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晴天:
来公司做实习生两个月了,自从另一个比较好的院校的实习生来了之后,老板便不交给我专业上的任务了,现在感觉我的工作就是端茶送水,各种打杂......我想老板既然无心培养我,何必留在这里呢。可就这样走了好不甘心,我想跟老板谈谈弄清楚他的意思,敢问各位前辈,这样可取吗?
李淦:“比较好的院校”,是不是比较好的实习生,没说。
易鑫:都干了2个月,还能直接被新来的替代,更多地说明老板、特别是项目负责人可能不满意,否则2个月时间已经用顺手了,不会轻易被替代的。再或者也可能和脾气有关,和领导之间没有积极的化学反应。当然,不了解情况,只是把自己设想成项目负责人,纯属猜测。
俞挺:走吧。
唐克扬:走吧。给自己的心找一个家。
余斡寒:为啥愿意到微信上用文字提问,而不是当面直接问问老板?直接的交流得到的更多,也更准确吧,问完再走也行。
唐克扬:因为他听说老板就在这个群里面~
魏皓严:这个问题是春节期间就提的,莫名其妙被耽误了这么久,估计对她来说已是尘埃落定了。希望这孩子能顺利度过难关。
李东:这个问题自己心里应该是有答案的,不过是不想去相信。
龙灏: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多从自身找原因,多跟人坦诚交流找问题,能改进的就改进,改不了的(比如出身学校)就不要管它了。
毛华松:为什么实习是个关键问题。个人以为,实习的目的除了锻炼、提升个人的设计思维、表达能力外,了解行业的系统动态也很重要。一般实习生在单位是配合项目负责人,主要从事设计表达的工作,很少会涉及商务的工作。如果老板调整你去接待甲方,说明他觉得你这方面的潜力很大,因而从个人业务发展的角度来看,反而是个好前兆。同时,在接待中,也能了解项目开展的前期或后期的关键难题(往往这个时候甲方来的多),对自己从事设计行业也会有很大帮助。因而,我的建议是,这并非全是坏事,如能多看,多听,也是个很有前途的岗位。
赵磊:不用谈,抓紧换个地方,别继续浪费时间了。老板这样处理,目的性已经很明显,谈的结果只能是添堵。不过,建议该同学反思下,老板不重视你的原因真是因为来了一位院校更好的同学吗?我个人的看法是,应该你的工作方法或者别的方面出了问题。
余斡寒:是应该赶紧走,不过问问老板再走也好呀,看人家怎么评价,对自己反思也有帮助吧。
赵磊:问题是,这时候老板一般不会说实话。常规的做法是,敷衍一下,让你走人。所以,谈没意义。还不如自信满满地离开,起码走得体面。
余斡寒:忽然想起二十年前我也有类似经历,刚到那个事务所还很受宠。后面就比较冷落。正好看到深大的世界建筑导报招聘编辑,于是出于好玩的目的去应聘了。同事说辞职时最好别说实话,老板爱面子。于是扯谎说家里叫我回老家,结果老板那几天还很挽留的样子,没事围着我转圈呢,一反前面两三个月的冷脸。这叫:人之将X,其言也XX。
魏皓严:这是一种职场斗争吧?专业技术、特长/能力、才貌、家境、人际关系、出身,等等,各种拼。既然得拼,你可以想想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呀。
李东:做事尽全力。如已尽全力而不如意,走之。
张翼:建议读一点儿尼采,无论哪本都行,《权力意志》,《超善恶》,《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或者《古希腊时代的戏剧》也行。抛开社会公平的层面不谈,在个人成长层面,有时候如果你觉得不够公平,很可能意味着你是力量较弱的一方,要么着手训练自己变强一点,要么学着适应,让自己更有韧性。年轻的时候,越遇到困境越要多关注改善自己,多少拿出点血性来。记得我自己当初刚离开家时,也总觉得外面的世界不公道。后来发现,其实是跟父母一起久了,你总是那个必然要被关注和培养的孩子,而在别人眼里,你再好,也不过是觉得“这小孩儿不错”,顶不济无非是“这小孩儿差点儿意思”,细想来,非但无甚不公,反而挺宽容的——别人即便无心培养你,总归也没功夫刁难你,除了亲生父母,谁也不会整天围着“那小孩儿”转。离开家,离开学校,就没有人有绝对义务对你的成长负责任了。所以无论留下还是离开,都无所谓,学会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吧。还是那个建议——读一点儿尼采,看看柏拉图之前的古希腊,是个多朝气蓬勃的样子……尽管不那么“公平”哈。
余斡寒:我觉得也有相反的。其实自己心里有了大致的答案,只是想找“大朋友”验证一下。
魏皓严:总之,别做那个怨天尤人的人,再是怨天尤人,也不会有人为此买单。
(责任编辑:冯旦)
留言即可提问

摁上3秒,城门开启
“嗯微问答”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nofficeqan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