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以“稀路网,大街区”为特征的传统空间规划模式不断受到批判。研究者认为传统规划模式以单一的干道网系统构成城市路网的主要骨架,使我国城市普遍缺乏支路系统,忽视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环境,容易导致交通拥堵;而干道围合的大型居住区依然带有计划经济色彩,同时大尺度的城市设计常常容易忽视“日常生活空间”。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城市规划界提出“新城市主义”的规划理念,倡导回归欧洲传统城镇空间形式,并结合“生态”、“低碳”的普世价值观,进一步发展了以“密路网,小街区”为特征的城市空间规划模式。这种思想也影响到了国内,国内学者也以此作为破解传统规划模式困境的途径之一,并结合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机遇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初步尝试。2010年,在美国能源基金会的帮助下,美国新城市主义的代表人物彼得·卡尔索普(PeterCalthorpe)对昆明呈贡新区8.21km2核心区提出了概念规划方案,成为“密路网,小街区”规划模式在国内城市最重要的一次规划实践。
《城市规划》杂志2016年第5期发表了申凤、李亮和翟辉的论文《“密路网,小街区”模式的路网规划与道路设计——以昆明呈贡新区核心区规划为例》,以昆明呈贡新区核心区的规划经验为依据,从路网规划、道路设计和静态交通三方面对“密路网,小街区”规划模式进行技术探讨,并对新城市主义在国内城市的适用性提出建议。很详细,可操作性强。









——————————————
了解更多《城市规划》杂志信息,搜索微信号“chengshiguihuazazhi”或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