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① 新闻管理
添加新闻
② 政策管理
添加政策
③ 法定规划
添加国空规划
③ 规划PDF附件
添加规划PDF附件
③ 规划图纸
添加规划图纸
④ 资料管理
添加资料
开通用户权限
⑥ AIGC课程学员
添加学员
MJ账号分组
2-AI图库管理
添加图库
3-AI新闻网站
添加信息
4-AI模型管理
添加模型
精准搜索
添加精准
知识库
添加知识库
规划问答
添加信息
小匠QQ微信群宣传
添加推荐
数据网址
添加网站
微信文章管理
课件系统
添加视频
一周热点整理
[ 常用工具 ]
格式化工具
段落合并工具
飞书
金数据
生成封面图
当前:新闻编辑 |
格式化工具
|
查看本文
标题
【PD】传统城镇街区主题化改造思路与路径
分类
(编号:1116)
国土空间
城市更新
城市设计
生态环境
乡村振兴
区域发展
专项规划
资料下载
规划头条
政策规范
规划直播
其他
新闻
好物
观点
城市
政策
设计
社区
建筑
环境
产业
旅游
交通
读书
优选
榜单
空间规划
区域
文化
村镇
智慧
会议
公众参与
微文
摩天楼
地标
航拍
规划
链接
作者
时间
2016-06-19 01:50:32
政策
省
市
年
月
直播
主办:
协办:
时间:
会议室:
直播链接:
h1
/h1
h2
/h2
strong
/strong
点击蓝字快速关注规划师杂志
主题化改造是提升传统城镇街区活力的重要方式之一,改造的核心在于对场地主题内涵的深度挖掘,并通过具体营建
手法不断强化街区的主题特色。作者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广西旅游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助理
梅骏翔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副院长
郑文俊在《规划师》2016年第5期撰文,
桂林潭下美食旅游文化街主题化改造在提取场地文化元素和提炼街区主题形象的基础上,围绕
文化内容主题化、活动体验主题化和景观场景主题化的发展策略,通过肌理重塑、业态更新、空间重构和风貌改造等具体实施
路径,将美食旅游产业与传统城镇街区发展相结合,以创造一个具有故事性、富有文化内涵的特色美食旅游文化街区。
一、主题化改造的思路、策略与路径
1
改造思路
本文采取场地分析—改造目标—改造策略—改造
路径的总体思路对传统城镇街区的主题
化改造进行研究( 图1)。
2
改造策略
主题化改造的核心在于对场地主题
内涵的深度挖掘,并通过具体营建手法
不断强化街区的主题特色。具体改造策
略包括文化内容主题化、活动体验主题
化和景观场景主题化。其中,文化内容
主题化反映了旅游产业升级新常态下游
客旅游需求正朝着文化聚焦化、产品深
度化和主题鲜明化等方向不断转变的趋
势,能够构筑传统城镇街区独特的文化
品牌;活动体验主题化强调了旅游产品
的参与性和动态吸引力,能够为参与者
带来愉悦感和故事性,并使其产生积极
的行为意向;景观场景主题化突显了物
质景观和文化景观在街区环境营建中的
重要性,可以从人文内涵、情感体验和
生态培育等方面实现对场地的主题景观
重塑。
3
改造路径
(1)重塑景观肌理
景观肌理是传统城镇街区的显性表
征。传统城镇街区主题化改造应在符合
原有场地肌理构架的前提下,进行渐进
式的“有机更新”,在延续传统的同时,
对街区整体格局、商铺、集市、院落及
戏台等核心景观肌理要素进行不断的优
化和重塑。
(2)丰富产业业态
业态构成关乎传统城镇街区的活力
保持与长远发展,而主题化改造是引导
街区内部业态结构转变的重要途径。街
区业态的更新再造,特别是旅游商贸业
态的融合发展,既能强化街区的居住与
服务接待功能,又能引导居民参与旅游
经营活动,提升经济收入水平,为区域
带来巨大效益。
(3)重构功能空间
根据传统城镇街区的巷道特点和场
地环境特征,科学分析消费者的行为特
征和客流流动规律,围绕核心主题定位,
合理设置特色主题板块,按街区内部业
态构成进行差异性布局,做到旅游要素
的相对集聚化布局、旅游产品的差异化
供给和环境景观的特色化营造。
(4) 加强风貌改造
建筑风貌作为传统城镇街区的外在
形象,不仅形成了游客对街区的第一旅
游印象,还是街区整体文化要素的重要
体现。街区风貌改造应以保护现存历史
氛围、特色空间尺度和街道景观的整体
性为前提,控制引导建筑的形式、风格、
色彩及材质趋于和谐统一,并适当融入
现代设计手法进行立体式包装改造,突
显街区的景观特色。
二、桂林潭下美食旅游文化街案例
1.
