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颁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指出,杭州要建设成“一基地四中心”,即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电子商务中心、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杭州在长三角和全国的地位更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杭州要打造“美丽中国”的样板区,中央和浙江省对杭州也给予了厚望。目前,杭州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镇人口迅速扩张,以杭州为核心的杭州都市圈,已经成为中国六大城市群之一。
随着沪杭、杭宁、杭甬、杭长高铁的开通,杭黄客运专线正式开工、商合杭客运专线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复和杭温客运专线列入规划,杭州将在长三角城市群、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率先进入了全面“高铁时代”。但同时,对外交通方面居于主导地位的高铁交通和航空交通存在衔接不畅的问题。为解决这两大交通方式衔接的难题,上海市在全国率先启动了“空铁联运”模式的探索 ,一些发达国家和城市也积累了“空铁联运”的成功经验。“空铁联运”,将枢纽机场与高铁整合,铁路、机场可以出售联运票,旅客只需要办理一次行李托运就可以完成的一种出行方式,是“高铁时代”一种新型的双赢客运模式(见图1)。

空铁联运运输结构
一、杭州建立“空铁联运”机制的基础和必要性
(一)杭州建立“空铁联运”机制的基础
1.高铁网络密集。截止到2014年年底,杭州共有四条高铁线投入运营,即沪杭高铁、杭宁高铁、杭甬高铁、杭长(怀化)高铁已经通车。除此之外,杭黄客运专线在建、合商杭高铁、杭温高铁方案通过论证。目前,杭州已经形成“十字形”高铁网,整个长三角的高铁将实现公交化运行。高铁形成网状,有利于城市与城市之间旅客的运送,可以有效缩短运行时间,也使得市民在选择出行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2.地铁网络初具雏形。随着2012年10月底,杭州地铁1号线开通运营,2014年11月杭州地铁2号线东南段通车,2015年上半年4号线一期首通段(近江站-彭埠站)通车,杭州地铁将初步成网。到2019年,杭州每年将有一条地铁开通运营,杭州将真正成为全国重要的地铁城市。其中,杭州地铁1号线将杭州火车站(城站)和杭州东站(高铁站)两大火车站串联起来,其中杭州火车站、杭州东站均开通了直达萧山机场的通勤巴士,2014年7月杭州机场火车东站值机楼部分投入使用。可以说,杭州已具备构建完善的“空铁联运”机制的技术基础,能够方便市民方便快捷通过地铁网络通往高铁站和机场。
(二)杭州建立“空铁联运”机制的必要性
联通杭州的重要线路沪杭、宁杭、杭甬、杭长的通车,以杭州为目的地的国内中短途民航业感受到了切实的威胁,高铁与民航双赢的“空铁联运”机制的建立迫在眉睫。
1.杭州都市经济圈发展与功能配套完善的需要。随着沪杭、宁杭、杭甬、杭长等高速铁路的陆续投入运营,杭州都市圈的经济、旅游、文化乃至房地产业发展又将注入新的活力。但是除了杭嘉湖绍四个城市之外,绝大多数游客需要经历连接旅游地的城镇与所在县市的市内交通、所在县市与杭州的市际交通、杭州市内公铁民航间交通等多重中转,耗时耗力。如何促进都市圈内,以及都市圈与外部区域间的客流进行高质量、高效率的运输,是未来交通行业面对的新挑战。如果能够实现“空铁联运”,通过高铁将萧山机场与所在县市,包括杭宁高铁、沪杭高铁、杭甬高铁、杭长高铁、杭黄客运专线沿线县市区无缝连接,互通有无,实现同城化效应。将会起到完善节点县市配套,提升相关县市竞争力,推动快速发展的效果。
2.发展空港经济、增强综合竞争力的需要。2010年10月沪杭高铁正式通车营运,从杭州东站至上海虹桥机场约50分钟,价格73元;而东站去杭州萧山机场的巴士大约1小时,票价20元,中间的票价差是53元,因此只要虹桥航班的票价比杭州低53元,许多杭州人就可能会选择上海作为出发地,特别是欧洲航线与日本航线。杭州正在打造的空港经济,是依托机场人流、物流、信息流优势而发展起来的区域经济形态。高铁车站、地铁站和机场无缝对接的“空铁联运”模式,能够节约人物信息流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因此对于培育空港经济圈,打造临空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与培育高端现代服务业,增强在长三角和国内的综合竞争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3.缓解交通“两难”的需要。