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与式乡村规划与建设培训会通知(第一号)”发出后,得到同行专家学者、乡村规划师、政府公务人员以及青年志愿者的积极响应。为进一步加强会议组织、专业考察等相关工作,现发布第二号通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及STS项目成员诚挚期待与各位同仁在6月21-24日相聚古都南京,共同分享参与式乡村规划与建设经验。
1、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2、承办方: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长江三角洲乡村转型发展与清洁水环境建设”项目组
3、协办单位:江苏省地理学会
4、项目总策划:陈雯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1、社区参与的乡村规划方法
2、农业现代化与乡村产业发展策划
3、乡村社区营造与乡村治理
4、乡村水环境综合整治路径
1、培训时间
2016年6月20日(周一全天):报到
2016年6月21日(周二全天):课程培训(一)
2016年6月22日(周三全天):课程培训(二)
2016年6月23日(周四全天):案例地考察(茅山?陈庄、南京?翠竹园)
2016年6月24日(周五全天):案例地考察(茅山?陈庄、南京?翠竹园)
2、培训地点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北京东路73号,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具体会场另行通知)
培训会包括课程培训和案例地考察两部分内容。其中,培训课程由STS项目组科学家及特邀专家主讲,案例地包括茅山?陈庄和南京?翠竹园社区。具体日程安排如下:
1、2016年6月21日(周二)
主持人:陈雯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主讲人:廖美华 总监,台湾点子整合行销公司ID Bank)(主讲人:贺斌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主讲人:吴楠 理事长,南京仁恒翠竹园社区互助会)Community Led Planning through Self-Empowerment(主讲人: Darryl Low Choy 教授,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
2、2016年6月22日(周三)
主持人:陈雯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主讲人:范彬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讲人:江和龙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主讲人:廖美华 总监,台湾点子整合行销公司ID Bank)
1、案例地一:茅山?陈庄,为期1天
2016年6月23日和24日各有一场考察活动,早上7:30在南京地理与湖泊所?湖泊楼前集合出发前往陈庄,由南京地理所STS项目成员和廖美华老师全程导览。为保证考察质量,每日考察限20人,合计40个名额,仅限参会代表。因名额有限,将根据报名及缴费的先后确定参与考察名单,报满即止。拟参加人员可提出考察日期要求,主办方将根据每场考察活动的报名人数进行统筹安排,特殊要求请注明。
2、案例地二:南京?翠竹园社区,为期半天
2016年6月23日和24日各有一场考察活动,早上9:00在南京地理与湖泊所?湖泊楼前集合出发,由翠竹园社区负责人吴楠老师全程导览;考察人数不限,需提前报名。
1、报名方式
为落实会议及考察相关安排,参会者请于2016年6月5日前将报名回执传回会议联系人(会议回执和联系人电子邮件地址附后)。会务组在确认参会者信息后,将以邮件方式告知培训注册费用缴费方式等事宜。
会议回执需明确是否参加案例地考察。
2、培训注册费用
一般代表人民币2000元/人,学生代表1200元/人(凭学生证),包含课程培训、资料、场地等费用,翠竹园考察费用;不包含培训期间食宿、其他案例地考察及交通费用等。参加陈庄案例地考察,参会代表(含学生代表)另需缴纳人民币800元/人,包含廖美华总监的全程讲解、案例地全面参观、村民参与互动、案例地往返交通及午餐等费用。
3、住宿推荐
参会代表住宿不做统一安排。推荐附近酒店:
(1)世纪缘大酒店(北京东路店),参考协议价格为:双人间198元/间/晚,单人间218元/间/晚,距离南京地理所约260米;
(2)汉庭酒店(北京东路店),参考协议价格为:双人间184元/间/晚,单人间193元/间/晚,距离南京地理所约460米;
(3)斯亚花园酒店,参考协议价格为:双人间288元/间/晚,单人间288元/间/晚,距离南京地理所约800米。
受季节性价格波动影响,住宿费用可能出现小额浮动。
4、报到地点
2016年6月20日9:00至18:00,会务组将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地理楼一楼设立报名点,统一接受参会代表注册报名,并发放培训材料。2016年6月21日8:00至18:00,会务组于培训会场外接受与会代表现场注册报名(具体会场另行通知)。
吴加伟,jwwu@niglas.ac.cn,15951771356
邓雅妮,yndeng@niglas.ac.cn,18751807568
高金龙,jlgao@niglas.ac.cn,13585108323
地址:南京市北京东路73号,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210008)
附件1:回执表

此表请于6月5日前反馈。
会议通知与回执详情与下载请点击:
通知公告----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http://www.niglas.cas.cn/qt_3/tzgg/201605/t20160512_4600922.html
附件2:茅山乡村转型与规划运营纪实
详细纪实内容请登录:
http://www.niglas.cas.cn/zt_1/xczxsy/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所区域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台湾ID Bank从2013年12月开始,开展茅山乡村转型规划与运营,由此开始了乡村深度之旅(体验)。
记录者:台湾ID Bank廖美华总监
两年过去了,陈庄的基础建设仍停在原地,我知道很多人无法了解我的规划—生态循环的美好生活,而管建设的单位老把我的设计改得不能用或者就不动,因看不到所谓的价值,其实我能理解,因为大家没经历过所以无法相信与支持。
在无经费下,我和陈雯研究员两人开始进行游说,邀约不同的科学家加入我们的行列,以专业的知识研究来验证美好的生态循环是能存在于生活中且具有价值,这一年里我们汇整陈庄的问题,将水源、污水排放、治理方式、循环利用、监测记录、矿区修复、自然农法、物种纪录等排入我们等待解决的问题中,也从这些问题里,到处找寻研究专家,邀约专家们的加入,很幸运的,在陈雯老师的鼎力协助下,科学家们各个点头加入且已有几位已经开始进行监测与计划施作;更令人欣慰的是陈庄计划还拿到中国科学院STS项目支持,这一切真的得谢谢陈雯研究员。
这两年里,虽然陈庄的基础建设没有动,但我们每做一件事都会让村民知道,每带一位专家到陈庄调研,也都会让陈庄居民知道来的专家负责甚么事,对村庄有甚么好处,每一件事我们都会告知或沟通;当村民有要求时,如马路、饮用水、污水排放等问题,我都会据实以告:不是不做,是目前我没预算,我得去争取,要给我时间。也因为如此,没动任何建设的陈庄居民,已不抱怨我,且村里发生的任何事,村民一定会跟我说或找我讨论。
去年贺斌老师确定要在陈庄架设微型气候观测站,与我讨论后,我建议是坡上夏家位置最适合,贺老师看后也觉得不错,我即带着贺老师的团队去认识夏二哥,告知架设的原因和工作内容,当天一小时内夏二哥立马答应合作事项,所以2016年后,贺斌老师就到夏二哥家屋顶架设观测站,还教夏二哥怎么做纪录,夏二哥顶开心的,我现在也称他是我们观测站的纪录员。
五月初另一个计划也将启动,就是江和龙老师要在陈庄做两个生态净化池,藉由村民现有的水塘进行改造,此计划也与使用此水塘的村民沟通好,未来两个池子不能洗衣和养鸭并由两家人负责水池管理,村民也欣然答应了;五月,陈庄就有两个我期待已久的生态池了!
