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2015》,主要总结了各地区、各部门在新型城镇化工作中取得的进展和经验。《报告》共分三篇:第一篇为总报告,全面介绍了我国城镇化发展总体情况,当前推进新型城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十三五”时期新型城镇化工作展望等;第二篇为专题报告,分8个专题介绍了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镇、新生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培育、新型城市建设、引导城镇化优化布局等方面的工作;第三篇为地方篇,分别介绍了各地新型城镇化推进情况。此外,报告还收录了一些重要政策文件以及城镇化的国际经验。本文主要摘取《报告》第一篇的相关内容如下。
(1)城镇化发展概况。城镇化快速发展,农业转移人口规模不断增大;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加速发展,区域间城镇化水平区域缩小;城镇化人口经济集聚能力增强,城市群作用愈加重要;城市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市民化制度性障碍逐步消除,城市包容性得到提高;因地制宜推进城镇化效果初显,特色城镇化亮点纷呈。

图1 2015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图2 城镇化取得的主要进展
(2)开展的主要工作。建立贯彻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长效机制,建立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部际联系会议制度,制定“三个1亿人”城镇化实施方案;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推进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加快跨省区城市群建设,积极培育新生中小城市,促进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新型城市建设,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研究出台系列配套政策,创新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推行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加强城镇化统计和人口信息管理,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村“三权”改革,加强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联合开展试点工作,综合试点取得积极进展,总结推广试点经验,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试点。
外来人口较多地区户籍制度改革进展较慢;城镇化质量还不够高;城市数量总体偏少,特大镇设市的通道不畅;关键配套政策尚未出台;农村“三权”改革有待加快推进。
城镇化速度将从高速增长转型中高速增长,经济持续增长奠定城镇化较快发展的基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将助推城镇化发展,农业劳动力总量和结构变化对城镇化影响凸显;城镇化发展将转向规模扩张和质量提升并重阶段;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将快于东部地区,区域间差距将进一步缩小;大城市是吸纳外出人口的主要载体,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是就近城镇化的重要渠道,城市群主体形态特征将更加鲜明。
报告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工作考虑,主要包括户籍人口落户、中小城市培育和特色镇建设、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群发展、重点领域改革和综合试点工作。
图3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思路
报告提出了以下工作展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成果落地,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建立健全居住证制度,推进2亿左右未落户农业转移人口逐步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加快推进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城乡危房改造,明显改善1亿左右居民的居住条件;加快中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引导1亿左右人口在中西部就近城镇化;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动形成合理的城镇化空间格局;转变城市发展模式,促进城市紧凑发展;以“创新、绿色、智慧、人文”为方向,推动新型城市建设;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探索形成新型设施模式;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动城乡土地自由流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探索建立地方财力增长机制。
本文分享自“江苏省城镇化和城乡规划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特此鸣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