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峰塔(LeifengPagoda)又名皇妃塔、西关砖塔,位于浙江杭州西湖风景区岸夕照山的雷峰上。雷峰塔为吴越国王钱俶因黄妃得子建,初名“皇妃塔”因地建于雷峰,后人改称“雷峰塔”。

汉族民间故事《白蛇传》中,法海和尚骗许仙至金山,白娘子水漫金山救许仙,被法海镇在雷峰塔下。后小青苦练法力,终于打败了法海,雷峰塔倒塌,白素贞才获救。旧雷峰塔于1924年倒塌,1999年4月,省委、省政府正式决定重建雷峰塔,杭州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梦寐以求的愿望终于实现了。经过一年多的精心准备,雷峰塔重建工程于2001年12月26日正式启动,这个日子,恰逢毛主席诞辰纪念日。坐落在雷峰塔旁边的西子国宾馆,曾是毛主席生前到过次数最多的一处宾馆,也是他最喜欢的一个地方。他生前27次来过西子国宾馆,并在这里生活、工作和学习。因此,杭州特意选择了这个特殊日子,并把它作为雷峰塔重建的奠基日。
重建雷峰塔,一定要把它建成一个专家叫好、百姓叫座的世纪精品和传世之作,决不能过上50年、100年就把它拆了,只要它的钢架不倒,就是过1000年以后也会存在下去。因此,重建雷峰塔,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要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使雷峰新塔重建工程真正成为“专家叫好、百姓叫座”的世纪精品和传世之作。
雷峰塔的重建重圆了杭州老百姓和中外游客“西湖十景”之梦,从而再现了“雷峰夕照”这一独特美景,重现了“一湖映双塔”的历史风貌,满足了广大市民和老百姓的兴亡之叹、怀旧之情、盛世修塔之愿。试想一下,在列强入侵、民不果腹、战乱不止时,可不可能重修雷峰塔?答案只有一个,不可能。雷峰塔已经倒了78年,为什么现在才能重建?看似偶然,实属必然。如果说20世纪杭州的标志是保俶塔、三潭印月,那么雷峰塔必将成为21世纪杭州的新标志。它是对国宝级历史文化遗产采取积极保护方针的成功典范。重建雷峰塔,虽然花了1.5亿元巨资,但它成为了古塔遗址的最好保护罩,保护住了无价之宝的历史文化遗存。从文物保护角度讲,重建的雷峰塔就是一个特殊的保护罩。回顾过去,雷峰塔重建的前期准备工作是非常困难的。当时有三大争论,一是要不要重建,二是在遗址上重建还是易地重建,三是建一个楼阁式塔还是砖心塔。这三大问题,当时是议论纷纷。参加投票的老百姓有51%的人赞成建砖心塔,而很大一部分专家特别是文物保护专家都要求易地重建。杭州市做了大量的艰苦工作之后,最后通过投票方式决定在遗址上重建,采用新材料建楼阁式塔。然后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多数专家同意此方案,从而在全社会营造了氛围。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在第一次西博会北京新闻发布会时,杭州市领导走访了国家文物局,上门做工作、征求意见,希望能在原址上重建,才使这件事最终付诸实施。还有就是关于地宫发掘要不要现场直播。最后现场直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从而使雷峰塔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使重建雷峰塔真正热了起来。因此,现在雷峰塔的落成,确实来之不易,它是一次成功的大胆尝试。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雷峰塔重建就是一个创新的成果,是观念创新、思路创新的成果。这也是对国家级历史文化遗产采用积极保护方针,通过适度建设实现真正保护的一次积极有益的尝试。 它是一个体制创新的成果,是公益性项目市场化运作的一个成功范例。过去,杭州建公园、保文物,都是财政拨款的纯公益性项目。这次重建雷峰塔,共投资1.5亿元,省市财政只拨款2000万元,其余1.3亿元都是通过市场化运作自筹解决。通过市场化运作,对国家级文物的保护进行了一次成功尝试,这在全国也是独树一帜。

雷峰塔的重建,再现了“雷峰夕照”,补齐了“西湖十景”,使“一湖映双塔”的美景重现人间,并与已建成开放的环湖南线景区、万松书院等串珠成链、连点成片,更好地满足了广大市民和中外游客的兴亡之叹、怀旧之情,使西湖南线成为新世纪中外游客“游在杭州”的首选之地,西湖核心景区旅游“南旺北热”格局成为现实;雷峰塔的重建,是积极保护方针的成功实践,它为古塔遗址这个无价之宝提供了一个造型精致优美、外观大气典雅的特殊“保护罩”,实现了景点建设与文物保护的完美结合,是对国宝级历史文化遗存采取积极保护的成功典范。
同时,“佛螺髻发”的惊现于世,使古塔遗址跻身当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进一步提升了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品位和档次,为千年古都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雷峰塔的重建,是公益性建设项目实行市场化运作的有益尝试,它告别了完全依靠财政拨款建公园、保文物的旧模式,走出了一条以体制创新推动公益性项目建设的新路子,为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加快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建设积累了有益经验。盛世修塔,雷峰塔的重建,折射出改革开放以来的丰硕成果,折射出浙江、杭州的历史性巨变,实证了当今中国是一个国泰民安、政通人和的太平盛世。

总结说来,南线景区和雷峰塔的建成开放,标志着西湖综合保护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打好了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的一个硬仗。杭州坚持“积极保护、淡妆浓抹、三水贯通、突出文化”的方针,全面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推进湖滨旅游商贸特色街区建设、“西湖西进”、北山路保护与改造,通过5年努力,形成“东热南旺西幽北雅中靓”的西湖新格局,把西湖风景名胜区打造成为世界级旅游景区,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