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一句话的城市设计(续3)
微信公众号:新土地规划人
作为城市背景中的建筑物,是最为常见的建筑;作为前景的建筑,或者标志性建筑,则是在城市中有极重要地位的建筑。(马修· 弗莱德里克 美国建筑师)
城市背景中的建筑往往会形成一种客观上的、有序连贯的城市肌理,这种肌理同时也反映了其潜在的社会结构。

旧金山 城市一隅
标志性建筑,可以是教堂、政府大楼、城市纪念碑、知名住宅或其他诸如此类的建筑。它们的体量可能不大,也可能很巨大,但都会极其显著的矗立于城市背景之中。

波士顿 城市街景

西班牙格拉纳达
街道的设计是设计街道的活动。 (路易斯.康 美国现代建筑大师)

美国现代建筑大师 路易斯.康
街道既是建筑问题,又是规划问题。街道不能看上去都差不多,要反映它们所服务的活动内容。



欧洲城市的街道空间
有人说,我想把城市变得更漂亮的想法是天方夜谭。(田村明 日本城市规划师)
建设部计划首都高速公路横穿横滨市中心时,田村明认为,建高架桥有损美观,并提出了应改建地下铁路的意见。区区一个地方政府竟敢对国家的方案提出异议,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当时建设部的负责人说道,“想要把城市变得更漂亮的想法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此后,田村明就与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终,高速改为地下通行。
也许正是因为建设部负责人的那一句话,田村明才被称为“规划师的斗士”。

横滨 城市风貌

横滨市中心地铁
静态空间能让人产生驻留感,而动态空间能激发人探索的欲望。(马修· 弗莱德里克 美国建筑师)
静态空间通常是对称的。运用得成功的时候,它们能传递出力量、坚定、信念、肯定、权威和持久的感受。
但是不成功的时候,就会让人觉得没有魅力并且枯燥得令人厌烦。

柏林 博物馆组群

静态空间
动态空间往往是不对称的。它们能让人产生活跃、刺激、有趣、运动、热情、侵略和冲突的感受。
但不恰当的设计则会让人感觉得混乱和迷惑。

动态空间
“一个城市,并不等于就是一堆建筑物,相反的,是由那些被建筑所围圈,所划分的空间构成。”(贝聿铭 美国现代建筑师)


巴塞罗那扩展区
建筑师同时也是伟大的空想家,他必须对自己的时间、时代、年龄有独到的见解。(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美国建筑师)
赖特是一位伟大的建筑师。他从年轻时代起就开始独自苦心修研,不断在独具一格的设计上突破自我。
在人生的任何阶段,赖特都在用独创的构想挑战者伟大的建筑活动,他通过自身的亲身经历,才得出这一富有哲理的结论。

赖特的作品

西塔里埃森建筑群(赖特工作室)
真实的风景背后,会涌现出另一道风景。(大竹康市 日本城市设计学家)
城市要追寻的另一道风景,是要不断地去亲近自然,深入到街巷和走到人们的生活背后。当你寻找过去的姿态,就能描绘出从过去到现在的轨迹,如此一来,自然而然地就能看得到在这条轨迹的延长线上,今后势必会出现的那道风景。
未来不是用头脑想像出来的。当你投身到现实中时,未来是可以预见的。其出发点就是从走遍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开始。

香榭丽舍大街的景观视线

日本城市街道 许愿祈福树
"医生们可以掩埋掉他们的错误,但建筑师不得不和他们的错误生活在一起"。 (贝聿铭 美国现代建筑师)

英国 利物浦都会大教堂

█ 2、《欢乐颂》里的空间与阶级
微信公众号:嗯微问答
具有社会意识的有效建筑形式通常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社会良性自然演化的结果,一种是为引导社会的良性演化而创造的先决条件。
魏皓严:试着从社会网络与空间网络的角度粗放地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1. 假设5个女生每人都是一个社会节点。
2. 这5个社会节点分为两类:安迪与曲筱绡暂时算作一类,樊胜美、邱莹莹与关关暂时算作另一类。前者为控制力强的,后者算控制力弱的。
3. 社会节点会与空间节点本来有一定的对位关系,本片有趣在打破了这种对位关系,找了种种借口硬把她们捏在一处空间/一个楼层里了。也就是安迪与曲筱绡“屈尊降贵”地住在了中等社会空间里。
4. 其实,每个社会节点都必须既与同级社会节点联系,也与不同级社会节点联系——否则社会之网就会断裂。
5. 看看平时除了欢乐颂的楼层,5个女生分别在哪些社会空间里活动就知道了她们的巨大差别。即便到了最后大家好得不要不要的,度过春节的方式还是大相径庭。
6. 回到专业问题,与其殚精竭虑地把处于不同社会阶层的社会节点硬捏在一处空间节点,不如采用专业方法(即空间方法)为他们创造更多可能的空间联系。
7.说得再简单一点,比如多考虑公共空间系统——这是不同的社会节点都会身处的地方。比如步行网络(哈哈,插入式广告的手段都用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