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李锦生(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刘捷(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天上人家——悬空村
山西忻州宁武县管涔山深处,浓密葱茏的林海之中,有个古老独特的村落:王化沟村,由于独特的“生长”方式,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悬空村”。村落生长在悬崖峭壁边,远望好似空中楼阁,由此被誉为“天上人家”。

“天上人家”——悬空村
这个“空中楼阁”般的村落位于平均海拔1800~2000米的管涔山山腰之处,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先民会选择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这里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什么?
这或许要追溯到隋唐时期。随着佛教文化广泛传播,隋唐管涔山区清真山一带修建了普应寺、仙人洞、金安寺、北天寺、普同庵、观音庙等300多座佛教寺庙。这些寺庙大多位于距山谷底数十米或百余米的山腰,巧妙地利用悬崖中变质岩层及山洞而建。当时山谷底部汾水汹涌,为寺庙之间往来方便和安全需要,修筑了长达42华里的悬空栈道连接各个寺庙,构成了中国宗教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悬空古栈道寺庙群。悬空栈道周边交通方便、靠近水源、利于耕种,吸引了附近的人们在此聚居成村。村落的建设又促进了栈道的繁忙。栈道、村落、寺庙相依相存,构成管涔山区的一幅美好生活图卷。
“悬空”的美景
由于村落依附栈道发展,栈道的建设又与山体走向相一致,因而悬空村呈现出顺应山体的自然形态。从村落周边看过去,随着路线的变化,村落时进时退,如同一幅流动的画卷;在村中前行,随着路线的变化,产生步移景异的效果;在村中向周边望去,视野开阔且富于变化,与周边的山体产生了完美的对话。

从周边不同的视角看去,村落仿佛流动的画卷

村落与周边环境的对话
管涔山水源丰富,泉眼众多,在山中随处可见涌出的泉水,清澈甘甜。村落及周边有多处泉眼,作为生产生活的水源,使用频率较高的是位于村中部偏北、西部和东部的三处。村东的泉眼上建龙王庙,既保证了泉水的清洁纯净,又成为人们拜祭龙王的场所之一。充足的水源和优良的水质保证了生产的发展,同时也形成了清新的风景。

泉水形成的风景
村落中部栈道转弯处,有一棵古树,周边形成了村民和游人休憩的空间。房前堆放的几根原木便是天然的座椅,简单而实用。常看到村民们一边吃着午饭,一边关注着路过的邻里乡亲;茶余饭后也会聚在这里聊聊天,絮叨着王家长李家短。郁郁葱葱的古树下也是游人休憩的好地方,在古树斑驳的树影下回望来时路,亦或与村民聊上几句,听他们讲述这里原始而质朴的生活,好不惬意。

村中部古树边的午后时光
村子西端的打谷场,是一块开阔地,村民用木头在这里架起了一个平台,增大平坦可利用的面积,打谷的用具和构筑物形成了独特的美景。每到收获季节,作物自田地中收割回来之后,便在这里晾晒、碾压、扬场。因位于村西部端头,从这里回望,整个村子可以尽收眼底。

村西的打谷场
村落中部低一点的位置放置了一个磨盘,也形成了一个公共的空间,是过去村民碾磨的地方。尽管古磨现已无人使用,但在此欣赏高处的村落和脚下的梯田,仍能感受到农业生产的阵阵余温。
“悬空”的建造
村里房屋建在百米高的悬崖绝壁上,唯一的街道是立木支撑、圆木铺架的“栈道”。栈道就地取材,选用当地盛产的华北落叶松。建造时首先在天然石壁上垂直打入木桩,打桩要选择坚硬程度适度的岩石,转折处考虑加强支撑以保证强度,因此木桩随着山势的蜿蜒而有疏密的变化,并不完全等距离排列。然后在木桩上方平行于山体的方向架起支撑的“梁”,梁通常用较为笔直的长树干,树干与树干在木桩上衔接。有些地方为了加强稳定性,有内外两排木桩,内侧的木桩直接支撑由山体垂直伸出的“次梁”,起到加固作用。再在梁上架起一排排整齐的圆木,便是栈道的表面了。通过这种方式建造的栈道,看似险峻实则相当坚固。栈道扶手交错的木条是用从山上掉下的树杈削剪而成,保持了天然的状态,有一种蓬勃的生机感。

栈道的构造
悬空村的建筑就地取材,以华北落叶松为结构框架,山中的石材和砂土构成围护结构,云杉做门窗,形成相对程式化的立面。简单而淳朴的建筑仿佛从山中生长出一般,营造出和谐的村落环境。

栈道的扶手
由于悬空村所处的地形,还产生了一种独特的“内外两用”的干阑式建筑,被当地人们形象地称为“接崖楼”。所谓的“接崖楼”,是指建在栈道和山体连接处利用栈道和院子高差形成的一种建筑形式。“接崖楼”在地势较低的栈道上形成底层架空空间,在院落高度上朝院内开门,形成上层空间,既适应了地形,又满足了使用要求。

悬空村的“接崖楼”
“悬空”的生活
如今的悬空村村民仍旧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悠然而简单。漫步村中,仿佛只能听见大山的声音,老妈妈会在门口跟游人打声招呼,孩童们在树上尽情嬉戏。悬空村,只有安逸和平静。

悬空村安逸平静的生活
由于地形的缘故,村落的交通运输还主要靠骡马搬运。山间小路上常能见到骡、马等大牲畜运送生活必需品。叮叮铛铛的铃声飘过,仿佛诉说路远跋涉的艰辛,也能感受到满载而归的喜悦。
大山给了村民丰富的特产,蘑菇、小米、毛尖叶子茶等都是山中珍品。悬空村最有名的食物乃是“莜面窝窝”,因形状像蜂窝而得名。刚蒸出来的莜面窝窝晶莹剔透,薄的像一层白纸,透着热气,令人垂涎欲滴。
村里几乎家家都养羊,年终时卖出,能获得不少的收入。如墨的青山上,羊群如朵朵白云在山间游散,跟着放牧人的脚步从这个山头到那个山头,悠闲地吃着草。伴着清晨朦胧的太阳和山间的轻雾,早起的人们一边赶着羊群,一边轻声哼唱……

山间的云——羊群
《人类居住》杂志投稿邮箱:rljz@planning.org.cn,电话:010-58323870
喜欢我就搜索微信号:renleijuzhu,或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