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 island朱:
中国人对数字感觉一向考究,在建筑领域从古至今也是这样,我们对数字的严守和禁忌有时候感觉近乎病态,想求教,诸位老师觉得到底这种现象是文化传承更多还是文化桎梏更多?
石岗:没有啊,我一般都定性分析,不愿意定量分析,量化分析很难的!
龙灏:这问题问得语焉不详嘛。什么是“数字感觉”?怎么算“考究”?香港不少楼房没得第4层、第14层算不算?
魏皓严:即便是我此刻神智不是很清楚,也知道欧洲文明与数字关系极大。黄金比例什么的。
龙灏:今天下午参观一个养老设施,工作人员就说因为4的音对老年人尤其不吉利,所以他们没有4为尾数的楼层。
魏皓严:哪国?
龙灏:中国香港。
俞挺:数学不好的孩子就不要把自己的短处暴露出来了,还文化桎梏呢,不过是他自己的桎梏,别扯上我们。
龙灏:反正不晓得他想问啥子。他凭啥子说我们“对数字的严守和禁忌有时候感觉近乎病态”?
张翼:比起西方来,神秘数论对中国建筑的影响算是非常小的了,中国数论更多贯彻在非物质的行为层面。哪怕是禁锢最严重的理气宗风水,如《八宅明镜》,通常也以干预布局位置为主,对数的附会并不严重。相比之下,西方从犹太教圣经《塔纳赫》以西结书上帝晓谕先知建造的避难所开始,就非常严格的贯彻数论,四字母上帝之名以及十六字母上帝之名所对应的数以及经三角形排布后的加和数等,这样的传统在文艺复兴到达高潮。建议读March的著作《Number onArchitecture》以及克莱因的《人文时代的数学》。这位提问的同学对问题本身的知识匮乏,却在问题中夹杂了许多糟糕的个人论断,让人没有兴趣接着这些论断回答问题,我猜这是老师们都不接茬儿答题的原因吧?
朱晔:高考准考证号是1308,当时想:糟了要发不发的,结果就大专差一分。第二年准考证号是1910,正好19岁就灵了。
李东:7、8、9是图腾也是禁忌;64是符号也是隐喻;78是界线也是荣耀;49是圣殿也是新的铁屋。1、2、3、4、5、8、9是深入文化骨髓精致时间、空间观念。没有绝对的禁锢,桎梏更是一种方法。
(责任编辑:冯旦)
留言即可提问

摁上3秒,城门开启
“嗯微问答”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nofficeqan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