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李孜
编辑 ▏邵麟惠
支付宝里有了一项新的农村服务——预约无人机洒农药。
农民伯伯经常要在高温环境中下地工作,非常辛苦。平时他们喷洒农药时可能不会每次都长袖长裤+口罩全副武装,但如果防护措施不到位,喷洒过程中很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据网络数据,每年有十万农民因为农药中毒。相比人工的方式,无人机喷洒农药有更多的优势。
| 人工喷洒 | 无人机喷洒 |
效率 | 最多20亩/人/天 | 最多1200亩/人/天(一个人可同时操作3台无人机) |
农药量:用水量 | 1:1000-1:5000 | 1:5-1:10 |
农药利用率 | 35% | 85% |
工作时间 | 白天 | 白天、夜间
|
在支付宝里搜索“极飞”就可以找到“极飞农业”服务窗,极飞是全球第二大无人机运营商。现在在“极飞农业”服务窗中可以预约无人机洒农药的服务。支付订金后,客服会联系用户,并派专人前往现场评估。评估后,客服会修改订单金额,用户支付尾款后就可以进行无人机喷洒农药服务。

希望这个服务能给农民朋友带去一点点方便。
以上内容引自支付宝公众号平台的文章《支付宝里可以打飞机了》。
诚如大家所见,新兴科技的引入,不仅适用于改善城市工作模式,同时也能改善传统的农业耕作模式。支付宝中对无人机喷洒农药的引入,让务农更智能,更高效,更轻松。
表面上看起来这是一种新技术的引入,其实更深层次得来说,这是技术和新的金融方式、产品等一系列的碰撞与融合。这可以成为农村创新的一种方式,而这其中的创新方式是需要新的部门和技术参与进来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阿里巴巴现在已经在做着一些尝试,而这些尝试与未来农村使用信息技术推广是密不可分的,而阿里巴巴所提供的这种新技术的服务,就是目前农村服务最大的缺口。
如果说中国未来乡村要发展的话,那么最关键就在于服务业需要跟进。
乡村的服务业是一个非常大的创新和就业的方向,但是因为我们需要低成本高质量的服务业让其接近并达到城市的服务业,就需要为乡村生活生产方式带来新的服务的方法。而通过信息技术的参与和金融手段的参与,中国在农村服务业上可以弯道超车,进而创造大量的工作机遇和创业机遇。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非中心的县镇的服务业为导向的资本聚集、技术流通和人力资源的提升——这就是在线城镇化的切入口【1】。
因此,在无人机在农业的应用上,我们可以看到以下三点:
1、农村的发展更重要的是需要进行服务业的发展。我们可以以日本作为一个对照:日本城市化只有百分之六十,也就是说全国人民中有百分之四十的人口生活在农村。而农业人口只占百分之四,也就是说在日本的农村中,仅有十分之一的人是从事农业,其他十分之九的人是从事服务业。这些职业农民们的年龄基本是在四五岁十岁及以上,而他们的孩子大部分其实不能继续从事传统农业。因此,新加入农村的人,不管是之前离开农村的人回到农村生活还是城市人去农村,其实都是在从事服务业而不是传统农业。介于日本的长寿,日本的方式是让这些熟练的农人继续从事农业20年。因此,应该让最擅长做农业的农人去做农业,这才是一个经济可效、合理的方案。而我们为这些有技术的农人提供各种更好的服务去辅助他们,让他们更好地从事农业的生产和有着更好的生活。在这里,怎么去辅助他们是需要我们自己琢磨的,并和他们沟通才能明白的。
2、这样的一种将新技术引入农业的方式绝对不会从农村自身滋生出来,必须是要和城市的人力资本、技术和资本互动来链接的。因此,需要通过阿里巴巴、腾讯、京东及各种电商平台和互联网公司,带来这种融入,使得农民通过这个平台来借势发展。而我们需要去探寻的,应当是借着信息和技术为资本的平台,如何迅速地提升农业技术水平、服务业水平以及如何善用资本。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乡村创新。未来,农村的产品、服务甚至是旅游服务等等,同样要通过这个渠道上行到城市甚至是全世界。
3、这种新技术的方式需要被我们的农民去使用,并且对其提出新的需求,例如对于无人机的技术问题和运营的优化方案等。农民们有一种主人翁的意识,要了解自己可以用到哪些技术,并敞开想法去要求这些技术平台来提供相应的技术和服务体系。这样的一种尝试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因为农村缺少的更多是新技术和商业的创新,但是农民都是非常勤勉和聪明的,经过他们的实地操作,他们可以迅速得吸收并转变观念,可以对这种新技术的普及及应用进一步地创新。
我们可以预见:技术和资本在城乡中开始普及,有机会大放光彩。让村里人接纳和善用新兴科技和新互联网金融手段,将给乡村生产和生活体系一个升级换代的机会。
注释1:在线城镇化,可以理解为乡镇的大量居民开始利用互联网(包括电子商务和手机移动商务和其他互联网提供的商业服务合公共服务的契机)作为进入市场和加入城乡生产生活产业链条的渠道,构建社交网络,线上营销产品,线下组织生产、收购、运输和社区建设等,实现地方发展和人口就业,完善商业和公共服务;集中体现在城乡人力资源培养和流动,城乡物流供应链的完善,填平城乡信息鸿沟,城乡资本有效配置,城乡生态与文化建设5个方面,城镇和乡村成为一个城乡网络,作为各流动要素的节点和之间的联系一起纳入到区域甚至全球的生产链条和生活体系里。
作者简介:
李孜,新加坡国立大学环境设计学院助理研究员
乡村营建社|爱咱村儿联合创始人
2015年阿里活水计划十佳优秀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