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匠学社01:没有墙,对我们更重要
国匠学社02:综合体城市主义
国匠学社03:互联网地图数据的创新应用
国匠学社04:在日本扫街后的街道营造启示
国匠学社05:即将到来的虚拟现实
国匠学社06:信息时代的服务业畅想
国匠学社07:博士论文是件奢侈品
国匠学社08:关注城市非传统安全——毒地
国匠学社09:城市设计该如何实施?
国匠学社10:街道城市主义
国匠学社11:网络直播,对规划意味着什么?
国匠学社12:城市影像研究,从“大数据”走向“学习时代”
国匠学社13:城市厚数据建设手册
国匠学社14:宅基地是个什么地?让农民极力争取,不愿放弃
本文作者:密斯特Van

题图:小美
宅基地是个什么地?从功能上来说,它是农村的居住用地。
如果非要给宅基地下个定义,那它是指使用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用于建造农民住宅及其附属设施的土地。说是居住用地,其实在农村的生活方式下,宅基地内还有种植、养殖等功能用地,是兼具生产和生活功能的混合用地。
宅基地是个什么地?从地位上来说,它是农民生产生活的中心地。
农村生活有农村生活的习惯和逻辑,和城里人的生活有很大差异。城市里讲求居住、工作、游憩的分工,各有各的中心。村里人的生产和生活则紧紧围绕着宅基地,宅基地就是宇宙中心。
作为局外人要想深入了解农村生活,走个亲戚会有所帮助。我读博期间到重庆农村的亲戚家小住十几天,带给我很多的感触。当然每个地区的农村生活会有所不同,中心的能量也存在差异。但我想还是有其共性的。所以就在这里对重庆农村的宇宙中心多说几句。
重庆的舅舅家住在山里,完全独立的宅基地与最近的邻居距离几百米,更强化了宅基地的中心地位。
亲戚家的房子有两层,上面一层是三个卧室,加上下面一间老人的房间,共有四个房间可以住人。
平时使用确实有些浪费,但乡下人爱走个亲戚,一大帮亲戚们欢聚一堂时平时闲置的房间就派上了大用场。否则我们就只能到几十公里以外的镇上找宾馆或者是在院子里搭个帐篷。

楼下有一间很大的厨房、一间卧室还有一个房间做餐厅兼客厅和棋牌室。在边上的辅房里存放着粮食、农具还有一大间房里养着七八口猪。
楼上厕所的下水通到猪舍里,和猪的粪便沤在一起。房子的前面是一大块水泥的场地用来活动、晾晒谷物什么的,天气好的时候我们也在这里晾晒自己。
房子一边是一块养着鸡鸭的场地,还有一条狗慵懒地趴在它的狗舍里。房子另一边有两个池塘,一个池塘放鸭子一个池塘养着鱼。屋后是一块菜地,不打农药,种出的菜自己家里吃,有些菜也拿来喂猪,还有鸡鸭鱼。
舅舅家有好几块承包地,分散在房子周围,种的粮食主要供给家里,很少卖掉,因为地不多产量不大而且种田收益低。
家里的收入一方面靠舅舅兼职养路工的工资,另一方面养猪和鸡鸭的收益也远远超过种田。以前舅舅也出外打过工,现在年纪大了干不动了就回家安然度日。

所以舅舅家的生产工作不只是种田,兼职养路、种粮种菜、喂猪喂狗、喂鱼喂鸡鸭都是生产任务。我们一家来了之后,一些周边的亲戚也住过来团聚,怎么喂好我们也是重要的生产任务。
看起来舅舅家的生产活动零零碎碎、千头万绪,仔细梳理宅基地则是组织生产的中心。
一早起来,家里人开始分头忙碌,上路养护、料理田间事物、打猪草采蔬菜、准备食物喂养各种动物和亲戚……
工作没有严格的上下班时间,不同工作的切换通常都需回到房子——到农具房更换工具,放回采集的猪草和蔬菜,喝口水休息休息;
厨房不仅是做饭的地方,也是养殖业的饲料加工地,准备好的饲料发往猪舍、狗舍、鱼塘和饭桌;
房前的场地上,一会喂鸡、一会喂鸭;猪舍里沤的肥定期取出送到田间,为作物提供有机的养料。
下雨天,农村的生产活动会少一些,宅基地又成了娱乐的中心。男人们呼朋唤友,抽烟喝酒打麻将;女人们围坐一起,聊天缝补打孩子。一片欢乐祥和的景象。
宅基地是个什么地?对于农民的意义而言,它是农民的安生立命之地。
宅基地的功能首先还是居住,让农民有安身之地。 “适足居住权”被联合国列为基本人权之一,是最基本的生存保障权利。
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宅基地的分配具有社会保障的作用,这是宅基地审批制度的重要根基。
功能复合的情况下,宅基地内的种植养殖场地为农民提供日常餐饮所需的蔬菜、肉蛋鱼,可以维持低成本的生活。养殖猪羊还能有可观的收入,很多情况下超过种田的收入。

