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城市观察站】是由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研究室为主建立的研究小组,旨在追踪世界前沿、推广国际经验,深入比较北京和其他国际大城市规划实践,为规划师和各级政府部门服务,关注领域涵盖大城市治理、空间规划、可持续交通、生态环境等。我们致力于:第一手资料+第一时间推送+第一流的分析总结。我们的平台是开放的,期待与国内外同行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
(本文根据我院(北规院)正在开展的重点项目“北京市自行车和步行交通规划”中的自行车道彩铺专题研究阶段成果总结提炼而成。感谢参加问卷调查的师生、同事和友人,以及提供资料的国内外专家学者。)
作为一个涉猎广泛、人才济济、忧国忧民,同时又专注与国际接轨的城市观察组织(一脸认真地),无论是宏观的城市发展战略,还是公共空间、市容市貌的微小细节,“让城市更美好”的初心都驱使着我们去关注。今天就谈一个我们熟悉又陌生的,公共空间的细部——自行车道。从哪儿说起呢?就从泊来之品“自行车道彩铺”开始吧。
我国许多城市热衷于将自行车道进行彩色铺装,甚至将彩铺作为改善自行车交通环境的首选措施,不惜施以重金进行打造。这是否有些不接地气呢?
众所周知,彩铺来自欧美城市,但很少人关注其产生的背景。这个背景就是,经过长期以车为本的时代,自行车道在这些欧美城市道路上已经消失了数十年,没有自行车道的城市道路是常态,是常识。(见下图)

后来,走过弯路的欧美城市们重新认识到自行车交通的重要性,自行车道又开始回归城市。这时,欧美的司机们已经习惯了没有自行车道的道路,突然在机动车道上多出一条自行车道会不适应,容易引起交通事故,为了提醒司机注意,需要将自行车道进行突出,于是就有了彩铺,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醒各方注意。

即便如此,彩铺也并没有在这些城市全面铺开而只占一部分,多数自行车道还是以划线和路面自行车LOGO进行标示(如下图所示),因为自行车LOGO是世界通用的交通语言,不论你是哪国人,不论你是开车、骑车还是走路的,地球人都懂。自行车强国丹麦严格控制彩铺数量,哥本哈根只在事故多的交叉口实施,待恢复常态后予以取消。理由是彩铺多了反而起不到警示作用。

现在来看看我们。虽然我国也经历了小汽车的冲击,但大多数城市并没有完全放弃自行车路权和传统,保留了道路两侧的自行车道,只是有些被压缩、被小汽车停车挤占了。北京就是典型,如下图所示,几十年来几乎所有的城市道路两侧都有自行车道,人们已经习惯。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欧美城市是在机动车道上新挤出的、大家都不熟知的一条自行车道上彩铺,而北京却是要在道路两侧存在几十年的、大家都熟知的自行车道上彩铺。那么,北京有没有必要彩铺呢?看看我们课题组对市民进行的随机调查结果——有些结果会出乎你预料!

2015年,北京市某城区对区属道路实施了自行车交通改善试点工程,彩铺是重点。2016年春天我们对这个地区的群众进行了专项问卷调查(有效问卷590份,其中半数是骑车人)。结果是96%的人(司机中是100%)都知道北京城市道路两侧有自行车道。

又问:以下两张图哪张更能表明是自行车道?结果是88%的人(司机中是100%)回答是第一张图,看来路面上的自行车LOGO在北京也通用啊(其实这也是我国的国家标准,而彩铺并不是。千万别小看了国标呦,因为他是有科学依据的)。

NO.1(左) NO.2(右)
显然,那些占用自行车道停车的司机们都是明知故犯,既然是明知故犯,彩铺对他们有用吗?我们问:彩铺后,机动车占用自行车道停车现象减少了吗?77%的人认为没有减少,2%认为还增加了。看来彩铺阻挡不住司机的违法停车呀!