街区现状概况
(1) 区位条件。
潭下镇作为桂林四大古圩镇之一,
自古便是桂北商业贸易中心。本项目所
处的潭下镇地处灵川县西北部,位于桂
林最重要的城镇带—湘桂城镇带中部
地域。在经济区位上,潭下镇为灵川县
的重点发展乡镇,也是桂林重要的卫星
城镇之一;在旅游区位上,潭下镇是桂
林到青狮潭旅游度假区的必经之地,市
场潜力大,开发前景良好。
(2) 街区场地格局。
规划区域位于甘棠江南侧,主要规
划街区呈一横一纵走向。核心街区规划
面积约为14 000 m2,临江保留有6 处
古码头,街区内部多以狭窄小巷进行连
接,巷道众多,街巷整体肌理保存较为
完好,尺度宜人( 图2,图3)。但街巷内新、
旧建筑交错而生,风貌不统一,部分老
房子因破败而无法居住,对街区整体景
观风貌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2.
场地文化元素提取
通过对桂林潭下美食旅游文化街的
分析,规划提取出以下场地文化元素:
(1) 圩市商贸文化。
潭下设镇始于北宋时期,古时名曰
“塘下圩”,圩场贸易繁盛,商贸文化
源远流长。每逢圩日,潭下古圩都是一
番交易、展卖的热闹景象。大量的商品
交易催生出当地特色美食和传统手工产
业,众多美食商铺、百货商铺随之应运
而生,圩市北岸的甘棠江畔街区是潭下
圩市商业的核心地段。
(2) 民间艺术文化。
潭下镇的民间艺术氛围浓厚,既有
民间书法和绘画艺术,又有复古怀旧的
阳式石刻等特色手工行业。镇内桂北民
间彩调等民俗表演艺术和群众文艺节在
整个西南地区颇具影响力,蓬勃发展的
匠心坊等现代艺术产业为古镇文化注入
了一缕新活力。
(3) 桂北建筑文化。
潭下镇内的桂北古民居建筑群及生
活习气保存较为完好,有“活着的古民居”
之美誉。潭下镇的文化建筑古迹众多,
万寿将军牌坊、四方灵泉和紫竹庵等远
近闻名。镇区内还留存有一些清朝和民
国时期的建筑,这些建筑具有典型的桂
北风貌特征。
(4) 地域美食文化。
潭下镇域内美食文化底蕴丰厚,地
方饮食种类繁多,如灵川狗肉、白果老鸭、
酸辣大头鱼、甘棠江桂花鱼、三街糍粑
和九屋腊味等,丰富的美食文化资源不
仅彰显着潭下镇纷繁久远的民俗历史,
还为打造特色旅游文化主题街区提供了
文脉依据。
3.
主题化改造目标
根据桂林潭下美食旅游文化街的资
源及文化特色,规划对街区进行资源整
合、旅游产品开发、景观改造和建筑风
貌维护等,从而打造富有活力、环境宜
人和经济繁荣的街区。
(1) 复兴街区活力。
随着古镇街区的不断衰落,年轻劳
动力大量外流,古镇空心化现象日益严
重。规划力图通过桂林潭下美食旅游文
化街的建设,为传统城镇街区引入新型
业态,由“输血式”扶持向“造血式”
培育改造转型,创造富有活力的空间场
所,盘活街区资源,集聚游客人气,从
而实现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的系统整合,
以及生产、生活与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
(2) 优化人居环境。
传统城镇街区承载着居民日常休闲、
交往、游憩和教育等重要功能。由于缺
乏有效管理,目前街区存在诸多问题,
如街巷路面状况较差、缺少公共绿化及
公共空间等,不仅限制了区域发展潜力,
更给生活在其中的居民带来诸多不便。
因此,应在了解当地居民需求的基础上,
通过对配套设施和公共空间的改造,优
化街区的居住环境。
(3) 振兴旅游经济。
美食文化街在繁荣地方经济、树立
城镇形象、解决居民就业、发展餐饮旅
游业和方便居民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
义。在街区中引入美食产业,开发历史
文化观光、社会生活体验和美食品尝活
动等旅游产品,不仅能扶持美食文化旅
游产业的发展,还能丰富街区的经济增
长途径,形成美食产业与街区融合发展
的模式。
4.
