘的故事在国内比新加坡的姑娘更美,更青春。
你们到新加坡看看,一方面给城市带来特色,另外一方面体现我们的社区组合和历史来源。

要把这个事情做好,政府一定要认清现实问题,要治本而不是治标,而且要敢逆流而行,因为我们当初是非常落后的一个城市。后来我们觉得还是不得不采用一些西方专家顾问团的措施,现在是西方专家来新加坡看看我们怎么把它做成这样的。
所以追寻时尚,必要时逆流而行,我们要吸取民众和社团的意见,但是不要躲在舆论后面。
专业人士也要理解问题的真正的根源,努力学习,规划本身有许许多多的工作要做。一方面我们要面对未来,很关键的就是回顾过去,在学习过去累计经验的情况下来找创新的工具。
这里面提一下,规划图纸看起来是无辜的,就是一笔联起来,我想提醒的是每一笔一划都是用钢筋书写的,如果按照这个方案建城市,就变成钢筋水泥,如果这个方案做不好,钢筋水泥也就做不好,所以我们的规划设计责任非常重大。
幸亏当时的政府领导给我许多空间,自由学习的空间,我就把新加坡当做一个规划的实验室,实验一些理念在新加坡使用,现在回看起来是有许多合适的原则。
很多人觉得新加坡政府是很强势的,我觉得新加坡政府的工作就是有严格的部分,定政策,把握资源,做宏观的,这些工作政府听取民意之后来做,中国政府在这方面有特殊的优势,欧美国家很难做到这种情况,这句话给你们一个鼓励,中国要把城市做好,这个条件在全球来讲,除了新加坡之外,其次就是中国。我几乎每个月来,我看到了中国的条件非常好。
政府的责任是设计一个完善的生活的舞台,让人民比较自由的表演精彩的人生戏剧。不过很可惜,这种优越的条件在中国经常没有充分的利用。
一般常见的状况是这样的,政治领导太热衷于建筑设计,所以就把精力放在建筑设计,结果政策、宏观的总规等问题,因为时间不够,精力不够,就没有做好。没有做好,企业怎么办,只要向政府提出建议,这样整个城市的系统就被搞乱,所以这个是现实的情况,我希望我们尽快把这个问题纠正。
所以规划最关键的,我想要做好这三个方面:城市,新城和中央商务区。这三个事情做好,城市就可以做好。
一个城市就好像一个人体,有手脚,有手指,大小不等。用一个家族来说,一个城市就像一个家庭,分割成片区,家长下面还有年轻人,还有儿童,城市的人应该在两百到五百万,片区人口在一百万上下。
我为什么用两百到五百万人呢,如果一个城市就像一个家庭,一个家长25岁以上,但是比较能够自立,其他的人口比较小的地方,功能不齐全。中国有很多的超大城市是两千万甚至以上的人口的城市。
城市下面有片区,片区下面有新镇,下面还有小区,把若干个城市综合起来,这个有一点像上海。比如说京津冀,或者珠三角,我就提出城市联合的理念,不要当做一片,里面有相对独立的单元。
所以城市族群,从新镇到片区到城市,再上来就是星座城市,再上来就是珠三角和京津冀这样的许许多多的大小城市,有的类似于星座城市,有的是单一的城市。
我们用城市银河,给人很深刻的印象,这不是没有完全依据的,因为京津冀的城市夜晚是这样的。
新加坡是一个城市,要独特、要卓越。卓越就是世界水平,而且是有我们的特色的。后来接班人想做一个适合居住、工作、游乐的城市,我觉得要求太低了,应该是适合居住、工作、娱乐、学习和交通,交通很重要,而且是健康、美丽的城市,就把这个愿景提升了。