中华民族讲究香火的延续还特爱面子,农村尤其是这样。你说这观念落后但它的结果是提高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农民都盼望生个儿子,生下儿子就开始攒钱娶媳妇,盖个新房是娶媳妇的必需,盖新房就要再申请块宅基地。房子还不能小,否则会被乡民和亲家瞧不起。
现在农村的孩子长大了很多都不愿安分地继续种田,想到城里闯荡寻找离开农村的机会,家里的宅基地就暂时空了下来。
老人们带着小孩子守在乡里,宅基地是农民工后勤保障的供应地。可是现在真正能留在城里的农民还是少数,当进城农民在城里干不动了,他们中的大多数还是会退守乡里,然后培养自己的孩子,看着他们再次到城里闯荡。
只要农民工不能真正成为市民,宅基地就是他们反攻城市的根据地,进城打拼不能丢了基地。
宅基地是个什么地?从资产价值来看,它是具有增值潜力的宝地。
宅基地不仅是一项满足生产生活功能的资源,也是一项资产,具有市场的价值。尽管目前宅基地流转、交易受到限制,但它的价值在不断提升,大家看得到,隐形的土地市场也有反映。
而且中央说了,要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看起来总有一天这些资产能够变成实在的收益。
宅基地作为资产在当前具有很大的增值潜力。首先是我国还处于城镇化的过程中,城镇周边的土地快速增值不用多说,近郊农民已经可以通过房屋的出租和私下转让获得可观的收益。
如果今后征地拆迁,对宅基地及房屋的补偿要远远高于农用地。
远郊农村宅基地的土地增值没有那么明显,但现在流行讲“乡愁”不是。乡愁乡愁,其实城里人比乡下人更愁。因为大家的祖辈都是农民,离开乡野久了乡愁倒是更浓了。所以现在乡村田园生活受到追捧,从农家乐、乡村采摘到民宿,城里人到乡村去的热情在不断升温,也让宅基地有了价值提升的机会。
再远一些的偏远农村,土地较难增值,城里人也不愿去寻找乡愁,这让乡下人真的犯了愁。
不过咱还有政府不是?物品的价值在于其稀缺性,政府对建设用地指标的控制造成了建设用地的稀缺,只要政府控制的就会涨价,大家已经摸到了这个规律。
现在国家的土地指标分配机制将城乡建设用地捆绑在一起。减少农村建设用地可增加用于城市建设用地的指标,于是地方政府“关心”上了宅基地。一方面控制它的增长,另一方面希望减少存量的规模。因此宅基地将会越来越稀缺,因为稀缺它将会有越来越高的价值。
所以不管对于那里的农民,宅基地都是具有巨大增值潜力的宝地。即使现在不能变现,但农民可以等。因为党中央让大家看到了希望。
宅基地是个什么地?从取得方式上来说,它是一旦放弃就永远失去的土地。
由于宅基地具有为农民提供社会保障和福利的功能,我国对宅基地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符合条件的农民按照“一户一宅”的原则取得新的宅基地,城里人不能申请也不能购买,农民转让或退出宅基地之后就不能再申请。
所以对于农民来说,宅基地有价值但只有一次收获价值的机会,一旦转让或退出就将永远失去。在土地价值不断增长的形势下,农民希望等待良机通过宅基地获得更大的收益,也要考虑失去它的各种机会成本——土地继续增值、生活成本提高、失去退守乡里的根据地等等。
农民可不傻,让他们退出宅基地,谈何容易。换了是你,你是否愿意?
P.S. 本文对于宅基地价值的判断,更多基于在亲戚家居住的感受,很多并未出现在论文里。你也许可以发现,在亲戚家住了之后会更多站在农民的立场想问题,这会影响到分析判断的客观性,对于科学研究是个大问题。
不过咱不是还对很多政府干部访谈过不是?与他们交流时你又会觉得国家和政府其实也不容易。这方面的感受会中和对农民的理解与同情,让你回到中性的立场。
所以,调查研究中与多个群体对象的深入接触非常必要,这不但会让你了解多方面情况,更会让你不至于感情用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密斯特Van
”78@Van“是公众号“密斯特Van”的系列栏目之一,它的全称是“其实吧,研究农村土地问题会让你对城市规划有更深刻的理解”。栏目内容改编自本人的博士学位论文,希望文字能尽量轻松、易读。
作者微信公众号:密斯特V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