我相信美好的生态循环生活在陈庄—会发生!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所区域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台湾ID Bank从2013年12月开始,开展茅山乡村转型规划与运营,由此开始了乡村深度之旅(体验)。
记录者:台湾ID Bank廖美华总监
2016一月中来过陈庄后,我延到四月初才来,因生了重病,在医生不放人的情况下,只好在台休养两个多月。从陈庄的转型计划开始推动时,我已知道在中国做农村转型与台湾不同,这里牵涉了很多对农村资源分配的思维,这是我在台湾不会遇到的问题,但我也很清楚的知道只有顺着此地的社会风气和思考才有机会成功,所以我转向思考,不断的累积自己能被利用的价值,除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外,我也尽力取得能让这个社会所能认同的价值,第一个就是取得法式蓝带学院的国际证照,而这个证照给了我启动“教育厨房”的号召力,藉由厨房可对农民进行自然农法的耕作教育和安全食物认证,对外则成为农产品营销与食安推广的平台,而这个想法在一月中来陈庄时,告知了当地领导后,获得了领导的支持,于是我开始进行落地计划的居民沟通。
要推动教育厨房,第一得有空间和兴建预算,因取得地方政府的承诺,所以选择一个公有的土地进行兴建,但此土地上有村民的地上资产,而村民却不愿意与当地政府沟通,于是四月初,我到了陈庄与王克顺夫妇俩沟通,告知我的用途和思想,请他们一家人讨论一下是否让渡出来,但不勉强一切依双方需求进行讨论与沟通;在沟通后,王家也给了我一个价,但我却认为过高,所以礼貌地响应王家,价格过高超出我的预算,那就不要让渡了。几个朋友认为价钱0k就买了,但我拒绝了!大家好奇为什么?道理很简单,我不想让贪婪的氛围在陈庄出现。这次沟通我已知道村民等待两件事,第一也许有高价可拿,因为政府推动的事势在必行;第二如果没卖掉,政府也会选在这附近兴建,那他们一家可以依附计划做点生意,当我知道这些想法后,我改变了我的计划。想想如果我同意买,接下来,陈庄所有的人只会跟我谈钱,没买房子反而让他有机会跟我一起做生意、改变思想、跟随学习,这反而是两全其美的事。
在与王家沟通的同时,我也进行第二点的洽谈,其实一开始我所要的就是第二个点,甚么意思呢?兴建教育厨房的这件事,我从没想过茅山管委会会支持,因为计划是必须与污水和饮用水一起启动,否则建厨房是没有意义。而第二个点是哑巴吴大哥的家,他是个瘖哑人士,没有正常的工作,房子已经损毁,无力修建,所以我动了一个念头,将吴大哥的房子租过来10年,改成教育厨房和小民宿,让他有一份工作,然后利用这个位于村中间的地点做教育厨房才能真正与村民互动,所以我与哑巴的妹婿夏大哥一家人谈,在我回台时,夏家同意让出十年使用权,共同讨论房子的设计,但由我们帮其修建房子及经营,十年后归还。在土地这件事情上,很多人给我建议,你得扭转土地!也有人建议,交给地方政府决定,你就负责经营,但我却另有思考。
对陈庄至始至终,我都希望它是一个真正的美好农村,农民拥有享受乡村美好的生活权和环境保护的责任,而城里的居民能有一个优质、干净的乡村可去,所以经营这块土地得大家一起来,环境资产是属于每一个一起努力的我们。





欢迎公众投稿,投稿邮箱uisysu@163.com,请注明微信投稿字样回复“086”,查看“分权化与都市区整合:“广佛同城化”的机遇与挑战”
回复“088”,查看“【城市生态空间】新常态下的珠三角生态空间发展模式”
回复“097”,查看“逃离还是坚守?中国大城市新移民的定居意愿研究”
回复“099”,查看“【珠三角】改革开放30年珠江三角洲城镇化的回顾与展望”
回复“100”,查看“【珠三角】农村集体所有制与分散式农村城市化空间——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