2013年杭州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9700万人次,其中萧山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2200万人次,杭州铁路客运达到3700万人次 。根据《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杭州的定位将是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城市;伴随着西湖申遗、运河申遗的成功,未来来杭州及周边旅游观光的游客仍将出现较快增长,将会对当前较为脆弱的城市交通体系提出更大的挑战。高铁车站、地铁站和机场无缝对接的“空铁联运”模式,安检和行李托运的一站式服务,快速高效的旅客运输可以为社会提供空间位移服务,将缩短旅客进出杭州的时间,将减少穿梭市区与机场之间的私家车,将推动停车换乘系统建设,有利于实现“畅流”、“增效”的缓解交通“两难”目标。
二、对于杭州建立“空铁联运”机制的建议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按照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化衔接的要求,加强铁路、公路、港口、机场、城市公共交通的有机衔接,加快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杭州的交通基础设施已经较为完善,具备了构建科学“空铁联运”机制的基础。根据上述研究,我们对建立“空铁联运”机制提出如下建议:
要做到“空铁联运”这种高效衔接模式,目前有两种解决方案,一是在考虑新机场建设的同时考虑高铁车站的垂直建设;二是在现有布局规划不变的情况下,考虑现有高铁车站和航站楼的尽可能高效接驳。建议市委、市政府成立建设“空铁联运”机制领导小组,协调杭州铁路办事处和萧山机场,在以下几方面实现“空铁联运”的服务功能。
(一)异地值机服务
目前异地值机对杭州而言已经不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杭州火车东站(高铁站)已经开通了部分航空公司的值机业务。因此对于萧山机场而言,异地值机只需选择合适的地点。萧山机场可在杭州机场火车东站值机楼的基础上,杭州东站枢纽推出异地值机服务试点,然后逐渐增加包括杭州城站、杭州南站(在建)、四大汽车站、大型酒店、黄龙和吴山广场旅游集散中心等旅客集散地。此外还需要通过协调选择合适的运营商,如果全部由萧山机场投资和运行,人员和资金投入太过分散和巨大,因此异地值机服务可以考虑由异地值机点的设施运营人来运营,也可考虑由行李承运人运营。
(二)异地行李交付服务
实际运行中的异地行李交付服务包括行李托运和行李协运这两种可行模式。在行李托运模式下,行李系统的改造将较为庞大,包括在高铁车站建立行李安检及分拣系统,并在空铁航站楼建立专用的行李导入系统。而在行李协运模式中,行李系统可能只需要较小的改造,即在机场和高铁车站建立行李导入系统,或采取传统的在中央离港大厅进行行李值机。从运行实现难度和设施建设角度来看,行李协运模式在目前阶段都显得较为可行。但是若要实现类似德国法兰克福的真正意义上的“空铁联运”模式,需要杭州市建设“空铁联运”机制领导小组协调建立“信息技术—物流系统”和针对问题与混乱状态的管理系统。系统须拥有在列车运行的每一旅行开始和结束时能根据实际行李量更新物流调配数据的能力,然后通过系统将集装行李的运送情况登记并通报给参与运输的各个服务提供商。另外在联合运输的各点设立有电脑支持的行李计件登记系统,能追踪和定位行李所在位置,确定某运输环节导致了行李丢失需要负责的运营商。
(三)联运信息服务
联运信息服务的优质高效,需要建立在萧山机场系统和高铁系统的平台、软件和硬件的整合基础上。目前民航和铁路均拥有各自的平台和系统,但如何有效地将萧山机场和铁路系统连接起来,使运行过程中各方查询到需要的飞机和高铁运行信息、旅客信息、行李信息等,对于真正的高铁运行而言都至关重要。目前来看,两个系统完全整合的可能性以及需要的资金投入都比较大,现阶段比较可行的方式在两个系统的独立的前提下,参照法国巴黎的模式实现民航公司和高铁公司的代码共享,从而向运行中的各方开放数据权限,便于查询。近段时间来,东航、国航等公司均考虑在长三角设立研究基地,实现与高铁信息系统的共享;杭州市可以与上述航空公司进行协商,尽快在萧山机场实现联运信息共享服务。
(四)联运票务服务
目前由于受制于设施、政策、运作条件等因素,在现有条件下开展“空铁联运”,应该以为旅客提供便利服务为指导思想,以服务联合为主要实施方式,设计多种灵活的服务实施方案,采取由易到难、逐步升级的方式,最终达到理想化的联运状态。服务整合也存在一些现实障碍,如火车票的票源稀缺以及返点较低售卖积极性较低等。在目前阶段比较可行的是票务整合,即一方面解决火车票售卖的问题,如实现网络购票、无人购票、银联购票等,另外一方面先在萧山机场航站楼和杭州各大火车站提供互售车票和机票的服务,方便旅客。最终目的还是为实现最优化的空铁联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