我们对该地区的月坛南街进行了实地调查,也证实了这点,发现以前占用自行车道停车的地方,彩铺后依然如故,没有任何变化。(见下图)

许多市民在问卷上书写了不支持彩铺的理由,一是认为彩铺的作用没那么大,性价比太低,太浪费(彩铺每平米约300元,该工程的彩铺约占总造价的三分之二);二是认为如果彩铺的目的只是为了彰显自行车道,那么路面上的自行车LOGO就足够了,完全没必要彩铺。
我们看看其他城市的案例,武汉比北京更早开始进行彩铺,如下图所示,铺完后那些小汽车照样违法停在那里。再看看纽约……其实也一样。而真正能够阻止机动车违法占用的还是物理隔离设施,如机非隔离带、机非隔离护栏。

更加有趣的来了。该工程的目的是改善自行车交通使用环境,那广大市民、骑车人都看重啥?也是彩铺吗?问:政府资金有限,您希望在骑行环境方面更优先解决哪个问题?(最多可选3项),结果是设置护栏驱除违法停车高居榜首,增加林荫道位居第二,增加公共自行车、增设自行车停车架位居三四,彩铺排在最末二位,并非广大市民的关切所在,而且人数不多。在交叉口,支持施划左转待转线的人还多于支持彩铺的人。

这个结果反映出以下几个事实:
第一,又一次证明小汽车侵占自行车道依然是自行车交通的最主要问题,而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用机非护栏等方式实施物理隔离。
第二,市民对林荫道的渴望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可北京的行道树已经是道路标配了,为何市民还是不满意?原因有三,一是路段虽有树荫但交叉口没有,过去20年路口扩大把树砍掉了,而等红灯时是最需要树荫的;二是许多机非隔离带上园林绿化部门只种灌木花草,不种高大乔木;三是侵占自行车道的机动车停车将整条树荫都占用了,导致自行车享受不到树荫。看来,改善自行车交通环境,光靠路政部门,没有道路绿化、交通管理部门的积极参与,无法满足市民需求。

在远处树荫下等待信号灯的骑车人(左)
菜市口:交叉口范围没有一棵大树(右)
第三,公共自行车因为可以免费使用,受到市民欢迎是意料中的。自行车停车问题十多年来一直没有解决,市区几乎每条人行道上都能看到乱停乱放的自行车,自行车停车方便和安全成为市民的主要关注点是必然的。许多专家指出如果公交站点等处的自行车停车设施完善了,并配有专人免费看管,在家的这端就不需要昂贵的公共自行车了。因此,将自行车停车架的设置作为改善的重点予以实施,引导和规范其有序停放是当务之急。遗憾的是该工程未包含设置自行车停车架,沿途自行车乱停乱放现象依然如故。

第四,最重要的是,局部彩铺和满铺被市民们列为最不急于解决的事情。而最遗憾的,是该工程反而将其作为工作重点,投入重金。我们有些淡淡的忧伤——又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却没服务到点上的故事啊。
有的读者可能会问那些纯骑自行车的人的意见又如何?告诉你几乎是一样的,见下图。出乎意外的是,对于在交叉口是施划左转待转线还是彩铺,更多的骑行者选择了施划左转待转线,而不是彩铺,二者之比为41:26。

此外,自行车道的彩铺与北京一些机动车道弯道的彩铺颜色重复,易引起混乱。(见下图)

机动车道上的彩铺——只用在极少数事故多发点上
综上所述,在彩铺问题上不能盲目照搬西方,北京与欧美城市的道路的基础和背景不同,北京市民都习惯了两侧有自行车道的道路,和有自行车存在的交叉口,彩铺的作用是大打折扣的,彩铺多了反而起不到警示作用;改善自行车交通环境应该虚心听取和充分尊重广大市民的意愿,将工作重点和资金放在他们所关切的设置机非物理隔离、补种大乔木、普及停车架、专人看管、施划左待线等方面,而不是群众并不认可且耗费巨资的彩铺上;彩铺影响古都风貌,北京是大国首都,是历史文化名城,路面作为城市景观的背景色应该保持素雅、沉稳。彩色铺装将破坏古都的灰色调和庄重大气之风格。褪色和被污染后的彩铺成为新的脏点,影响首都重要公共空间的景观质量。红色彩铺过于喧闹,应严格控制,不宜滥用。
你看,北京的公交专用道不是没有彩铺而只是划线+路面LOGO,效果不也挺好的吗?不也啥问题都没有吗?为啥自行车道就一定要彩铺呢?
对于自行车道彩铺,我们提出以下设置方案:
1、在路段上,应以物理隔离方式确保自行车路权,不应彩铺(已隔离的,彩铺多余;没隔离的彩铺没用)。隔离设施两端应设置标识(进口:指示牌+路面LOGO;出口:路面LOGO)。(如需要加密用LOGO足够,而不应用彩铺)。

