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则会议演讲PPT资料为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文化与旅游规划研究所刘畅博士在“2015年度CAUPD业务交流会”上做的报告,感谢作者授权发布。感谢会议主办单位总工室等部门提供的资源支持!
作者按
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文化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较为集中的区域进行整体性保护而设立的制度。最早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求我国在“十一五”期间将确定10个国家级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构建,是我国近年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探索出的有效实践模式,也是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次创新性实践。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我国还没有成熟的推广模式。从2007年起,至今我国已相继设立了18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各省市也设立了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目前文旅所已经做了7个国家级保护区的规划,积累了实际规划经验,再根据项目组掌握的非遗保护国际趋势,本汇报将从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概念和内涵,规划方法调整和文化生态保护区与中国非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家战略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多图,建议在WIFI环境下浏览)



















作者简介

刘 畅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文化与旅游规划研究所 博士
刘畅,德国勃兰登堡科技大学建筑学院世界遗产学硕士,工程与机械学院遗产学博士。德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智库成员,国际遗产学学会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负责人,评审人。欧盟水平线2020基金项目中方申请人,协调员。近年参与规划项目包括:《菏泽曹州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雷州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等。

CAUPD2015年度业务交流会视频已上传至http://www.china-up.com/video.php,欢迎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