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① 新闻管理
添加新闻
② 政策管理
添加政策
③ 法定规划
添加国空规划
③ 规划PDF附件
添加规划PDF附件
③ 规划图纸
添加规划图纸
④ 资料管理
添加资料
开通用户权限
⑥ AIGC课程学员
添加学员
MJ账号分组
2-AI图库管理
添加图库
3-AI新闻网站
添加信息
4-AI模型管理
添加模型
精准搜索
添加精准
知识库
添加知识库
规划问答
添加信息
小匠QQ微信群宣传
添加推荐
数据网址
添加网站
微信文章管理
课件系统
添加视频
一周热点整理
[ 常用工具 ]
格式化工具
段落合并工具
飞书
金数据
生成封面图
当前:新闻编辑 |
格式化工具
|
查看本文
标题
对2014年中国及世界各国经济的看法 - 迟竹强
分类
(编号:4)
国土空间
城市更新
城市设计
生态环境
乡村振兴
区域发展
专项规划
资料下载
规划头条
政策规范
规划直播
其他
新闻
好物
观点
城市
政策
设计
社区
建筑
环境
产业
旅游
交通
读书
优选
榜单
空间规划
区域
文化
村镇
智慧
会议
公众参与
微文
摩天楼
地标
航拍
规划
链接
作者
时间
2014-03-17 00:08:25
政策
省
市
年
月
直播
主办:
协办:
时间:
会议室:
直播链接:
h1
/h1
h2
/h2
strong
/strong
先明晰一下经济这个概念的本质,经济的本质在我的眼里就是民生,就是劳动,特别是手工劳动即制造业。劳动是个好事情啊,为什么还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经济危机?说明有一批人在掠夺他人劳动,从事不劳而获的事情,使得社会的资源配置出现了方向性的问题,从而导致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在历史上出现过好多次,而且有几个很明显的现象,诸如产品过剩,股市暴跌,货币贬值……不过自从1929年那一次以后,似乎世界上就很少出现以前那种崩盘似的经济危机了,而是比较缓和的经济危机,这是为什么呢?从我的观察来看,好像人们采取了两种手段才会这样的:一是用企业使用订单来引导生产,二是政府使用技术或强制手段来限制股市和汇市的大幅变动。此外,记得1929年之前的美国经历了10年无忧无虑的爵士时代,是不是说明有不少人在过着不劳而获的日子呢? 回到今天的中国经济上来。首先,在我的眼里好像除了房地产以外,大多数产业都是以订单来引导生产的,而且政府控制上,中国经济以前是计划经济,计划也是经济控制的主流。其次,就股市来看,一直就是10%的严格限制,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T+0,股市点位也不高。说明股市问题不大,不会出现大的股市危机。汇市呢,中国一直以来就没有自由进出的全开放,97年那种通过汇市打击金融的可能性也不大。第三,从周边环境来看,李嘉诚抄底欧洲基础行业说明欧洲经济在起底复苏,美国经济的话也已经在变好,这种大环境对中国的出口是有好处的。 那么2014中国的经济会是一个什么情况?还是从经济的本质说起,中国经济只要走以手工劳动即制造业为主的道路,加上一定的金融辅助的话,那么尊重劳动和鼓励劳动才会成为主流的风气,而不是东莞那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实体经济方面,房地产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拉动经济建设的作用了,那么以其他大规模工程建设和以订单为主的竞争性企业经营活动就成为中国经济的主流了。在金融方面,只要金融政策和调节手段是以对手工劳动即制造业有利的话,这样的金融方向就是正确的。 从上述的分析来看,2014年中国的经济大方向的问题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爆发大危机的可能是很小的,小的方面来看,把不劳而获的那部分泡沫挤掉,同时通过各种手段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那么中国经济应该是看好的。 附:对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看法 1、 美国 今天的美国经济建立在强大的军工高科技和世界金融中心地位的基础上。其制造业集中在军工高科技上,那么就具有暴力加霸道的掠夺性质。只要美军不被打败,这部分是没有问题的,这也是美国经济的一大增长点。美国又属于世界金融中心,有大量的技术和手段维持其金融地位,别看今天的美国人消费的是明天的钱,实际上是消耗的其他国家的财富。在上述两者的基础上,美国才成为了今天的世界经济一极。所以说,今天的美国经济实质是掠夺性的,别的国家学不了也做不到的。美国经济如果要被人超越的可能性极小,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军工高科技被别国赶上并超越,这也是很难的。 2、 日本 今天的日本经济低迷据说源于广场协议和房地产泡沫造成的银行业问题。不过,有一种说法是,日本在90年代缺乏新兴战略性的产业替代传统产业,就是说日本缺乏战略人物和手段导致经济上出现大的停滞问题。笔者比较认同后面这种看法,经济的增长点也要遵从有破有立的原则,日本的问题就出在只破而不立,所以在高层次的水平上一直停滞不前。但是,今天的中国和日本不一样,中国经济还没达到90年日本的那种高层次,却还有一定的金融手段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今后中国只要不过分的陷入类似广场协议金融问题和不过于依赖房地产来拉动经济,就不会出现日本问题。 3、 德国 德国的经济是日本的对照,也应该是今天中国该学习的对象。德国既有高科技制造业,也有一定的金融地位。但是德国没有美国那种军工高科技的走向,也在社会风气上限制不劳而获的思想。所以,德国的经济既有很强的动力,同时没有陷入依赖金融带来的不劳而获的不良后果。
原文来自:价值中国 迟竹强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