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年轮·遗产教育二课堂2016年五月活动
2016年5月29日上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年轮”的志愿者们来到上海文庙,为报名参加此次活动的小朋友们上了一节名为“今天我在文庙上课”的特殊课程,通过介绍文庙格局、建筑等知识,加深孩子们对历史建筑文化的了解、让孩子了解古代遵循的礼仪、提升了孩子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本次活动开场时,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团委书记刘扬老师致辞,向参与活动的亲子家庭和媒体介绍了城市年轮活动的基本概况。

为了使课堂气氛更贴合宣讲想表达的古典学习氛围、调动小朋友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以及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参与活动的小朋友们被分成了5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比赛参与活动。在我们志愿者助教的引导下,每个孩子进行了签到、分组,穿上了汉服。

在授课环节中,主讲志愿者给小朋友们介绍了文庙在古代建城的重要意义,文庙的格局布置,祭祀、学工、庙园三线的建筑串联和功能、庙学合一的建筑组织特征,古代对于儒家的尊崇,尊师友爱的礼仪,汉服文化的特色传承等等知识。身处于文庙历史遗产的环境之中,讲述着历史文化的故事,引起了孩子们的共鸣、勾起了他们的求知欲,小朋友们都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回答主讲志愿者老师提出的各种互动问题。在互动的过程中,孩子们不断通过回答问题回顾方才所学的知识,并运用想象力假设各种可能性,使得孩子们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得到了很大收获。



课堂环节的最后,在志愿者的帮助指导下,同学们纷纷动跟着文庙的礼仪老师学习行古礼,敬茶给父母亲长,书写卷轴,体验古典的学习生活状态。



通过一个上午寓教于乐的课堂活动,孩子们了解了文庙、儒学、汉服背后的历史意义和故事、懂得了对待历史文化遗产所应有的态度、更掌握了记忆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的多种方式,抚摸着城市的年轮,让城市年轮的精神得以传播和传承。
2016年城市年轮·遗产教育二课堂5月文庙圆满完成,让我们共同9月的精彩活动吧!

“城市年轮”公益志愿项目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特色品牌活动,2011年至今,具有五年的历史。依托学院所特有的建筑、城市规划、历史建筑保护等专业特长,召集、学院的学子们,运用扎实的专业背景知识,义务为上海的小学生进行历史文化遗产知识宣讲,开辟历史遗产传承的新模式。
参与志愿者:张琳悦、陶子奇、郑瑞棽、黄菁菁、丁晟超、倪稼宁、袁一鸣、陈锟、张晚欣、许纯
供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团学联志愿者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WHITRAP)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二类国际机构(Category 2 Centre),是第一个在发展中国家建立的遗产保护领域的专业机构。它服务于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及其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致力于亚太地区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由北京、上海、苏州三个中心构成。上海中心(同济大学承办)主要负责文化遗产保护相关项目,包括城镇、村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建筑/建筑群/建筑遗址保护以及文化景观保护等;北京中心(北京大学承办)主要负责自然遗产保护、考古发掘与遗址管理以及文化景观管理;苏州中心(苏州市政府承办)主要负责传统建筑技术和修复、保护材料分析以及历史园林的修复与维护。
中心轮值秘书处现设于上海,主要负责根据中心理事会确定的计划和指示,协调和指导中心工作。
TEL:(+86) 21 6598 7687 转 8002
E-mail:whitrap.secretariat@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