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预告
新一季SEA-Hi!论坛火热报名中!
第五期SEA-Hi!论坛将于2016年7月9日在上海设计中心南馆举行。五位活跃在各行各业的嘉宾将与我们一起遇见SEA-Hi!,开启城市新风尚!他们是上海市松江区副区长于宁(演讲话题:城市的精神家园——从广富林说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振宇(演讲话题:居住街区——小的是美好的)、钟书阁创建者金浩、徐雅娥夫妇(演讲话题:中国最美书店)、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黄昌勇(演讲话题:上海如何打造文化之都),以及麦肯锡咨询公司资深合伙人华强森(演讲话题:Shanghai's Cosmopolitan History and Future)。论坛现场还将举办2016上海城市设计挑战赛的启动仪式,欢迎大家届时莅临观摩并踊跃参与。
假如你对哪位嘉宾感兴趣,希望对他提问的话,请在文末留言吧!我们会抽取一定数量的问题在论坛互动环节对嘉宾进行现场提问,更有机会拿到迪士尼门票!快行动起来吧!戳“阅读原文”了解论坛详情~
上期回顾
每期论坛都有互动交流环节哟!第四期SEA-Hi!论坛邀请到了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金宇澄、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陆铭、瑞安地产规划发展及设计总监陈建邦、上海瀚源文化创始人应臻、城市数据团联合创始人汤舸5位嘉宾,共论城市创新发展。讲演结束后,论坛主持人秦畅与各位嘉宾一起进行了深度互动交流,并回答了现场观众的提问,快来看看大家都问了些什么吧!
Q&A
观众提问:谢谢各位老师的精彩演讲。有个问题想问陆老师,您在演讲中提到,为了提升城市活力,需要更多元化的族群。为了提升城市的便捷和环保,需要更多样化的交通方式。但是现在多种族问题在欧洲城市带来了极大的反恐压力,深圳出于城市安全考虑,禁电限摩,您怎么看待全球城市的城市宜居与城市安全之间的关系?

陆铭:城市的丰富性带来的文化方面的冲突,一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深入思考你就会发现,这些冲突的产生恰恰是移民融入没有做好。欧洲的一些移民出生的时候就是少数主义,他们生活的环境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歧视,居住环境也往往是在贫困社区,结果在整个成长过程中,他们觉得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从而培养了对这个社会的负面情绪。我想强调的是,挑战是一定会有的,但千万不能简单地以为通过行政手段就能解决问题。要通过增加移民融合度,使得社会和谐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观众提问:我是一个城市规划师,也是文学爱好者。我来上海十几年了,上海话可以懂一半左右,看了《繁花》以后上海话又提升了一步。我们知道《繁花》写了从文革到2000年左右上海的城市历史,而2000年到现在,发生的变化更翻天覆地。请问金老师,怎么看待上海的2000年以后到现在,有没有写《繁花2》的打算?

金宇澄:《繁花》我给了王家卫导演做电影,他又比较慢。我跟他做电影梗概就做了一年半,估计他还要花2年时间才能开镜。这两年里,准备做《繁花》的基地,做大网站,所以最近我不大可能写别的。1990年到现在,在我的眼里,我认为差不多,因为这是和平的年代。和平的年代,在《繁花》里反映的,一个就是饭局,是一个中国的文化,另一个就是上海话“不响”两个字,这也是我们国民的特征,这里面包含了很多意思。我们的时代,每天都在发生事情,也越来越频繁地获得信息,但是实际上,就像他们形容《繁花》的那样,是在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显得丰富,在丰富的年代反而会觉得相似、单调、雷同,尤其是和平的年代。
观众提问:我想问陈总两个问题。第一,现在大学路其实已经取代了创智坊,成为项目或者片区的名称,大家对大学路这个词可能更有认同感。在黄浦,马当路和新天地项目可能还没有建立起这么一种紧密的联系。您怎么看待这种差异,以及在未来是不是还有一些发生改变的潜力?第二个问题,您一直致力于商业街区的建设,那想请教您,您怎么看待商业街区和我们传统的商业综合体的区别?二者之间,仅仅是一个选择的问题,这样或者那样,还是说我们应该有一个更加鲜明的态度,去做一个判断?

