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某同事路过我电脑前,看到我打开GIS满满的点,在抓耳挠腮算着约会方案,甚为鄙视地说道:瞎操心。我一脸黑线,心情复杂。他说不如帮我研究一下儿科吧,现在带孩子看病好麻烦。我满眼泪水,连连点头,只想让他别再刺激我。可我连蓝盆友也没有,就又开始担心孩子看医生的问题了,像我这样未雨绸缪的简直感人。
咽下悲伤的泪水,打开珍贵的开放数据,分析了一下,还挺有意思。研究分两个部分,一是公共交通依赖型的儿科可达性;二是基于手机信令的三甲儿科医院附近人群来源分析。
1探一探上海的儿科在哪里?
从目前上海市儿童专科医院及综合医院的分布来看,资源呈中心城集聚状态,特别是三甲医院(红色的点),外环外仅在浦江镇有一个。注意,本研究不含社区医院哦。
如果要去儿童专科三甲医院呢,一共有4家,分别是静安区北京西路的上海市儿童医院、普陀区泸定路的交大附属儿童医院、浦东新区东方路交大附属儿童医院和闵行区万源路复旦附属儿童医院。如果要去综合三甲医院呢,一共有13家,分布在黄浦区、徐汇区、静安区、虹口区、杨浦区、普陀区、浦东新区和闵行区。其他综合医院各区均有分布,但也呈现中心集聚现象。从上海全市来看,呈中心城集聚,中心城外散点分布;从各区看来,向中心建成区集中分布。
这样看来,住在中心城的小主们,特别是浦西的小主们能享受更加优越、便利的医疗条件。浦西总是那么任性,外环内外总是那么分明!!!!

图1 上海市儿童专科医院及综合医院分布图
2你住的地方去儿童医院方便吗?
由于我不会开车,所以本研究分析只依赖公共交通。请开车的小主们留步,一起来感受下公共交通吧。基于上海市的一般道路、公交线路和轨道交通来到达儿科医院和有儿科的综合型医院。非常感谢敬爱的师父带着师弟开发了可达性模型,基本思路就是人依赖“步行+公交+轨道交通”到达医院的机会。
首先,把上海市按照1km*1km的大小划上一个个的网格,大概6000多个格子,然后转化成点,开始计算每个点到达每个医院所需要的时间。请注意,这里计算是忽略了高峰期没挤上车、步行等红灯等情况,仅按照路径、速度等进行计算。通过艰苦卓绝的计算(不知道被计算机虐了几次,哭……),20分钟、40分钟和60分钟可达到医院的范围都为大家展示出来(图2、3、4)。由于其他医院60分钟摊满了整个图,效果较差,所以不在这里展示。别怕看不清这些炸了毛的海胆图,下面听我慢慢分析。

图2-4 儿科三甲医院、综合三甲医院、其他儿科医院分时段可达范围
为了便于描述,直接将四类医院分为三甲医院和其他医院两类来描述。前方高能请注意,文中所阐述的指累计机会,即把栅格化后转点按照街道镇进行判断,并对落在街道镇内点可到达的医院数量进行累加,得出可达的医院数量,这样的统计可能会产生一些误差,请各位小主海涵。
【20】分钟的时间里,静安寺街道可达的三甲医院累积机会最多,达7个;其次是浦江镇、塘桥街道和徐家汇街道,为6个;20分钟无法到达任何一个三甲医院的街道镇数量占总街道镇的近80%。南桥镇可达其他医院的累积机会最多,达21个,其次是江川路街道和田林街道,分别为19个和16个。20分钟无法到达任何一个其他医院的街道镇也占到近80%。于是,我们做一个并集,得出20分钟无法实现给孩子看医生的街道镇占到60%以上,可以看出嘉定区、金山区、青浦区和崇明县的街道镇基本都无法实现。
【40】分钟的时间里,花木街道可达的三甲医院累积机会最多,其次是陆家嘴街道和三林镇。长征镇可达其他医院的累积机会最多,其次是大场镇和虹桥镇。40分钟内无法到达任何一个三甲医院的街道镇数量占总街道镇的50%,无法到达其他医院的不到10%。
【60】分钟内无法到达任何一个三甲医院的街道镇数量占总街道镇的近40%,其他综合医院基本实现60分钟全覆盖。

