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干峙先生简历
周干峙(1930.06.28-2014.03.14),江苏苏州人。1947-1951年在清华大学建筑系学习,1951年12月参加工作,曾任北大、清华、燕京三校建校委员会工地主任。1952年8月调入建工部城建局工作,1954-1957年在国家城市设计院工作。1958年下放湖北省孝感劳动。1959-1973年,先后在建工部、国家计委和国家建委工作。1973-1974年,下放河南“五七”干校劳动。1974-1980年,在国家建委城建局、国家城建总局规划局工作,先后任副处长、处长,国家城市建设总局城市规划研究所副所长兼国家建委支援天津工作组组长。1980-1982年,任天津规划局副局长、代局长。1982-1985年,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人、院长。1985-1993年,先后任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建设部副部长、党组成员。1993-2003年,先后任全国政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副秘书长、第九届全国委员会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1991年、1994年先后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干峙先生有关照片

图1 1950年代的周干峙
资料来源:周干峙. 西安首轮城市总体规划回忆[J]. 城市发展研究, 2014(3): 1-6(前彩页).

图2 西安市规划工作组人员留影(后排左1)(1953年前后)
前排:胡开华(右1)。后排:周干峙(左1)、线续生(左4)、唐天佑(左5)、万烈风(右1)。背景为大雁塔。瞿雪贞提供。
资料来源:李浩. 八大重点城市规划——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城市规划历史研究[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6. p137.

图3 西安市规划工作组的组长(万列风,左)和副组长(周干峙,右)(1953年前后)
注:背景为昭陵六骏图。瞿雪贞提供。
资料来源:李浩.八大重点城市规划——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城市规划历史研究[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6. p138.

图4 陪同波兰专家在杭州考察(左1)(1957年9月)
注:前排(坐姿者)左起:萨伦巴(左2,波兰专家)。后排(站立者)左起:周干峙(左1)、郑孝燮(左2)、高殿珠(右2)、警卫(右1)。
资料来源:高殿珠提供。

图5 新中国第一代城市规划工作者(左1)(1994年10月)
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庆40周年。左起:周干峙(左1)、夏宗玕(左2)、任震英(左3)、曹洪涛(左4)、侯仁之(右3)、王文克(右2)、邹德慈(右1)。
资料来源:邹德慈提供。

图6 在重庆参加博士生学位论文答辩时留影(右2)(2008年12月)
左起:李浩(左1,博士生)、邹德慈(左2,导师)、周干峙(右2,答辩委员会主席)、李和平(右1,副导师)。
资料来源:李浩提供。

图7 赴德国考察时在北京首都机场就餐(2011年10月)
资料来源:李浩提供。

图8 赴德国鲁尔地区考察留影(右3)(2011年10月)
左起:马克尼(左1)、汪科(左2)、邹德慈(左3)、德国接待方(左4)、王凯(右4)、周干峙(右3)、陈明(右2)、李浩(右1)。
资料来源:李浩提供。

图9 出席“新中国城市规划发展史(1949-2009)”课题研究思路座谈会(2010年3月)
资料来源:李浩提供。

图10 主持“新中国城市规划发展史(1949-2009)”课题成果专家评议会(2013年1月)
资料来源:李浩提供。
对周干峙先生的纪念——《八大重点城市规划》书名特采用周先生手迹
在“一五”时期的八大重点城市规划工作中,周干峙先生曾参与西安、兰州等城市“156项工程”的联合选厂以及初步规划工作,并担任建工部城建局/城市设计院支援西安规划工作组副组长,为新中国的城市规划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表达对周先生的纪念,经周先生夫人瞿雪贞先生许可并提供帮助,新近出版的《八大重点城市规划——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城市规划历史研究》特别采用周先生手迹(集)。

《八大重点城市规划》一书封面
《八大重点城市规划》一书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51478439,51378476,50978236),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德慈先生主持的“新中国城市规划发展史”系列研究课题之一,被列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重大项目成果,于2016年3月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
该书具有3个方面的鲜明特点:1)以大量原始档案的查阅、分析、引用和解读为主体内容,辅以详尽的注释,努力“让史料说话”;2)走访了数十位60年前八大重点城市规划工作的亲历者,通过历史见证人的访谈和口述,有效弥补了纯粹档案研究的不足,增强了研究成果的可信度及生动性;3)从规划工作背景、人员情况、规划过程、技术内容到规划审批、规划实施,中苏(俄)两国的对比分析以及规划的反思和评价等各个方面,对城市规划工作进行“全景化”的呈现。
全书分为上、下两篇,共80余万字,包括300多份图表,1400多条注释,首次披露了一大批极为珍贵的第一手图文档案,包括有关规划图纸、苏联专家谈话记录、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划批复文件等,具有极高的史料和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