陈建邦:名称的问题,其实不是很重要,要能给在这里工作生活的人们接受才是最主要的。关于马当路,如果一条街是一个街区的边界,跟中心的道路是不一样的,发展会有点局限性,但是可能明天马当路另一边也会有开发商开发,会有不同的功能,那么这条街会越来越好。关于街区商业和shopping mall的关系。从世界上看,某种程度上shopping mall这种内向的生意对城市不一定好,比如美国的一个城市病,就是很多小城镇有个小商业街,因为旁边建了沃尔玛,所有人都去沃尔玛喝咖啡了。但是在上海,我个人感觉可以并存。当然shopping mall的设计,我希望不单是内向的,还有外向的,这样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如果设计上做一点调整的话,街区的生意跟shopping mall是可以并存的。
观众提问:请问汤舸老师,首先谢谢您用数据带领我们发现了好多关于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的秘密。在我看来,这些是大秘密,因为是关于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但是我这边有个疑惑,数据分析的结果有时候和我们平时的主观感受是很一致,很相似的,但有时候会有一些差异,甚至有些令人出乎意料。这种数据分析和经验判断之间的差异,是怎么形成的?又说明了什么?

汤舸: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因为数据可以往两个方向走,一个是陆老师说的预测方向,预测暴乱、预测疾病,这种情况你不需要在乎数据结果、直觉,因为直觉肯定预测不出来,只看结论。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要看数据分析,就是从里面直接抽取过去数据反映出来的结果,这些结果和我们的直觉会有一定的冲突,是不一样的。这是个好事情。假如只有直觉,就有两种可能,对、错,有数据、直觉,就有三种可能,你对了数据错了,数据对了你错了,还有就是两个都错了。我们不能迷信数据,但是我们可以把它作为好的手段,作为认知世界的一个方式。我们不要迷恋于数据或者执迷于自己的直觉,永远相信自己永远不质疑世界的真相。
观众提问:我想请教应臻老师,中国村庄如此之多,您如何选择实践对象?您的商业模式,有没有一个适用的条件、范围?对更多的普通的村庄,从商业性角度或者非商业性角度,您有什么其他的建议?

应臻:客源地主要来自于上海,来自于核心大都市的中产阶级。我们很多产品,似曾相识,在城市里也有,他们延展到郊区,生活方式不会发生突变。在城市享受的品质,郊区也会有。目前我们选择的核心点是大都市的周边区域和4A级景区周边的区域。从商业模式讲,这些区域商业价值更高。很多人说你其实是在消费乡村。我们的目的更多的是给都市市民提供一种场景,但是结果是高尚的,因为会带来很多人的转变,会对乡村产生正向的作用,带来一系列的质变。乡村发生转变以后,就会出现乡村繁荣、乡村的提升。
参与方式
2016年7月9日上海设计中心南馆
2016年第2季(总第五期)SEA-Hi!论坛
报名请在本文下留言“姓名+手机号+职业”,我们将按照先到先得原则,发出邀请短信通知,届时请凭通知短信入场,已经报名的各位请耐心等待通知~
如果你对哪位嘉宾感兴趣,希望对TA提问的话,也请在本文下留言,并注明姓名和手机号,方便我们与你联系,万一你赢得迪士尼门票了呢!

SEA-Hi!论坛由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发起、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办。自去年6月启幕以来,已吸引了一批关心上海城市发展的设计师、作家、摄影师、艺术家,甚至政府公务员、跑步爱好者,前来分享经验、共享智慧。这里为每一爱上海的达人提供一个思想创新与智慧绽放的空间,让每一滴城市的人文情愫在论坛上激扬成思想的浪花,汇集成奔流的海洋。只要你有创新性的观点,都可以站上论坛,与公众分享自己的灵感与创意。
微信ID:喜欢上海为你SEAHi
欢迎扫描或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