新加坡某一民族社区
指标呢,本来我91年做总规的时候,人口320万,到了2091年达到550万,没有想到2015年就达到了554万,这有一个教训,一个城市你再用多大的力量去控制人口都是做不到的,北京上海广州的人口还是无止境的扩张。
所以现在国内有城乡一体化,注重中小城镇的开发,这个工作必须要做,而且非常重要。在这同时还要做一个准备,超大城市的人口可能还是不可控制的扩大,所以一定要把这个事情双管齐下,把这个事情处理好。
做规划,要从远做起,做新加坡我们想作一百年的规划,但是20年就达到了人口的规模。新加坡是有国界的,结果还是控制不了人口的增长,做规划首先谈保护,然后谈发展,一切的方案起点是人口,要先确定50年,70年以后人口是多少,按照那个人口做后面的规划的工作。
有了人口之后,我们就知道规划的地方是一个超大城市还是一个城市,还是一个镇,还是一个村。不同的技术来处理,这些技术文化都要交代清楚,城市才可以做好。
很关键的,前面已经看到了,城市族群,要把这个城市分割成里面的细胞,不同的细胞,比如说不同的设施配套等等。
不同的城市的中心,最高级的是中央商务区,再其次是片区中心,再往下是卫星镇中心,而且重大的城市的器官,尤其是机场、火车站,重工业应该放在哪里,应该要在开始做的时候就想好,还有路网和地铁。
什么叫城市呢,大致的内容应该是这些,又要有路,要有工业,还有绿化带,快速路,商业中心,而且商业中心要布置的合理化,要有地铁线,我们可以这么说,如果可以帮我找一个平地,300平方公里,我可以用这个方案建立一个300万人口的城市。
新加坡有了这么一个基本的模式,先把城市的结构做好,刚才理想化的城市群,先把这个结构适用新加坡的现状的结构,还有把其他的这些内容再加上去,这是比较主要的工作内容,最后才把规划做好。
我经常说你们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紫禁城”没有任何人敢把北京的紫禁城拆掉,建一个现代的城市。可是在许许多多城镇里面,从新加坡来看,老建筑的价值不低于紫禁城,我觉得每个城市都有紫禁城。

上海外滩
而且世界上没有两个城市的山水是一样的,可是我到了很多的城市,山想推就推,讲不出道理,河要拉直就拉直。
所以新加坡的这个小地方,我们还是分割成五个片区,各个片区都有自己的片区中心,片区底下有25个卫星镇,各有自己的镇中心,各自有小区,小区中心,其实不仅仅是商业中心,各城市的配套也是适度的分散。再加上快速交通、地铁线,还有刚才说的城市器官,这些都是所谓的明智化的规划,把问题想清楚了,才做决定。
把前面的叠加起来,这就是我们城市规划的基础,是系统中的总系统。有了这个,才把1991年想的概念做出来。其实我们所谓的概念,里面的内容是比中国的总规还要详细。
宜居城市要明智化处理,政府民间要有合作的关系,规划有愿景,还要有数据,所以我们做规划要全面的考量,所以整个新加坡的规划是这样来的。
每一个卫星镇都是按照这个基本的模式做的,这样的话,功能就比较合理化。小区里面还有小区的中心,小区底下还有组团。看起来很低调,要把这个理论放在现场就变化无穷,每个卫星城必须要有这些。
现在你们提出“产城一体化”,新加坡的所谓的卫星镇里面有就业机会,也有没有污染的工厂,所以未来的产城一体化,每个卫星镇的住宅占用面积大致在45%,其他的配置功能都有。有这么一个情况,每个卫星镇里面的生活,各方面的配套,都是每个卫星镇必须要有的。
模式做的好是很重要的,质量才会控制的好,新加坡虽然密度很大,可是我们在操作的时候,还有通过适当的规划的手法给人一种错觉,不觉得新加坡是高密度的地方,我们的土地很有限,在选择绿化地的时候非常小心,所以给人一种错觉,以为我们是用了很多的土地做规划,这种功夫在规划的教科书上是没有的,不过这个是很有必要做的,尤其是亚洲城市,我们的人口密度非常高,这种错觉的功夫还是有必要的。
今天为什么提新镇,新镇是城市基本的砌砖,如果每个新镇做的好,城市就会很宜居,这些经验提出来跟大家共享。
你们去新加坡看我们的公共住宅,看起来就是高楼大厦,可是在硬件的背后考虑到社区的配套、环境、生态等等,在硬件里面都考虑进去了。
再看中央商务区,中央商务区这句话在很多人的口头上,但是里面需要什么东西,还是没有说清楚,我们的中心区里面有未来的中央商务区,所以中央商务区跟周围的环境有关系,要梳理好与交通的关系。

