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15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同意海南省开展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一年以来,海南积极探索稳步推进,统筹主体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城镇体系、土地利用、林地保护利用、海洋功能区规划,在全省统一空间规划体系上不断探索。
于年初,《海南省总体规划》出台,明确了生态红线分为海洋和陆地两个区域,其中陆域生态红线区约占整个海南岛土地面积的33.6%,禁止一切开发活动。
自从今年5月份起,海南省政府授权省工商局清理整合28个厅局投诉举报电话,并将之全部统一为省政府12345综合服务热线,将于7月1号正式开通。
“多规合一”以后,扫除了一些边界地带,它能够大大压缩群众办事的时间,体现项目落地的便利化。
海南交通部门与铁塔公司合作,率先在全国提出实施新建公路和改建公路路政监控杆和通信塔杆,以及相关的传输管道和光缆等设施共建共享,统一规划、建设,避免重复投资,实现共建共享。
高速公路的建设通车时,通讯4G信号也将同步覆盖到位。
海南在产业发展上也提高了环保门槛,去年已拒绝了十几个总投资近百亿的污染项目,还叫停矿产的开采冶炼审批,高新绿色产业将是进入海南的一张产业“名片”。
海南统一技术标准和空间信息数据,建立 “多规合一”信息管理平台,通过省总体规划指导约束各部门和市县规划,防止朝令夕改。
住建部部长陈政高针对“多规合一”提出“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的概念,包括城市内山、河、海、湿地生态修复工程,以及城市绿地和绿化带建设、广告牌治理、城市色调整理、城市夜景照明、城市天际线规划、城市建筑立面改造、违法建设治理等,同时建立城市生态环境的生态型、公共性和协调性系统,树立提高城市景观风貌品质的标准。
另外,住建部副部长黄艳在调研三亚时指出“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对三亚的要求。城市生态修复更重视整体性和系统性,注重城市与生态、建设与保护、自然与人的关系;城市修补要把对物质空间和设施的修补与社会、社区的共建共治共享相结合;城市街区的修补与城市文化传承和建构相结合;把营造健康和活力的城市公共场所和改善民生相结合;注重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同步,集中资源补齐短板。

通过第一批十个项目的建设,生态环境的改善已经初见成效。多规合一”形成的《海南省总体规划》,已把全省当成一座大城市,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产业发展方向,重点打造旅游、高新技术、临空等六大园区,培育12大产业,统筹推进路网、光网、电网、气网、水网五网建设。
——————
来源:海南新闻联播,内容有删改
新土地规划人 整理编辑 转载请注明“新土地规划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