主题形象提炼
规划将桂林潭下美食旅游文化街的
主题形象定为“渔火倒映甘棠江,潭下
美食不夜城”。该主题将古老的街区文化、
美食和建筑等资源与充满活力的体验式
旅游、休闲产业相融合,突显了“古今”
辉映的主题意象。
(1) 以“渔火倒映甘棠江”体现“古”
的特色
桂林潭下美食旅游文化街发展与甘
棠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典型的
商贸主导型老街,潭下古街因其便利的
水运交通条件被誉为“桂北古圩市”,
旧时商铺林立,码头商贸繁茂。这些都
构成了潭下老街“古”的特色,是街区
场所精神的内涵所在,体现了街区自然
与人文有机融合的形象。
(2) 以“潭下美食不夜城”描绘“今”
的风采
传统城镇街区发展的重点在于业态
的更新和活力的复兴。潭下古街历史与
美食文化一脉相承,结合美食文化产业
发展营造现代休闲旅游环境氛围,是街
区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积极引入、扶
持各种新型旅游业态,以美食文化体验
和滨水休闲度假为核心卖点,大力发展
参与性、体验性的休闲旅游项目,是构
建潭下美食旅游文化街主题吸引力和生
命力的关键内容。
5.
主题化改造策略
(1)文化内容主题化—充分展示
美食文化
在桂林潭下美食旅游文化街的主题
化改造中,一是注重对古镇历史的讲述,
如圩场文化、民俗节庆活动和民间艺术
表演( 彩调),表现古镇旧时的生活场景;
二是将传统美食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景
观的打造之中,通过美食原料展示、美
食小吃制作体验和美食品尝等,让人们
从味觉上感受桂北地域的传统美食文化。
(2)活动体验主题化—满足游客
多样化需求
传统的陈列展示型旅游方式是一种
静态的、缺乏活力的传播途径。通过提
炼潭下美食旅游文化街的典型故事和线
索,以当地故事传说和地域文化为切入
点,将桂北美食和民俗文化以原真鲜活
的形式和一个个生动的、可参与性的项
目( 如美食汇、美食DIY、彩调赛和乡
土艺术节等) 展现给游客,满足其观光、
游憩与文化体验的多样化需求。
(3) 景观场景主题化—生动刻画
景观语言
叙事性景观是人类最早的景观形式
之一。桂林潭下美食旅游文化街具有深
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规划对街区的圩市
文化进行深度挖掘,以此作为文化景观
脉络,展现一条以“劳作”—“赶圩”—
“分享”为主题的叙事性景观主线。通
过物质景观和文化氛围的主题化改造,
再现昔日商铺林立的圩市繁盛场景,唤
醒人们对古镇生活的记忆和向往。
6.具体改造路径
(1)重塑肌理,提升功能
规划通过对场地原有街区巷道结构
的梳理,将现代旅游功能融入传统街区
肌理中,把潭下古街原有的祠堂、院落
等按旅游要素结构进行重新组合,赋予
其崭新的游览功能和生活居住功能。基
于此,规划打造“一轴、一带”的整体
肌理( 图4),形成“T”字形的街区空
间结构( 图5)。
①“一轴”。规划沿土特产购物街—
桂北风味美食街—黑石码头形成一条人
文景观轴,充分利用街巷空间的线形特
点对游客进行引导,在入口处以老街牌
坊和旱喷景观吸引游客,并将一系列展
示古镇历史、故事或风景的景观雕塑小
品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穿插到古街和民
俗广场中,以展现古镇的历史文化。
②“一带”。规划利用原有码头、
生态植被和沿岸街巷步道打造甘棠江南
岸沿岸滨水景观带;通过在河岸边穿插
一些代表旧时古码头景观的记忆符号性
小品,充分利用滨河吊脚楼建筑前的空
地结合河岸立体绿化和休闲设施进行造
景,并鼓励将老旧建筑改造为咖啡馆、
民宿客栈等休闲建筑,营造一种艺术性
的、休闲性的度假氛围。
(2) 更新业态,输血造脉
桂林潭下美食旅游文化街现有业态
较单一,以日用品、杂货销售为主,缺
乏旅游吸引力且经济效益不高。围绕建
成桂林国际知名美食文化旅游目的地这
一目标,规划将建设桂北风味美食街、
异域风情美食街等特色街区,不断盘活
街区内部闲置的土地、人力资源,形成
以桂北风情体验和异域文化展示为主题
的复合型业态体系。
同时,规划将餐饮、住宿、购物、
休闲和体验等新型业态引入街区,为游
客提供种类丰富的异域美食产品;将古
民居改造成特色民宿;依托本地发达的