郑东CBD交通
通过过去几十年的经验,提出了一些规划的想法,现在我听到很多的规划师说,这个社会是千变万化的,我们哪有可能预测这个城市将来怎么发展,这句话我是不认可的。我觉得人类的生活的基本要素是几千年不变的,所以我们规划师要抓住人类的生活的最基本的要素,来把这个规划做好。
从远到近,从大到小,人口只怕预测的太少,不怕预测的太多。而且在做规划的时候,很有必要把规划方案做的比较容易使用,不要说因为这个设备太复杂了,我们的城市规划做的很复杂是应该的,这句话也不对。我们的生活越复杂,我们的规划要越简单,方便使用。
规划方案要系统化、阶层化,城市形象要从规划开始。另外一个所谓的明智化的规划编制,主要是什么?
三个因素:正确的价值观,科学性和艺术性。
做规划,真正的领导要有人文学者的心,规划师要有科学家的胆,规划就是一个很大的机器,装置好。一个城市不光是机器,还有艺术家的眼光。
人文学者的心,要高瞻而踏实,而且要考虑到人民宜居,土地的可持续性。我大概提出了十二个条件,我们做城市的目标,最后就是特殊项目,标志性建筑在最后,要把前面的根本性的问题处理好。
我们做城市规划,最终的目的不是经济的发展,这个是必需的,最高的境界是为市民、为民族带来高度的尊严,这是最高的目的。
科学家的脑,为什么重要,他是一部巨大的生活的机器,这个机器做不好,就有水灾,污染、交通堵塞。艺术家的眼,是要跟土地关联的。左边的女士打扮是有珍惜性的人做的,右边是没有情感的人做的。你说规划师做项目会像右边的规划,规划师一般都是大学毕业的,难道会做不近人情的事情吗,不会的。
总的说起来,这三件事情,有人文学者的心,领导们要有对城市生活文化的了解,有了这样的条件,这个城市可以带来心灵美,内在美,就像一个人有学问就是内在美,一个人的身体健康是内在美,这样这个城市的市民就对这个城市有相同的理念,这个城市既是艺术健康的,又是美的。
政策与法令做的好和做不好,短期内就可以知道,城市功能要二十年后才知道,城市形象要二十年后才而验证。一般人专门做建筑,短期内就可以鉴证。现在很多有关城市的理论和城市的形象的理论到底对不对,很难说清楚,所以你们在听取这些理论的时候,包括我今天的理论,都要仔细的思考,到底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
如果有这个价值观,科学性和艺术性,从规划的操作的角度来看,愿景、总规、详规到城市设计,在新加坡我们每个阶段都把基础设施规划出来,我们很在意城市的功能,同时也把法规,招商做的很好,然后到开发。
我是觉得新加坡有今天,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我们有一个很完善的公共住宅政策。公共住宅是大量的提供,所以公共住宅建屋发展局,一方面做规划和建设,一方面做大量的拆迁,大量的清除土地,把土地提供出来,一方面建设公用住宅,一方面做其他的开发。
所以新加坡有今天,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这个政策有高度的区划作用。我希望你们国家对公共住宅的建设也做一个深入的考虑。对你们的城市的发展有很大的意义。

新加坡公共住宅
带来什么样的意义呢,一个是比较全面化的价值观,一个是城市功能的完善,而且公共住宅里面也做了许多事情降低小型汽车使用的必要性,而且提供了建设的用地,保证新加坡公民都有房子住,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城市是先做系统才做项目,而且要合理的去做前面谈的理念。还有如果把规划做好,就成全了许多城市的要求,做的快,做的多,做的好。
新加坡这么做,是不是有收获,第一,过去人口是现在人口的一半不到,这是我们的环境改善了。新加坡的密度很高,可是宜居性也是很高的。生活质量在亚洲第一,生态环境亚洲第一,宜商是全球第一,而且好几年都保持着。做城市的,对经济发展很重视,对人们的生活多元化也很重视,所以新加坡这么一个小地方,在夜生活方面也是有一定的地位。
中国人口占全球的20%,我希望中国在不久的将来也是全球20%的世界名城。亚洲城市,因为我们还在迅速的开发,国家人口城市化的过程中,今后这三个国家(印度、中国、印尼)需要建设六个美国,如果做得好,造福全球,如果做不好,伤害全球,所以责任非常重大。
我今天讲的话有一点良药苦口,不过我想还是要讲出来,谢谢!
————
来源:财经网
新土地规划人 整理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