图5 40分钟可达三甲医院的累积机会
图6 40分钟可达其他医院的累积机会
3在三甲儿科医院周边活动的人都来自于哪里?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每个人都有一颗强烈的好奇心!想知道魔都来儿科医院看病的小朋友都分布在哪里吗?想知道魔都儿科三甲医院的优质男医生都来自于哪里吗?或者你想知道儿科三甲医院中的体贴入微的护士姐姐都住在哪里吗?虽然我也很想知道,但是在这一部分我们都无法给出你确切的答案!!!
原因是我们所掌握的手机信令数据有个先天性缺陷,就是无法识别特定人群!所以呢,我们只能给各位看官,展示一下在三甲儿科医院周围活动的人群都来自于哪里。不要问我这些人是谁,也不要问我这些人到这里干什么,我只能告诉你他们来自于哪里!废话不多说,直接上图。

图9 上海市儿童医院(北京西路院区)周围活动人群来源地识别图(左)
图10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周围活动人群来源地识别图(右)

图11 上海市儿童医院(泸定路院区)周围活动人群来源地识别图(左)
图12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周围活动人群来源地识别图(右)
以上四张图的数据来源是基于2015年手机信令数据,根据中心城与新城范围500米格网、其它区域1000米格网统计的出行OD数据。由于格网中心点数据无法与医院完全重合,我们只能粗暴地将距离医院最近的格网点作为OD数据统计点。
我们能够从图上看出点啥呢?
【整体】来三家儿科三甲医院附近活动的人群也主要分布在外环内,并且都呈现由医院所在地向四周辐射性减少的趋势。这一点倒是很符合克里斯塔勒老师在上个世纪提出的中心地理论,也很符合最近师父一直在强调的人对于空间区位选择的趋利、避害、就近原则。当然也有任性的,那就是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由于它本身就紧挨外环,所以主要来源地范围突破了外环,但是向外环线延伸的范围有限。
【局部】儿童医院(北京西路院区)附近来源人群主要集中在内环以及内外环间西部区域,其中原静安区所辖街道最为集中。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附近来源人群主要集中在古美、梅龙镇北部以及康健新村街道。儿童医院(泸定路院区)附近的来源人群主要集中在长风、长征以及周家桥地区。儿童医学中心附近的来源人群主要集中在潍坊新村、塘桥、花木地区。
【验证】假设将大众点评网友评论数与签到数总和作为市民对医院的依赖程度,那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拔得头筹,其次是儿童医院(北京西路院区)、儿童医学中心和儿童医院(泸定路院区)。这与我们用手机信令分析得出的分布趋势是一致的。另外,从大众点评打分数据来看,儿童医院(北京西路院区)和儿童医院(泸定路院区)的口碑最好,其次是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而儿童医学中心的口碑有待提高。
虽然我不能告诉你开头的三个问题的答案,但是我给了你一个空间概率搜索范围,如果你有兴趣,可以顺藤摸瓜!
4特别鸣谢
特别感谢川昱公司的数据支持和部门颜值担当张宜轩的审美支撑。此处应该有掌声,有鲜花。
我原本想兴高采烈地把研究默默地塞给让我分析儿科的那位同事。但想想有这样诉求的人不止他一个。于是,我就把研究撰写成文,希望给大家一个参考吧。不当之处呢,也请轻拍。
有人问,你怎么不写总结?我说我任性,答案请自行在文中寻找。
本文由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展研究中心宗敏丽、黄浦江供稿