手工业,形成完整的旅游纪念品销售产
业链,以繁盛的商业不断提升街区活力
( 图6)。
(3) 区划空间,复兴活力
通过对古街巷特点和场地环境的分
析,规划围绕美食这一核心主题,将街
区划分为三大特色主题板块,并按街区
内部业态构成进行差异性布局。
①桂北风味美食板块。规划结合街
区中汇集的高档地方品牌餐饮商家、桂
北地方名特小吃以及少量国内老字号小
吃,以土家菜馆、美食摊位为主要特色,
注重开发体验式美食,让游客观摩和参
与制作美食的过程。
②异域风情美食板块。规划引入东
盟、欧美等异域风情美食,以满足游客
体验特色饮食的需求,完善街区餐饮产
品结构,并促进中西美食文化交流。
③滨水休闲度假板块。规划充分利
用街区北岸的滨水空间,沿甘棠江畔规
划建设融桂北风格与现代时尚于一体的
酒吧、茶吧、咖啡吧和精品客栈,发展
夜间旅游经济,打造一条让游客在慢节
奏的休闲氛围中品尝美食的特色滨水休
闲街。
(4)改造风貌,古镇新颜
街区内原有建筑形象以“青瓦白墙、
石板小巷、桂北干栏”等为主,具有典
型的桂北民居风貌特征。规划对街区的
历史元素特别是视觉形象要素进行创造
性的继承,通过分析场地内传统建筑构
图要素,对建筑艺术特征和精神实质进
行归纳、浓缩,提取出具有代表性的特
色符号,营造地域性文化景观。
在实际运用中,可以利用窗洞披檐
做出外凸窗台或“一步阳台”,轻盈的
结构与虚多实少的建筑相得益彰;从具
有民族特色的建筑、服饰和手工艺品中
提炼出独具特色的建筑符号及元素,添
加特有的装饰构件,展现出桂北民居精
致的雕刻艺术;结合潭下镇的气候特点
及桂北传统民居中的坡屋顶要素,在街
道两边建筑物顶层及立面添加檐口构架,
既能丰富立面造型,又能使建筑与自然
环境更加协调( 图7,图8)。
在进行街区改造时,规划利用铺装、
水景、建筑和植物等景观元素,从地平面、
建筑立面等对街区风貌进行立体式塑造;
通过提炼街区的历史文化元素,对老街
牌坊、彩调台和画舫等系列景观节点进
行设计,形成较为完善的景观系统;注
重协调街区景观立面与建筑元素的关系,
控制建筑色彩与高度,强调滨水天际线
风貌整体性和尺度感,打造和谐的街区
风貌( 图9)。
文章全文详见《规划师》2016年5期
《传统城镇街区主题化改造思路与路径》
海绵系列新书推荐:
《海绵公园》
本书由A24 景观设计公司的创始人兼执行董事 斯特凡·罗贝尔(德)编写,囊括了众多关于“海绵公园”设计的优秀案例,在案例设计中巧妙地应用了景观植被对地表雨水进行渗透、调蓄以及过滤等,从而充分体现出公园内的绿地在城市雨洪管理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精彩书摘
购买QQ:2325124337
详询:0771-2438012
海绵系列新书推荐:
《海绵城市》
本书以“海绵城市”为主题,通过40多个城市与景观设计项目来探讨水元素在城市空间规划中所扮演的角色和管理,从公园、公共空间、生态区和商业设施等四个方面的雨水管理策略和方法入手,针对雨水管理提出了相应的设计构思和解决方法。所收录的设计方案不仅回应了建筑和景观设计的功能上的需求,更积极从空间与景观的角度介入项目,在提升环境质量的同时,也兼顾了生态发展、生物多样性等城市建设问题的解决。
精彩书摘
购买QQ:2325124337
详询:0771-2438012
海绵系列新书推荐:
《海绵城市工程设计图集》
本书为广西南宁(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华蓝集团与南宁市建委、广西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合作设计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共分为两册,其一为《海绵城市工程设计图集——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及利用》,其二为《海绵城市工程设计实用手册》,为建筑师在雨水管理设计方面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设计工具和参考规范。
精彩书摘
购买QQ:2325124337
详询:0771-2438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