2、在路权不明确的地方(道路开口、交叉口、立交桥机非交织段)可采用划线或彩铺方式。具体规定如下:
(1)道路开口和平面交叉口,应以划线(自行车左转等候区)方式为主,彩铺为辅。彩铺只限于极少数机非事故数量明显高于其他开口或交叉口的地方(彩铺多了就会失去警示作用)。

道路开口:划线为主(左)、彩铺为辅(右)

平面交叉口:划线为主(左)、彩铺为辅(右)
北京十字交叉口都很规则,骑车人直行和右转并无困惑,不需引导;困惑的是左转,许多人不清楚应该在哪里等候二次过街,需要引导。实践证明,在大型交叉口施划自行车左转待转线,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如下图所示,虽然没有交通协管员的引导,左转车也会自觉在线后有序等待。这种方式经过十多年检验效果良好,成熟可靠,既是国家标准又为市民所喜爱,北京应该全面推广,大型平面交叉口均应划设。

自行车左转待转线处左转车井然有序(摄于长安商场前)

自行车左转待转线处左转车井然有序(摄于南礼士路口)
(2)在立交桥的机非交织段,宜采用彩铺方式。(理由是这些交织段往往处于弯道,视距不好且车速较快,需要提醒司机们注意。该工程这一点值得肯定)。
应该向机动车道学习,只把彩铺用在极少数关键点上,而不是大量使用。

复兴门立交:机非交织段的彩铺
建议:彩铺应先试验后推广,不要急于全面铺开;应加强调研力度。我们观察到,日本在推出新的、有争议的措施之前,往往采用先试验三个月或半年的方法,请有资质的咨询机构作方案和评估,官、民、学广泛参与,密切沟通,试验成功则继续,失败就改回原样。这样能够取得共识,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建议在试验时,材料不要只是彩色沥青一种,还应包括刷漆,颜色也别只是红色一种,丹麦和英国主要是刷与环境色调较协调的浅蓝色漆,我们也未尝不可一试。有人说蓝色不耐脏,但并没有进行试验呀。另外还要重视日常维护的难易程度,不能光看眼前。没准儿刷漆还更容易擦洗干净、还更便宜呢。
彩铺并不是广大市民的关切所在,所以彩铺的试验和科学论证还有的是时间去做。
当下,还是先把自行车的路权确保了,增植大树把林荫道完善了,把停车架普及了,再请专人看好了——我们觉得这比什么都强,这才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点儿上了。
小资料:哥本哈根的彩铺
从哥本哈根市交通局了解到,哥本哈根对于自行车道彩铺相当谨慎,理由是彩铺多了反而起不到警示作用。因此,哥本哈根严格控制彩铺的数量,只在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剐蹭事故多的交叉口实施,等事故率下降以后随着路面翻修或改造予以取消,恢复原状。
关于彩铺与自行车交通事故的关系,一般会认为交叉口彩铺后会降低交通事故率,但哥本哈根市交通局最新调查显示,大量彩铺后,司机和骑车人往往会产生麻痹思想,反而疏于仔细观察来往车辆,发生一些本不该发生的事故。最近,他们研究发现,在交叉口某个事故多发方向上彩铺,比四个方向都彩铺效果更好。其他方向用标准标识(白色虚线和自行车LOGO)。如下图所示。一个交叉口最多铺设二条,再多效果就会打折扣,甚至出现负面效果。

关于颜色,哥本哈根市道路上已经使用了红色和黄色,为防止混淆,引起判断错误,所以选择了自行车道独有的天蓝色。

查看往期“国际观察”系列:
国际观察001 | 找资料不求人!新鲜出炉的国际大城市规划资源集成
国际观察002 | 你知道你对都市圈的误解有多深吗?(上)
国际观察003 | 鼓励还是唾弃——北京规划师这样看“巴铁
国际观察005|这件事90%的规划师都被误导了——你知道你对都市圈的误解有多深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