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首页
① 新闻管理
添加新闻
② 政策管理
添加政策
③ 法定规划
添加国空规划
③ 规划PDF附件
添加规划PDF附件
③ 规划图纸
添加规划图纸
④ 资料管理
添加资料
开通用户权限
⑥ AIGC课程学员
添加学员
MJ账号分组
2-AI图库管理
添加图库
3-AI新闻网站
添加信息
4-AI模型管理
添加模型
精准搜索
添加精准
知识库
添加知识库
规划问答
添加信息
小匠QQ微信群宣传
添加推荐
数据网址
添加网站
微信文章管理
课件系统
添加视频
一周热点整理
[ 常用工具 ]
格式化工具
段落合并工具
飞书
金数据
生成封面图
当前:新闻编辑 |
格式化工具
|
查看本文
标题
没钱、没甲方,青年规划师你为何如此拼!(续篇)
分类
(编号:1116)
国土空间
城市更新
城市设计
生态环境
乡村振兴
区域发展
专项规划
资料下载
规划头条
政策规范
规划直播
其他
新闻
好物
观点
城市
政策
设计
社区
建筑
环境
产业
旅游
交通
读书
优选
榜单
空间规划
区域
文化
村镇
智慧
会议
公众参与
微文
摩天楼
地标
航拍
规划
链接
作者
时间
2016-06-09 22:42:46
政策
省
市
年
月
直播
主办:
协办:
时间:
会议室:
直播链接:
h1
/h1
h2
/h2
strong
/strong
2016年广州国际青年规划师工作坊活动纪实随感
小编语:上一期,众规武汉跟随罗文静的脚步,一同回顾了2016年广州国际青年规划师工作坊活动现场,在工作坊结束后,静静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时间感受颇多。于是,小编带着读者们最关心的问题,与静静来了一场深度访谈,让我们一同来听听,静静是怎么说的吧!
【感想篇——重拾初心、回归本源】
小编:你觉得这五天的收获都有哪些呢?
静静:虽然只有短短五天时间,说实话却感觉恍若五年,因为理性严格的Thadani教授和感性风趣的Garcia教授的绝妙组合,温文尔雅的华晨教授和亲和细致的肖蕾教授的完美搭档,还有经验丰富的王建军老师的实战指导,精缩传授了如此多的知识,难以快速消化。虽然只有短短五天时间,有时候又感觉好似一天,每天奔波于workshop与hotel之间,每半天一次的presentation,每天数着指头过日子,每顿看着手表吃的饭,实在无暇体验慢节奏的食在广州。而仔细数来,这短短五天时间的一百多个小时,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规划师汇聚在一起,
无论种族、无论年龄、无论背景、无论职位,各个才思泉涌、妙语如珠、真枪实干、并肩作战,好似无形之中有股力量互相牵引着队友拉入高标准严要求的完美漩涡!
小编:活动结束了,你也即将恢复如初的日常工作,你觉得这次设计又能给我们青年规划师平时工作带来什么意义呢?
静静:回想每天在脑袋里反复思索的沙面岛、新风港码头、黄沙海鲜大市场.....真的好似印章烙印在深深的脑海里。这个基地作为近年来国内城市更新项目的典型类型,实际上是很多旧城区的缩影,其面临的各种问题实质上就是缺乏与周边区域功能互动、未能赶上城市快速发展步伐的结果。例如中部高档小区正是在基地发展过程中的空挡低效期利用开发带来的经济效益趁虚而入,而基地北部的高架桥同样也是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缺乏对片区的考虑而成为功能及交通联系的障碍。我们这次提出的种种设计方案虽然可能漏洞重重,虽然可能不具备实施性,但确是在导师带领下对城市更新类城市设计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桌前这张浸满汗水、浇灌热情的证书不仅仅是唤起了我们对规划热爱的初心,更是让我意识到城市设计的价值观、逻辑链及方法论需要回归本源了。
小编:说到“回归本源”,感觉这个词最近频繁出现,来给我们来分享下你的理解吧。
静静:这十多年来,城市设计作为政府推进城市尤其是新区开发建设的重要工具,确实在明确城市发展愿景、提升城市价值方面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面临规划实施的多方困境,
城市设计的价值提升作用往往容易过于陷入对象本身而忽略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的局限。
当我们在为滨水地区是需要地产开发平衡还是公共共享功能主导而争论时,导师的一席城市设计价值关键体现在让更多人能到达城市公共地区、享受公共功能,从而提升周边区域价值的言论,让我意识到我们
规划师更需要让政府保持长视的价值观,让他们意识到长远目标和短期效益之间选择的代价。
小编:你这么一说,倒是提醒我了,记得在前段时间看过一篇文章,说的是价值观决定导向性,逻辑链决定科学性,怎么来理解逻辑链的回归本源呢?
静静:说到规划的逻辑链,我们的设计说明书里总能看到“以人为本”这四个字,可又有多少是能真正做到并且实现呢?当导师要求我们亲自去寻找公共交通与公共岸线之间的步行联系,去了解当地人们对基地的发展诉求时,我们还在围绕政府意愿做出“长官意志主导”的规划,还在举着TOD开发的旗帜更多的关注车行交通组织;
我们所谓的“以人为本”是如此粗放,以至于很难带着人的步行视角来完成城市设计的空间组织,很难带着人的心理需求完成空间有趣而又精致多样的城市设计,以至于最后呈现的大气磅礴的鸟瞰图都偏离了“以人为本”的设计本源。
尤其是当全国各地都在张罗旗鼓地修建地铁线的时候,却忽视了地铁站点周边一公里服务半径范围内的空间塑造及步行联系,从而大大降低了地铁线本应发挥最大的效用。这些都是我们规划师在强调“以人为本”理念时需要努力的方向。
小编:价值观和逻辑链的回归本源我很理解也很赞同,可是我们城市规划的方法论不是一直在进化提升吗,也需要回归本源吗?
静静:其实我这里说的方法论是针对我们年轻规划师而言的,为了追求工作效率的最大化,我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简化或是异化传统的工作方法,例如在开展城市设计工作时往往匆匆完成现状调研,往往先自上而下地从区域发展趋势出发产生夺人眼球的磅礴概念,再自下而上地从基地出发开展一系列的方案分析,然而却未能切实关注总体概念是否因地制宜、是否符合人群需求以及是否能解决问题等,从而造成全国各地批量涌现出了一大批类似理念、雷同概念的城市设计方案。随着城镇化方式的转变、城镇化质量要求的提高,我们有必要提升规划工作的精细度,逐渐
回归到由各项基础分析推导的总体设计概念推演的传统规划方法论上来,最后再通过一系列的基础分析进行落实,保证总体城市设计方案的从一而终,
保证空间设计的精细化及人性化。
小编:还有什么想与众规武汉的读者们一同分享的?
静静:说实话,短短这五天时间的经历收获真的像一包营养丰富的真空压缩饼干,实在是需要静下心来仔细慢慢咀嚼,这其中的营养不仅仅来自于各位导师毫无保留的悉心指导,还有各个青年规划师之间的讨论交流与思想碰撞。
如果说书还能倒背如流,路却是不能“倒行逆施”,步伐太快太过匆忙就很难回头。借用第二个小组的设计主题“Time to Turn”,也许真的是该转转身、慢下脚步、重拾初心、回归本源的时候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